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2016

《金融学基础》课程教案2016

第 7 周,第 5 次课
单元名称
利息和利率1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和含义 特点等
能力目标: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息和利率与经济的关系及影响
难点:利息的计算。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2.老师补充和强调这三节内容
三、商业银行资产的概念、种类,理解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类型。
1.运用实际生活中案例相结合来说明银行各项资金的来源
2.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想到各类相关业务
3.举例说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10分钟)
(30分钟)
(40分钟)
周 次
第 10 周,第 12次课
单元名称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2)
知识目标:掌握信用的定义、性质、特征和信用工具的分类;了解信用的功能;
能力目标:掌握信用工具的功能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用和信用工具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理解信用工具的功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点评学生的实训练习
二、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第 9 周,第 10 次课
单元名称
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概述及其组织结构(3)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商业银行资产的概念、种类,
能力目标: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教学参考书或信息来源
作者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互联网
金融界:
东方财富网: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模块单元)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不另填写教案。
周 次
第 4 周,第 1 次课
单元名称
金融概述,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概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货币的产生、金融的概念和特征、货币的职能
2.对上节课的讨论,未发言的给发言机会,给出结论
二、货币概述
讲述货币的来源,货币的发展,货币形式的演变。
三、课程讨论
请学生分组讨论课本案例分析,并进行发言。
四、介绍货币制度
1、实例引入:把外币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知道货币的材质以及货币制度的组成。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金融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货币的产生以及形态的发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自主探索出案例分析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1.金融的概念2.间接金融的运作方式3准确掌握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介绍课程总体学习目标及考核要求。
教学目标:
金融学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学生学习银行、证券等相关业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形式发展、货币制度、货币流通;信用、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信用密不可分的利率;金融市场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外汇市场;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及其业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等内容。
(4)理论学习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实训成绩占30%。
二、认识金融
1、教师手提出一些例子。并提问学生:能否举出金融的各种实例?
2、介绍金融的特征。
三、金融与经济
1、讲解金融抑制论、深化论等理论
2、请学生根据,谈谈对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的了解。
(25分钟)
(30分钟)
(25分钟)
注:教案按授课次数(模块单元)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不另填写教案。
教研室
投资与理财
授课时间
2016 年 秋 季学期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 32 学时;实践课 16 学时
后续课程
《个人理财》、《公司理财》
基本教材
《金融基础》
作者
郭福春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补充教材
《货币银行学》
作者
戴国强
出版社及
出版时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复习信用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二、介绍利息并计算
1、实例引入:让同学们思考平时把钱放在银行都是怎样计算利息的。
用家人在银行储蓄或理财的真实案例来说明,小组讨论并发言
2、介绍利息计算方法并计算
单利法的计算
复利法的计算
并比较二者的优劣
三、总结
(2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10分钟)
周 次
第 7 周,第 6 次课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周 次
第 8 周,第 7 次课
单元名称
金融体系概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金融机构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及国际主要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能力目标:掌握金融体系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金融体系的构架
让同学们回忆自己心目中的中央银行主要是做什么的。
2、介绍央行的性质、职能、制度形式
央行的功能: (1)银行的银行
(2)发行的银行
(3)国家的银行
三、总结
(10分钟)
(3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周 次
第 9 周,第 9 次课
单元名称
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概述及其组织结构(2)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能力目标: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刻理解金融机构的功能;
难点: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二、介绍中央银行
1、讨论引入:
给出江苏射阳农村信用社央行出手息平“挤兑”风波的案例,进行讨论。
2、请学生区分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203页练习。
3、介绍信用工具的工具:清晰的区分股票和债券
三、信用工具的视频介绍
小短片的详细介绍现代金融市场的信用工具
四、请同学们就看的视频发表想法
三、课程小结
课后练习:小组讨论教材上的案例,小组发言。
(10分钟)
(30钟)
(20分钟)
(20分钟)
周 次
能力目标:理解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业务以及经营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理解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业务以及经营原则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我国商业银行的概念,组织结构
二、介绍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
1、分组讨论,让同学们来讲台上讲解每个业务,作为第一次作业
重点:信用和信用工具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理解信用工具的功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1.复习货币的产生、金融的概念和特征、货币的职能
2.对上节课的讨论,未发言的给发言机会,给出结论
二、货币政策的介绍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三、介绍信用
1.结合信用卡的例子来讲述信用的概念,信用的分类
单元名称
利息和利率2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和含义 特点等
能力目标: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息和利率与经济的关系及影响
难点:利息的计算。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2、介绍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
(1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30分钟)
周 次
第 6 周,第 3 次课
单元名称
信用与信用工具(1)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信用的定义、性质、特征和信用工具的分类;了解信用的功能;
能力目标:掌握信用工具的功能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三、讲述商业银行概述
1.任务式教学:让同学们已完成任务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书本上问题的答案,并代表回答
2.找出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和性质职能。
3.讲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三、课堂讨论:小组讨论银行信用卡大战的案例,小组发言
难点: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一、教师回顾上次课程主要内容,并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
二 、讲解金融体系的构成
1、同学们思考金融体系有哪些内容构成
2、请学生参照第一节的内容学习第二节我国的金融体系。
三、课程小结
课后练习:小组讨论63页的案例,小组发言。
(10分钟)
(30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