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南直小学张泽勤2013.10.17
1、要围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达成的是教学想显性效果,即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浅显的层次目标。
教学的显性效果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当堂实现、当堂巩固,简要地说,就是让学生必须学会,能力必须形成,不给学生留下课后负担。
其次,要达成的是教学活动的隐形效果,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好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会学”。
有了“好学”和“会学”作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仅是“学会”,而是能“学好”。
2、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训练这根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教学方法是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正确处理接受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课堂上必须坚持少将多练的原则,杜绝满堂灌,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应该教给学生,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讲授时间应该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
但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低年级的课堂上,接受学习还是十分必要。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批判地继承,对新的教学方法要借鉴地吸收,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灵活运用。
4、创建教学模式,不追求标新立异,关键要追求模式的实效性。
评价一种教学模式的价值,要注重以下三点:(1)学生的知识学没学会,能力形没形成。
(2)教师有没有学法指导,学生有没有学法运用。
(3)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学习兴趣是否浓厚,课堂是否建立起民主的教学氛围。
我们的教学模式,必须是简便易行的,对我们自己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高年级数学的尝试教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的自批自改等,在教学中都显现出一定的优势,应该成为我们建立新模式的基本摹本。
5、教学改革具体体现在课堂上但又不能局限于课堂,我们的课外的教学活动要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要大力倡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预习,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课外阅读和预习的空间,培养学生阅读和预习的习惯。
我
们要做到“四个给学生”:把早自习还给学生,让早自习成为学生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把课堂让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空间;把笑脸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把班级的事物交给学生,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学改革工作。
学校是大课堂,大课堂做好了,我们的小课堂就更容易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