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A.昼夜B.昼夜交替C.昼夜长短的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24小时B.一个恒星日C.23小时56分4秒D.一个恒星年
4.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空气遇冷_______,箭头指向_压
水平方向:空气总是从___压流向___压
热力环流的实际问题: 城市的热岛效应‚海陆风ƒ山谷风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概念: 气压梯度力:只要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便会产生一种促使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力,简称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______,由___压指向____压。
夏至
值:_____及其以北地区
最小值:_____
北半球昼最___夜最__,且纬度越高,昼越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现象(南半球则相反)
冬至
值:_____及其以南地区
最小值:_____
北半球昼最___夜最__,且纬度越高,昼越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___现象(南半球则相反)
3)四季更替:
从天文上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第一、二节练习题:
1、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水星B.地球C.金星D.木星
2、在太阳系中,有关地球的特殊性的正确叙述:
A.既有自转又有公转B.体积在八大行星中最小
C.有高级生命的行星D.质量在八大行星中
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
4.小行星带位于
A.水星与金星之间B.火星与金星之间C.火星和木星之间D.木星和土星之间
6.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①引起潮汐现象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④诱发降水量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运动
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时
线速度:赤道,向两级递减
公转运动
太阳
自西向东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
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
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
…………………………………………23°26′N

………………………………………23°26′S
5.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6.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B.度数永远不变
C.随公转有规律地增大或减小D.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形成的
7.5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④区时:①定义:每一时区,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区时。
②计算公式: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西“—”)
③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地方时
3)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偏移规律:沿运动方向,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偏转
4)地球呈椭球体也和地球自转有一定关系
5、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书本21页)
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值出现在正午。
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_
正午太阳高度角总是由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半球,北半球的昼长__(大于、小于)夜长,并且纬度越高,昼越____,北极圈内出现极;南半球则相反。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晨昏线晨线:由到
1)产生昼夜更替昏线:由到
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使地面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时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产生地方时
①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特点:东早西晚15°/时4°/分钟
③计算公式: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东“+”西“—”)
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说明:(Ⅰ)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Ⅱ)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高空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线
三、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成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三低四高气压带和六风带)形成原因: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1.当地球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时,地球应公转至左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22.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1日3时B.10月1日15时C.10月2日3时D.10月2日15时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①是指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部分;②是指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③是指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的部分。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书本38页图2-1-11)图自画: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8.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9、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读下面右图,是中心点为极点的地球光照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20-21题:
20.此时34分C.43度8分D.46度52分
3.天体是指
A.所有恒星B.所有行星C.彗星和星云D.宇宙中存在的所有物质
4.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氦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0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5.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和较大尘埃例:白天多云比晴朗时凉爽
散射: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阳光没有直接射入教室,教室依然明亮、日出前和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
吸收:具有选择性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来实现的。
C
类地行星:、、、巨行星:、
远日行星:、
3)在星和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
存在生命的条件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有利于液态水的生成
2、岩石圈位于
A.G顶部B.C顶部C.G和C顶部D.D外部
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B.内蒙古高原C.四川盆地D.大西洋
4.有关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B.平流层的大气运动剧烈不利于飞行
C.对流层的温度从近地面往上递增D.臭氧层存在于高层大气中
5.关于大气各成分的作用,正确的组合是
A.光合作用基本原料——O2B.强烈吸收紫外线——CO2
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O3D.维持生命活动不需要氮元素
6.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地下水位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组成的变化
【二】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大气的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______。
A.重力势能B.生物能C.太阳辐射D.风能
8、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右图),太阳风来自于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第三节练习题:
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
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南半球昼长夜短
C.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14.读下图,国庆节位于
A.a段B.b段C.c段D.d段
15.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A.北京B.长春C.南昌D.广州
16.当120oE某地一天中太阳高度时,伦敦(0时区)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