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余映潮老师《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与评点

余映潮老师《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与评点

余映潮老师《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与评点执教:余映潮整理、评点:杨晓梅时间:2007年1月14日地点:吉林大学附中师:同学们,上课!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三句话这样来评价它。

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

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断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

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

(评:这是匠心独运的课始。

开场即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简捷明晰。

尤其是在这里,教师将自己颇具个性化的研读所得,巧妙地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引起共鸣,体现了教师研读教材的独辟蹊径、高屋建瓴,也表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细节上处理运用的艺术,令人耳目一新。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然后来谈谈你感觉到的这一篇课文的特色。

(屏幕显示)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以“《云南的歌会》特色概说”为话题说话。

(教师提示:所谓“特色”,从小处理解就是“特点”。

)(学生速读课文。

自由发言。

)生1: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自然,读起来很有亲切感。

师:特点之一,语言很生动,很亲切。

生2:这篇文章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节奏感强。

师:你体会到了课文的用词之妙。

生3:这篇文章多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突出云南这一地方人们联系语言的特点,也为后文比赛、比拼才能、唱山歌这些情节作铺垫。

师:啊,细节描写生动。

生4: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文章有三个部分,从这三个部分可看出云南歌会非常热闹,而且具有民族色彩。

师:是啊,山野里的对歌、山路上的漫歌、歌会里的传歌,三个部分组成云南的歌会生动的、纷繁的、美好的画面。

师:好。

老师来讲一讲。

(屏幕显示)课文线索清晰生活内容丰富语言别有风味片段描写精彩师:(边读边讲述)这篇文章的特色表现在多方面。

第一,线索是清晰的,歌会、唱歌贯串全文,全文由唱歌联系起来,因此文章有一条线索。

第二,生活的内容很丰富,有各种场面的赛歌、唱歌、传歌、学歌,还有各种不同人物、不同身份的人来参加这些活动。

第三,语言别有风味。

待会儿我们展示一组词,这是在云南歌会生活里所特有的。

第四,片段描写精彩,几乎每一个大的段落里都有很好的描写细腻的语言片段。

师:我们再来体会它的语言风味。

你们看,这些词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很少见。

它们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生活气息。

大家一起读起来。

(屏幕显示)蹲锯酬和譬喻柞木熹微淳朴龙吟凤哕箍桶阉鸡忌讳(学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要注意这些词的读音。

好,再自由自在地读一读。

想一想,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很陌生?是不是都是很有特色的词语?师:咱们再来看它的语言描写方面的特色。

(屏幕显示)特色概说“事物描写”片段“情景描写”片段“人物描写”片段“景物描写”片段“动物描写”片段“场面描写”片段师:(边读边讲述)“事物描写”片段,大家看这样一段话: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这是描述对歌是一件什么事。

“情景描写”片段,大家看: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人物描写”片段: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啊,描写人物太生动了。

“景物描写”片段: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动物描写”片段,写戴胜鸟,还有云雀。

还有“场面描写”片段: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

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这些都是“场面描写”片段。

一篇文章里像这样有事物、情景、人物、景物、动物、场面等多种描写很少见。

师:现在,大家再自由朗读这几个片段,初步感受文章的特色。

(评: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活动。

它表现出形式简约、内容厚实的特点。

教师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没有带领学生诵读课文、概括文意、划分层次、体会手法,而是用“特色概说”这一精当的主问题替代以上繁多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初略感受课文鲜明的“特色”,既具简洁之妙,又有新颖之美。

)师:下面,我们来围绕第二句话活动——这篇课文的美段是多么精彩啊!(屏幕显示)这篇课文的美段是多么精彩啊!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对第四段文字进行“美点欣赏”。

师:我们来看课文第四段,首先一起朗读。

(学生齐读第四段。

)师:这篇课文的美段写得多么的精彩。

精彩在哪儿?要由我们自己来发现,发现课文的写作之美,这样的方法和过程,叫作“美点欣赏”。

师:下面请同学们钻研、体会课文第四段,发现这一段中某一个方面的美点,然后向大家进行介绍。

开始读书,开始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品析、交流。

)师:好,各抒己见。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里一些动词生动精彩,比如第四段中“向碧蓝天空中钻去”的“钻”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云雀伏摇盘旋而上的姿态,活灵活现。

师:“钻”既写出飞行的路线直,又写出飞行速度快,表现出云雀的轻捷。

生2:在第四段中描写戴胜鸟“郭公郭公”的叫声精彩,用拟声词将戴胜鸟的叫声写得十分生动。

师:啊,你模仿一下吧。

我想听“郭公郭公”是怎样叫。

(生笑)找你呢,他能代替你来叫。

师:(生模仿“郭公郭公”地叫)哦,他坐着叫比站着叫好听。

(生大笑)好,继续。

生3:大家看“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这一段话,这段话其实有很多点都值得我们钻研。

比如,“小山坡”“土坎边”这两个地点让我们看出,云南这地方处处绽放自然美,作者通过这种特别新颖的描写,渲染出十分欢悦的气氛,给人真的是唱歌的感觉。

再看,写报春花的颜色是“粉蓝色”的,这与后文“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联系在一起,使人产生联想,报春花的蓝色与天空的蓝色交织,给人一种意象美,让人身临其境。

还有“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看那些报春花啊鸟啊,都十分活跃,让人情不自禁有一种快乐的感觉。

师:品得好。

我再将你的发言升华一点点,那就是“这条路通过的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这是写“面”;写粉蓝色的报春花是写“点”,有点有面,笔法多么高妙啊。

你还说写“小山坡”“土坎边”等等都写得很小很秀气,我觉得微风也是,轻和的微风,多么惬意的风啊。

生4:我体会的是“呼朋唤侣”这个词,首先用拟人,把鸟语说成人;另外,“朋”和“侣”是指朋友和情侣,这两种人都是美好的,能让人联想到这是充满感情的、充满美的地方。

师:是啊,将各种美好的小鸟歌唱声说成“呼朋唤侣”,具有人的感情,多美妙,多生动,多简洁。

生5:从“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一直到“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这一大句话用分号隔开,前面说的是静止的植物,后面说的是动态的歌声,一动一静,很能让人联想到当时的境界。

师:她是对刚才同学发言的补充和升华。

这些静景和动景,都是为“我”听悦耳动听的山歌服务的。

这么美的地方,有小鸟的歌声,同时还听到赶马女孩子唱歌。

美景啊美人啊,多么惬意!生6:这一段用拟人手法,作者还将声和色都写出来了,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有声有色。

生7:在这一段里,我还看到赶马女孩走的一路上,有静景有动景,静的有树林、柞木林、竹子林还有花草,动的有女孩子的歌声和鸟的叫声,整个这一段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师: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人有物。

生8:本段主要围绕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描写了三种歌声,有云雀、赶马车的女孩和戴胜鸟的歌声,而且赶马车女孩子的歌声是具有淳朴本色美。

师:另一种歌会形式是大自然里的歌会。

这一段用大量的篇幅写自然风光,对赶马女孩的唱歌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也可谈一谈。

生9:文中写戴胜鸟有一连串动词“矗”“瞪”“掠”“飞”,生动写出了戴胜鸟的可爱形象,而且戴胜鸟好像也对歌声产生了兴趣,一个“才”字,写出戴胜鸟对唱歌的喜爱,连云南的鸟儿都喜爱唱歌,何况人呢。

师:而且形态描写也漂亮,不是毛茸茸的而是花茸茸的,多好看。

生10:我想提一个问题:文章主要写云南歌会,歌应该是重点,但很多地方写了鸟,而且写得细致,并没有很详细写歌声。

师:是的,文章有大量篇幅写自然景物,有什么作用呢?后面的同学能不能解答一下?生11:我试着给他解答。

我想,这样可以从侧面写出歌声的美妙动情,你想,连鸟儿都陶醉在歌声中,那么更不用说人了。

师:这里的景物描写起烘托作用,文中有一句话强调“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什么歌都是好听的,因为这里太美了。

因此,作者这样写是有用意的。

如果将赶马女孩的唱歌再生动地描绘一下,第一段生动地描写对歌,第二段生动地描写唱歌,第三段生动地描写传歌,那么文章节奏就没有多少变化,而这一段以景物描写来烘托歌声,文章就有了一点波澜。

生12:我分析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面写歌声沙哑,后面又写歌声具有淳朴本色美,这样写强调了歌声的美。

师:还是美啊。

即使是发哑带沙的歌声,也具有本色的、朴实的美,一种生活的美。

生13:这一段中,作者首先写钻向天空的云雀,然后写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这也是用拟人手法,而且天空中的云雀是在接受草丛中的云雀群的鼓励,才更有动力的,有种和谐的感觉。

文中小流星的比喻也很形象,像“钻”字一样,写出小鸟飞下来时笔直轻捷。

整个片段都给人一种和谐欢快的感觉。

师:这是极漂亮的细节描写,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写了一个生动的、灵活的、轻松活泼的画面。

继续来。

生14:这一段对动物描写得好,我最喜欢“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一句,“坐”字将鸟写得可爱、机灵,表现戴胜鸟轻松、快活的特点。

师:这一段中很多单音节动词很恰切。

生15:我又找到了动物描写也是从两方面写: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扶摇盘旋”很容易让人想像那种意境,“一面不住唱歌”又扣在“歌”上,这有声有色描写得更加美好,而且前面景物描写和动物描写都从两方面写,有形有色,让人感觉更加轻松。

师:她说写鸟扣住了唱歌。

我们再来看这一段:云南到处一年四季是有歌声的,戴胜鸟对歌唱产生了兴趣,小云雀是边飞边唱,赶马女孩走在山路上也在唱歌,“唱歌”这两个字也是这一段文字的线索。

师:好,把刚才大家的发言串起来再讲一遍。

(屏幕显示)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点有面”美在“有高有低”美在“有动有静”美在“有人有物”美在“有详有略”美在“有景有情”美在“有线有珠”师:(边读边讲述)这篇课文美段是多么精彩啊。

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点有面”(提示:这是文学性的概括,我们刚才是在阐述,现在是概括。

)美在“有高有低”,写了低处的景色,也写了云雀钻向高空轻盈可爱的情态;美在“有动有静”;还有美在“有人有物”,用景物、动物的描写烘托人物的活动,来营造人物活动的美好场景;美在“有详有略”,略写人的活动,详写景物;美在“有景有情”,作者的喜爱之情流泻在笔端,不管是用词还是写句还是运用的修辞手法,都表现了作者喜爱的情感;美在“有线有珠”,叫做“一线串珠”,“线”是唱歌,它串起了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这一段的主线是唱歌,串起了很多生活中漂亮的细节,这就叫有线有珠、一线串珠,就像闪亮的珍珠,用一条线索把它串连起来,文章的结构就很紧凑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