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教材P81“图4-1-4海平面变化曲线”
提示:
该图表达了距今14万年以来的海平面变化情况。参考上图“15万年以来地球的气温变化”,可以对该图加深理解。
在气候寒冷的冰期,陆地上冰盖面积扩大,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在气候温暖的间冰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而最近一百多年来,气候处于现代间冰期,再加上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明显上升。随着超级间冰期(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的到来,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50~60 cm。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例证】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
(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利用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2.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及影响
3.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4.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
5.酸雨的成因和危害
教材P85思考
教材P85案例研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低碳网2013年5月8日讯 夏威夷莫纳罗亚山天文台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在不远的几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百万分之400(400ppm),这标志着全球变暖达到危险临界点。如果二氧化碳浓度继续上升,夏天的平均气温将频创历史新高,破纪录的旱灾、风暴和洪涝灾害将成为常规事件。
提示: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在汉
朝时为水草肥美的大草原,现在已变成沙漠。这里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即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植被破坏。
教材P86复习题
提示:1.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因为它们影响广、规模大、危害深。这三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可归纳如下表: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是由于氟氯烃过量排放而致,全球变暖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强,酸雨是酸性气体(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与水汽结合而成的,森林锐减是由于人类滥伐森林导致的。(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①人口问题,②资源问题,③发展(经济)问题。(3)措施应与成因对照分析,然后再结合当今环境问题的特点加以分析。
了解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掌握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应用
结合时事材料,分析主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解决措施。
一、全球气候变暖
1.表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到目前已经升高了。
2.主要原因:人类大量燃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等温室气体,增强了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伞破难遮阳
近年来,科学家根据卫星资料发现,
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
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一个相当
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臭氧洞”。臭氧
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
尝试探究: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会带来什么影响?
提示:大气的平流层中有一个臭氧层,它吸收了99%的太阳紫外线,就像一层天然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杀伤,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空洞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主要问题
成因
全球气候变暖
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毁林;自然原因
臭氧层的破坏
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化合物)
酸雨
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2.本节所介绍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它们的表现类型如下图所示:
3.首先要明确本地区面临哪些环境问题,选择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其次要区分这些问题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再确定要分析的方面,即生态破坏主要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角度分析,环境污染主要从过量排放与环境自净能力不足的矛盾分析。治理措施的提出要对症下药,从原因入手推出具体措施。

二、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的位置及作用
(1)位置:位于大气层。
(2)作用:吸收99%的太阳线,被誉为地球的。
2.现状: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
3.危害:导致到达地面的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和农作物、海洋生物的。
4.主要原因:的排放。
三、大气污染与酸雨
1.大气污染
2.酸雨
(1)定义:pH值小于的降水。
(2)成因:工厂排放的进入大气层后,与
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较强的
,降落到地.教材P81“图4-1-2玻璃温室效应示意”
提示:这是一幅说明温室效应原理的示意图。玻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透过玻璃加热地面,地面放射出长波辐射。玻璃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阻挡能力较强,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大多保留在温室内,使温室温度升高。大气的保温作用与玻璃温室的原理相同。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而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给地面一部分,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因为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根本原因: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2)主要原因
①人口压力过大:对物质的需求超出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使资源短缺;物质消耗超出环境消化废弃物的能力,导致环境污染。
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
答案(1)B(2)C
【练习】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字母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1)自左向右,自下而上依次为a、c、b、d。
(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的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
2.教材P81“图4-1-3全球气温变化曲线”
提示:读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①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自1970年以来,全球大气中CO2含量呈日益增加的趋势。
②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自197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
③二者的关系:CO2浓度增加的趋势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目前全球变暖与大气中CO2的增多密切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