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窦娥冤》

《窦娥冤》


预习作业 1.通读课文 2.思考 (1)概括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 (2)体会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问题展示1:
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 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
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 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
(希望所有人能马上了解自己的冤屈) (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那得到反应) (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王国维《戏曲考原》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 “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 “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 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 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 它是中华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 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 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 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 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 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愿 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 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 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苌弘化碧
• 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 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 权贵,蒙冤被放逐到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苌弘 悲愤交加,到蜀地后,郁郁寡欢。不久便剖腹开 膛自杀了。苌弘的冤死,引起了当地吏民的怜惜 同情,他们把苌弘的血用玉匣子盛起来,埋葬立 碑纪念。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一看,他 的血已化成了晶莹剔透的碧玉。后人遂用“苌弘 化碧、三年化碧”等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 而蒙冤抱恨。含褒义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
一粒铜豌豆,那些纨绔子弟们,谁让你们钻进他那锄不断、 砍不下、解不开、摆不脱、慢腾腾、好看又心狠的千层圈 套中呢?我赏玩的是梁国之月,饮的是东京美酒,观赏的 是洛阳名花,玩弄的是章台美女。我也会围棋、蹴踘、狩 猎、插科打诨,还会唱歌跳舞、吹拉弹奏、滑稽表演、双 陆博戏。你即便是打落了我的牙、扭歪了我的口、打跛了 我的腿、折了我的手,老天赐给我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 悔改。
讨论: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 符合了大家的愿望。这样改 好不好?为什么?
悲剧的意义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 灭给人看.
作者把悲剧主人公心灵深处最 美好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然 后又让观众看到他的毁灭,以增强 其艺术感染力。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 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 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
娥为蔡婆婆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 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 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 窦娥安上用毒杀人的罪名,把她扭上 公堂。昏庸的官吏,不问青红皂白,严 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斩 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 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 惩治了仇人。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 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 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 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初贾仲 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 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 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窦娥的人物形象:
• ① 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 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 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 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形象。
拓展: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 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们有 理由相信大家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 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形式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 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 形成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每折 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 要时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 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 “题目正名”。每折包括曲词、说白 (宾白)和科(科范)三部分。
曲词是按剧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 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 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 词都押同一韵脚。
感 天 动 地 元窦 娥 关

卿冤
• 请同学讲述一下 这个故事?
剧情介绍
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 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抵债 。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 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 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 见救下她。张驴儿父子便以此强迫蔡婆与 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 。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 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 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 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 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 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 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
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问题展示2:
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能实现吗?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1、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借助想象和夸张, 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 2、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3、三桩奇愿违背常理,但合乎人情,充分 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 洗雪冤屈的良好愿望。
• 《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 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 化为碧。”
六月飞霜
• 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 战国时期,燕昭王姬平请齐国的邹衍等贤 人来帮助治理国家,燕国的部分人对邹衍 不满,在燕王面前进谗言,让邹衍蒙冤入 狱,当时正值盛夏六月,天降大风雪。燕 王意识到邹衍的冤屈,就释放了他。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 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 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 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 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 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 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 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 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 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 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 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
科是动作、表情等。
角色:
末:男角。(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是剧中女主角) 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 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喜剧的角色,又称“三花脸”或“小花 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 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 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 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
• 指称冤狱,或指冤情感动天地。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梧桐雨》 马致远 《洪昇《长生殿》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
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 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 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 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 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 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 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8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 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 古典悲剧之一,也是世界十大 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 同孔子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名 人之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