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盛群力.教学设计的涵义与价值[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林宪生.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3.高洁,杨改学.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8(03).
4.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
(10).
5.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04).
6. 盛群力,马兰.简论教学设计的重要理念[J].教育科学研究,2006(09).
7.盛群力.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
8.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
9.岳欣云,董宏建.建构主义之后——功能语境论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论争及启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10.张燕丽,周辉,谭敬德.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反思及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08(01).
11.布兰特·G·威尔逊,沈艳,盛群力.教学设计与技术的未来[J],远程教育杂志,2007(01
).
钱旭鸯.创感时代教学设计的德性维度——教学设计者的主体性追求[J].现代教育技术,2009(03).
王竹立,蒋莉.基于教育二重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9(02).
吴宁宁.David Merrill的教学设计分代理论和教学交易理论评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9(02).
盛群力.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赖格卢特论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与特征[J].远程教育杂志,2009(01).
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张豪锋,卜彩丽.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盛群力,马兰,褚献华.论目标为本的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08(05).
曹贤中,何仁生,王锋,郑中梅,徐小双.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01). 盛群力.掌握教学设计方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J].当代教师教育,2008(01).
蔡奇杰.教学设计模式的定性及其要素构成的层次关系[J].现代教育技术,2007(01).
何晔,盛群力.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7(02).
王丽华.论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4(08).
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
张军征,刘志华.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模式分类观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03).
David H. 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David H. 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李文光,何志龙,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盛群力,马兰.试论系统设计教学中的备课程序[J].教育研究,2001(05).
陈青,乌美娜.从抛锚教学看情景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1999(04).
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下)[J].中国电化教育,1998(12). 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J].中国电化教育,1998(11).
何克抗.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1998(10). 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下)[J].电化教育研究,1998(04).
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8(03).
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8(02).
王铟,罗敏,乌美娜.从ISD模式的演变过程看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1998(01). 鲍嵘.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J].教育评论,1998(03).
冯秀琪.关于教学设计方法的几个问题[J].电化教育,1994(05).
盛群力.“为学习设计教学”——加涅教学设计观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1993(01).
盛群力.一种综合性教学设计模式简介[J].全球教育展望,1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