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的内容

7年级历史上册重点知识概括
一、商鞅变法的内容:(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去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功的旧
贵族的特权。

3、是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

4、严明法令。

二、商鞅变法的意义:
秦国通过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推恩令:(汉武帝刘彻、主父偃、公元前127年)
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

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刘彻、董仲舒公元前134年)
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在思想领域,儒家思想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五、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1、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西汉)和西域各国的联系。

2、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贡献。

3、促进了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为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奠定了基础。

六、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七、三家分晋(晋阳之战):
公元前453年(春秋末年),韩、赵、魏三个家族联合击败智氏家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

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八、北魏孝文帝(魏主:拓跋宏)改革:
1、改革时间:公元386年
2、汉化目的: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维护北魏政权。

3、北魏孝文帝(魏主:拓跋宏)改革内容(或措施):
①实行官吏li傣dai禄制严惩贪腐。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公元494年)。

④革除鲜卑 bei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⑤该穿汉服
⑥学习汉语
⑦采用汉姓
⑧与汉人通婚
5、北魏孝文帝(魏主:拓跋宏)改革作用(或影响或意义):
①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②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到了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

③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九、北魏孝文帝改鲜卑bei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顺应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加强鲜卑bei族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十、思想流派及主张:
儒家:孔子(孔丘)→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思想:“仁”、“礼”,提倡以政为德
孟子(孟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思想:仁政。

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庄子(庄周)→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子》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墨子(墨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思想:“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韩非)→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思想:法治、中央集权。

兵家:孙武→→→→→春秋《孙子兵法》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战国《孙膑兵法》思想:战胜而强力,故天下服矣。

合纵连横:(纵横)
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
横。

十、著名经典战役:
★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白起(秦)坑杀赵国40万战俘。

中国第一个大规模围歼战,成语:纸上谈兵(赵括)★巨鹿之战:前207年,项羽(5万)以少胜多大败秦军(40万),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成语:破釜沉舟
★漠北战役: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9年)卫青击溃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无力和西汉抗衡。

★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初期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3万人)以少胜多打败袁绍(11万人)。

此战,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和刘联军火烧赤壁,曹操败走华容道,此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夷陵之战:(公元221年)刘备、孙权。

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刘备败退至白帝城。

此战使蜀国国力衰落。

★淝水之战:383年,东晋(谢安)和前秦(苻坚)在淝水决战,前秦战败。

成语:风声鹤唳li,草木皆兵。

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十一、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封国势力过大,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十二、封国人口比中央人口多,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颁ban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