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上升2
增加2
减少3
增加1
减少所得税 投资津贴
上升3 上升3
增加1 增加3
减少4 增加1
增加2 增加2
11.3.2 政策配合
i 图11-8 扩张性政策与产出构成
(1)
P
如果h为0,相应于既定的实际货币供给 M , P
存在唯一的一个收入水平。这意味着在该
收入水平,LM曲线是垂直的。
垂直的LM曲线叫做古典情况,重写方程(1),
使h等于0,P移至等式的右方,可得:
M k P Y
(2)
古典情况意味着名义GDP,即P×Y,只取决于货 币量,这就是古典的货币数量论。
在任一给定的较低利率水 平上(甚至是零利率), 公众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公众 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 供给量,这就隐含着LM 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r
在该部分LM曲线具有完全弹性。 在该部分,LM曲线的移动既不
影响利率,也不影响产出。 而这正是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因此而称为LM曲线的凯恩斯 主义范围。
LM
IS2 IS1
Y
图11-5 完全挤出 (a)
利 率
收入,产出 (a)
图11-5 完全挤出 (b)
投资 利 率
投资 (b)
i
图11-6 货币对财政扩张的适应
IS
IS’
LM
利 i”
率Hale Waihona Puke i0”ELM’
E
E’
0
Y
Y0 收入Y,“ 产出Y’
11.3 产出构成与政策配合
表11-2 政策对收入与利率的影响
IS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 收入增加的越多
与利率增加的越少LM曲i* 线越平坦。
➢ 收入增加的越少, IS曲线就会越平坦。 ➢ 乘数越大,则收入 与利率提高的越多,从
而IS曲线的水平移动也
Y*
越多。
LM 挤出效应
Y
IS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政策效果
IS曲线越平坦:财
政政策对产量与利 rm
率的影响越小;IS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1.1 货币政策 11.2 财政政策与挤出 11.3 产出构成与政策配合 11.4 实践中的政策配合
国库券利率 百 分 比
GDP增长
图11-1 1990-1992年衰退
季度
这次衰退开始于1990年第三季度,大致在1991年第二季度结束。然后,在该年 年末,复苏减弱,衰退似乎可能是双低谷式的下降,联邦储蓄继续削减利息,
Y G A bi
G
1
1 c1 t
(3)
11.2.1 政府支出的增加
i
图11-4 增加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IS
IS’
LM
利 i’

Δr
i0
E’
E0
E”
G G
0
Y
Y0
Y’ Y”
收入,产出
11.2.2 挤出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 i 起利率上涨,从而减
IS(G )
少私人支出时,挤出
效应就产生了。
设法使复苏再度恢复正常。
E点(y0,i0)
在给定:
货币供给M 财政政策(G0,TN)
使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 衡
图 11-2 IS-LM均衡
11.1 货币政策
联邦政府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施货币政策。
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联邦储备系统以货币购买债券, 从而增加货币存量,或者出售债券,收回债券的买 者所支付的货币,从而减少货币存量。
表11-1概括了传递机制各个阶段的要点。在实 际余额的变动对收入的最终影响之间有两个关 键性联系。
第一,由于资产组合出现了不均衡所产生的实际余 额变动,必然导致利率的变动。
第二,利率的变动必然使总需求发生变动。
11.1.2流动陷阱(liquidity trap)
•水平的LM曲线:极端的 凯恩斯主义情形:
曲线越陡峭,财政
政策对产量与利率 的影响越大
IS1
IS2
IS平坦 投资对
IS3
利率敏感 扩张
财政,利率上升,
私人投资下降的多
LM
IS4 Y
11.2.3 流动性陷阱
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完 全效应,对利率没有影 响
r
LM
LM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政策的效率:
LM线处于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
IS1
IS2
限大,持有货币不买债
券的利息损失很小,而
买债券的资本损失很大。
政府支出扩大,向私人
部门借钱(出售公债),
不会使得利率上升,不
Y
产生对私人部门的挤出
效应。
11.2.4 古典情况与挤出
LM曲线处于货币(古
典)主义区域时:
rm
财政政策对产量没有影 响,对利率有完全效应。
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为 零,(古典主义认为货 币供求与利率无关)政 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 投资就会被挤出多少。
第二个步骤是,在利率的变动影响到总需求的时候 发生的。
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 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
表11-1 传递机制
(1)
实际货币 供给的变动
表(11-21)传递机制(3) (4)
资产组合的调整 引起资产价格与 利率变动
根据利率变动 根据总需求 调整支出。 的变动调整产出
图11-3 货币政策 增加实际货币存量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
i
i0

率 i
LM0
E
1 k
M P
E'
E1
0
Y0
Y’
收入,产出
LM1
IS
Y
11.1.1 传递机制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 目标是总需求。
传递机制,即货币政策的改变对总需求产生影 响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实际余额的增加,它导致资产组合的 失衡。
IS
LM1 LM2
11.1.3 古典情况
r
IS
在该部分LM曲线完全无弹性,
这是因为利率高到一定程度 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太高,
以致在资产选择时,完全不
愿持有现金,货币的投机需
求为零,持有货币仅是为了
交易的需求。
这正是货币主义的观点。
LM1 LM2
有第十章方程(7),LM曲线被描述为:
M kY hi
政策
货币扩张 财政扩张
均衡收入 均衡利率
增加
减少
增加
增加
11.3.1 投资补贴
图11-7 投资补贴使投资曲线移动(a)
利 率
投资
图11-7 投资补贴使投资曲线移动(b)
利 率
收入,产出
表11-3 可选用的各种财政政策
政策种类 对利率的影响 对消费的影响 对投资的影响 对GDP的影响
增加政府开支 (包括转移支付)
LM曲线垂直时,给定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对收入 水平的影响最大。
由图可知,当LM曲线垂直时,移动IS曲线确实 不能影响收入水平。
因此,当LM曲线垂直时,货币政策对收入产生 最大的效应,而财政政策对收入无影响。
11.2 财政政策与挤出
本章表明财政政策的变化如何移动
描述商品市场均衡的IS曲线。
在此回顾一下上一章推导的IS曲线方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