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大脑-新型智慧城市大脑智慧管理云平台建设方案

城市大脑-新型智慧城市大脑智慧管理云平台建设方案


环境 监测
Lora网络
RFID感应器
信号灯检 测
管线 检测
井盖 检测
车辆 识别
停车位检 测
13
建设原则及目标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原则
注重实效,惠及民生: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改善,大力推进技术、应用、管理以及体制的创新发 展,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应用,培育产业:大力培育智慧产业,推动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的研发和智慧型信息技术产品在经济社 会各领域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城市数据为资源,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实现城市治理 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
2 城市服务模式突破
更精准地随时随地服务企业和个人,城市的 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公共资源更加节约。
3 城市产业发展突破
产业AI布局 - 开放的城市数据资源是重 要的基础资源,对产业发展发挥催生带 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主观指标
2
指“市民体验问卷”,旨在引导评价工作,注重公众
满意度和社会参与。
3
自选指标
自选指标指各地方参照客观指标自行制定的指标,旨
在反映本地特色。
8
新型智慧城市架构模型
9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任务
▪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建设和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建 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城 市地理信息和建筑物信息数据 库,完成公共信息平台及信息 中心建设;
15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总 体 目 标
1、通过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智慧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全覆盖。

标 分
2、利用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智慧配置城市公共资源,提升智慧应用和管理水平。

3、引入智慧化手段,着力改善宜居环境,彰显水绿生态特色。
4、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良性互动发展。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各部门、行业都在信息化,但不能连接起来发挥综合效应
缺乏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
✓缺乏统一的城市信息化标准体系 ✓不同部门组织制订的信息化标准之间不协调
缺乏合适的运行管理模式
✓缺乏科学、实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
✓缺乏适合不同类型城市使用的建设与运行模式
5
城市大脑的使命
1 城市治理模式突破
随着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信息安全问题亦越来越受到关注,新型智慧城 市建设亦更加重视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各类信息和大数据安全。
“以人为本”将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特征。城市的发展最终是为“人”服务,根本上是 促进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因此,新型智慧城市也从过去以“信息技术”为出发点, 回到“人”这一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
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
客观指标
以人为本 惠民便民 绩效导向 客观量化
客观指标
1
重点对城市发展现状、发展空间、发展特色进行评价, 包括7个一级指标;
3个成效类指标: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旨在客观反映智
慧城市建设实效;
4个引导性指标:智能设施、信息资源、网络安全、改革创新,旨在
发现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
16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意义
xx新区刚刚经历了城市建 设的快速发展期,面临着 从城市建设向社会管理的 转变。为实现xx新区经济 、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需要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 建设的经验,通过数字化 的智慧平台建设, 实现智 慧城市全面建设。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建设背景&需求分析 建设原则及目标 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大数据平台建设 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保障措施
建设背景&需求分析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问题
缺乏有效规划,重复建设
✓信息化全局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导致部分重复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 城市物联神经网络
听觉感受器 嗅觉感受器
人体大脑
视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器 人体中枢神经网络
痛觉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12
“一路一网一平台”新型智慧城市理念
一平台
智慧环保
智慧交通
智慧停车
智慧应急
智慧照明
平安城市
智慧旅游
—网 —路
有线光纤网络

移动蜂资源,建设智慧政务 工程,增强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建设绿色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智慧生 态旅游工程、智慧生态农业产业基地,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成低碳节能、 绿色宜居的新城区;
▪ 资源共享、业务协同 ▪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加快智慧产业建设,培育数字
概 述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特征与面临的挑战,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 品以及丰富的行业应用服务经验,提出“优政、兴业、惠民”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理念,把新型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构建智慧城市新生态圈,拓展新 空间,优化新治理,触达新生活,从而重构人与服务、人与城市、人与社会、人与 资源环境、人与未来关系的可持续化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智慧化城市管理
• 以智慧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作为新型智慧 城市试点工作的重点,建设智慧产业园 区,引进高端复合型人才,培育智慧产 业集群,实现新型智慧城市产城良性互 动发展,为江苏沿海大开发提供智慧产 业支撑。
智慧化产业聚集
城市布局的合理性;产业分布与区域发展的协同;经济发展与居住环境的和谐
11
物联网与新型智慧城市
出版、智能装备、有机光电、
智慧金融等一批智慧产业项目,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10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特色
• 城市资源配置及管理将通过智慧化手 段,立足新城建设实际,紧扣“智慧 的建、智慧的管”的要求,探索城市 资源智慧配置及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实现新区城市空间合理布局,打造绿 色、低碳、生态的宜居宜业新城区。
6
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何处?
和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虽然仍然需要以各类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但更为注重的是城 市各类信息的共享、城市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城市安全的构建和保障。
新型智慧城市的“新”主要体现在 个方面:
关键在于打通传统智慧城市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 建立统一的城市大数据运营平台。
创新优化,示范带动:推进技术应用、商业模式、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促进政 务、民生、城市管理和产业等领域的智慧应用推广。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把握智慧城市发展契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开放合作,调动各方积极性; 引入多方资源,遵循市场规律,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实现多方共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