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脂类及其他类中药

树脂类及其他类中药



挥发油为黄色或黄绿色浓稠液体,具 有特殊气味,暴露在空气中易树脂化,油 中含丁香油酚、间苯甲基酚(m-cresol)、 枯茗醛(cuminaldehyde)、桂皮醛、甲酸酯、 乙酸酯等。 树胶类似阿拉伯树胶,水解后的阿拉 伯糖,木糖,半乳糖等。
【理化鉴别】

① 取本品与水共研形成黄棕色乳状液。粉末 遇硝酸呈紫色。 ② 取粉末0.1g,加细砂0.5g,研匀置试管中, 加乙醚振摇提取,将提取液置蒸发皿中,待乙醚 挥散后,残留一层薄膜,用溴或发烟硝酸蒸气接 触皿底残渣,即显紫红色。(检查挥发油,伪品 无此反应)。 ③ 取粉末少许,加新配置的香草醛盐酸试 液数滴,挥发油含量高者立即显紫红色,挥发油 含量低者,则初显黄色,渐渐变成紫红色。

(3)树脂酸(resin esters) 是树脂醇或鞣 醇与树脂酸或芳香酸如桂皮酸、苯甲酸、 水杨酸、阿魏酸等化合而成的酯。芳香酸 在树脂中亦有游离存在的,这些存在与树 脂中的芳香酸,通称为香脂酸,它们多数 是香树脂中的主要成分,有能与氢氧化钾 的醇溶液共煮则皂化的性质,常是代表树 脂生理活性的成分。

(1)树脂酸(resin acids) 是属于大分子 量、构造复杂的不挥发性成分,常具有1个 或几个羟基及羧基,能溶于碱性溶液形成 肥皂样的乳液,它们大多游离存在,如松 香中含有90%以上的树脂酸(松香酸),是 二萜烯的酸类,乳香中含有大量乳香酸, 是三萜烯酸类。过去树脂酸是制造肥皂、 油漆工业的重要原料。

4)树脂烃(resenes) 是一类化学性质比 较稳定,不溶于碱、不被水解和氧化或导 电的物质,它与光线、空气、水分或一般 化学试剂长久接触均不起变化的一类更高 分子的环状化合物。其化学组成可能是倍 半萜烯及多萜烯的衍生物或其氧化产物。 树脂中如含有较多的树脂烃时,在药用上 多用作丸剂或硬膏的原料,工业上因其能 形成坚固的薄膜而多用作油漆、涂料等。
【功效与附注】

【功效】 调气活血,舒筋止痛,排脓消肿。

【附注】 洋乳香(Mastix)为漆树科植物粘胶乳香树 Pistacia lentiscus L.的树干或树枝切伤后流出并干燥的树脂。主产 于希腊,与乳香相似,但颗粒较小而圆,直径约3mm~ 8mm。新鲜品表面有光泽,半透明。质脆,断面透明,玻 璃样。气微芳香,味苦。咀嚼时先碎成砂样粉末,后软化 成可塑性团,不粘牙齿。与水共研,不形成乳状液体。本 品含树脂酸约43%、树脂烃约50%、挥发油约2%。从树 脂中曾分离出薰陆香二烯酮酸(masticatienonic acid)和异 薰陆香二酮酸(isomasticadienonic acid)药用为制硬膏原料 和填齿科。
【树脂的通性】

树脂化学组成复杂,常是很多高分子 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的混合物。是由树 脂烃、树脂酸、高级醇及酯等多种成分组 成的混合物。大多为无定形的固体,表面 有光泽,质硬而脆;少数为半固体。它们 不溶于水,也不吸水膨胀,易溶于醇、乙 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中,在碱性溶 液中能部分或完全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不 溶。
【成分与理化】

【成分】 含树脂60%~70%、树胶27%~35%、挥发 油3%~8%。树脂的酸性部分主要含α-、β-乳香酸 (α-β-boswellic acid)及其衍生物约33%;中性部 分含α-、β-香树脂素(α-β-amyrin)衍生物、如α-香 树脂酮(α-amyrone);乳香树脂烃33%。树胶为 阿糖酸(arabic acid)的钙盐和镁盐,西黄芪胶粘 素,苦味质等。挥发油中含蒎烯(pinene)、α-水 芹烯(α-phellandrene)、二戊烯、树脂挥发油有α樟脑烯醛(α-camphorenealdehyde)、d-马鞭草烯 醇(d-verbenol)及马鞭草烯酮(verbenone)等。
【采收加工】 11月至次年2月间将树刺伤,树脂由伤口或裂 缝口自然渗出(没药树干的韧皮部有多数离生的 树脂道,受伤后,附近的细胞逐渐破坏,形成大 形溶生树脂腔,内含油胶树脂)。初为淡黄白色 液体,在空气中渐变为红棕色硬块。采后拣去杂 质。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 一,一般直径约2.5cm,有的可达10cm。表 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凹凸不平,被有粉尘。 质坚脆,破碎面呈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 泽,并常伴有白色斑点或纹理;薄片半透 明或近透明。气香而特异,味苦而微辛。 以块大、色红棕透明、微粘手、香气 浓而持久,杂质少者为佳。

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则软化,最后熔融,燃烧时 有浓烟,并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将树脂的乙醚 溶液蒸干,则形成薄膜状物质。树脂的商品名称, 常易和树胶混称,如“加拿大油树脂”,进口商 品名称写为“canada balsam”(加拿大香脂),而 习惯上却误称为“加拿大树胶”。实际上树胶和 树脂是化学组成完全不同的两类化合物。树胶是 属于碳水化合物,属多糖类。它们能溶于水或吸 水膨胀,或能在水中成为混悬液,不溶于有机溶 剂,加热至最后则焦炭化而分解,发出焦糖样臭 气,无一定的熔点。
【功效与附注】

【功效】 破血,消肿,生肌,止痛。
【历史与来源】

【历史】 始见于《唐本草》。经调查,古代使 用安息香来源于伊朗,近代所用来源于印 尼和泰国。
【来源】 为安息香科(Styracaceae)白花树Styrax tonkinensis(Pierre)Craib ex Hart.的干燥香树 脂。
【植物形态】

① 为乔木。 ② 叶卵形,背面 密被星状毛。 ③ 花序圆锥状, 花多,白色,花冠5裂 生,花萼高脚杯状。 ④ 果实卵形,被 灰色星状毛,顶端有细 小的喙。
【产地与采收】

【产地】 进口安息香主产印度尼西亚、泰国; 我国主产广西、云南、广东等省区。

【采收加工】 4~9月选择5~10年的树干,在距地面40cm处, 用刀在树干周围割数个三角形的切口,深度以达 木质部为止,通常割后7~10天才开始小量出黄色 脂,取下后流出白色树脂,干后收集,以后每隔 一月至一个半月在上次割脂上方的4cm处再同样割 数个切口,并继续前后左右割采,收集凝成乳白 色的固体安息香。通常最先渗出的香树脂质量较 好,一般每树年产安息香可达10kg,每树约可采 割7~10年为止。
【树脂 于解决药材的真实性,但还需对其品质优 良度作物理的和化学的测定,如在一定溶 剂中的溶解度、浸出物、灰分以及树脂的 酸价、皂化价、碘价、醇不溶物及香脂酸 含量等。其中酸价对于树脂的真伪和掺假 具有一定的鉴定意义,但同一种树脂,其 理化常数也可能因样品的纯度不同而有幅 度差异。
【植物形态】

① 矮小乔木。 ② 叶密集形成 叶簇,单数羽状复叶, 小叶无柄。 ③ 总状花序稀 疏,花小,淡黄色。 ④ 果实小,倒 卵形.有三棱,果皮 肉质肥厚。
【产地与采收】

【产地】 主产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 部。土耳其、利比亚、苏丹、埃及亦产。我国广 西地区有少量引种。
【采收加工】 乳香树干的皮部有离生树脂道,通常以春季 为盛产期。采收时,于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 切伤,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 数天后凝成硬块,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粘附 砂土杂质,品质较次。宜密闭防尘,遇热易软化 变色,宜贮于阴凉处。
【植物形态】


灌木或矮乔木。 ② 叶单生或丛生, 多为三出复叶,小叶倒 长卵形或倒披针形。 ③ 总状化序腋生 或丛生于短枝上,花冠 4瓣,白色。 ④ 核果卵形,棕 色。
【产地与采收】

【产地】 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 阿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等地。从索马里和埃塞俄 比亚进口的没药称天然没药。

树脂的化学分析 醇中不溶物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样 品(过120孔筛)约2.5g,用索氏提取器加 乙醇回流提取至尽,残渣在100℃下干燥至 恒重。
【历史与来源】

【历史】 载于《名医别录》,称为薰陆香。历 代本草多有记载。
【来源】 为橄榄科(Burseraceae)植物卡氏乳香 树 Boswellia carterli Birdwood及同属其他数种 植物皮部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

据报道,安息香树必须割伤或昆虫啃蚀 受伤后才能出脂,从自然出脂的树皮中分 离出镰刀菌是引起安息香树皮多出脂的病 理原因。又在割脂期间,在树干基部浅刮 树皮处刷以10%乙烯利油剂,则在10~12天 后进行割脂,可增产8~17倍,其原理可能 是促使树脂道的发育而达到丰产。

(2)树脂醇(resin alcohols) 可分为树脂 醇和树脂鞣醇二类。树脂醇(resinols)是 无色物质,含醇性羟基,遇三氯化铁试液 不显颜色反应;树脂鞣醇(Resino tannols) 分子量较大,含酚性羟基,遇三氯化铁试 液则显鞣质样蓝色反应。它们在树脂中呈 游离状态或与芳香酸结合成酯存在。
【概念】

树脂类中药是一类较常用的药物,均为 天然产物,多数来源于植物体。一般认为 是由植物体内的挥发油成分如萜类,经过 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氧化、聚合、缩合等作 用所形成的。

因此树脂和挥发油常并存于植物和某些 分泌细胞的间隙,以及多年生的木本植物, 尤其是心材部分的导管中,有时细胞间隙 逐渐扩大成为树脂道,树脂道周围或邻近 细胞组织也往往溶解破裂,最后形成分枝 的溶生树脂道。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含有 树脂的分泌细胞、树脂道或导管中,常有 黄棕色或暗棕色的不规则颗粒状或团块状 物质存在,它们能被苏丹Ⅲ试液或紫草试 液染成红色。
【历史与来源】

【历史】 始载于《药性本草》。我国引入没药 和应用没药的历史很久,对其药性功效了 解较早,但对没药树的认识,多出传闻。
【来源】 为橄榄科(Burseraceae)植物没药树 Commiphora myrrha Engler(C.molmol Engler)及 同属他种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化学组成

树脂很多是二萜烯和三萜烯的衍生物 (不包括真菌、致病霉菌及海绵动物中的 二倍半萜类衍生物)以及木脂素类,从树 脂中亦有分离出单一的萜类成分,有时还 伴有木脂素等。因此,树脂类中药的含义 不是作为单一类型的化学成分来研究它, 而是从其来源和组成上来认识和分类鉴别 的。其主要组成可概括下列几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