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木制品的概念:木制品是指以木材和人造板为主要原材料而生产的制品。
2.1.木质家具制造工艺:凡是使用各种工具和机械设备对木材或木质材料等进行加工或处理,使之在几何形状、规格尺寸和物理性能等方面发生变化而成为家具零部件或组装成家具产品的全部加工方法和操作技术,称为木质家具制造工艺。
3、绿色家具作为一种特殊的绿色产品具有特殊的含义:有利于使用者的健康,对人体没有毒害和伤害隐患,满足使用者多种要求,在生产过程和回收利用方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它应是“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消”既技术保证体系G-DMMPM的综合体现。
4、基准:为了使零件在机床上相对于刀具或在产品中相对于其他零部件具有正确的位置,需利用一些点、线、面来定位,把这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5、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加工之后所得到的尺寸、几何形状等参数的实际数值和图纸上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等参数的理论数值相符合的程度。
两者差距的大小为误差,误差越小,精度越高。
6、表面粗糙度:是指木材及木质人造板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木材表面上留下的微观加工痕迹或不平度。
7、木制品的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制成产品相关过程的总和,也就是从生产准备工作开始,直到把产品加工出来的全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8、工艺过程:通过各种加工设备改变原材料的形状、尺寸或物理性质,将原材料加工成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的总和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生产部分。
9、工艺规程:将加工工艺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写成的文件就是工艺规程。
10、加工余量:指将毛料加工成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方面符合设计要求的零、部件时所切去的一部分材料的尺寸大小。
加工余量就是毛料尺寸与零件尺寸之差。
如果采用湿材配料,则加工余量还应该包括湿毛料的干缩量。
11、毛料出材率:毛料出材率是毛料材积与锯成毛料所消耗的成材材积之比。
12、装配: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条件的规定,使用手工工具或机械设备,将零件接合成部件或将零部件接合成制品的过程二、填空1、木制品常用的接合方式:榫接合、钉接合、木螺钉结合、胶结合、连接件结合等。
2、拼板的结合法①平拼②槽簧拼接③裁口拼④穿条拼④插入榫拼接⑥螺钉拼接⑦金属片拼接3、基准的种类:包括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其中工艺基准包括:定位基准(粗基准、精基准、辅助基准) /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4、工艺过程的构成:工段、工序、工序的分化与集中,其中工序包括:安装、工步、工位、走刀等5、我国木家具生产中所采用的加工余量经验值。
干毛料的加工余量:①厚度或宽度:一般为3-5mm,单面刨光时为2-3mm,双面刨光时为3-5mm②长度:一般为5-20mm。
湿毛料配料时,要考虑宽度和厚度方向的干缩余量。
6、毛料机械加工的目的:加工基准面+其它面,把毛料变成净料7、在开榫头时,应采用基孔制的原则。
8、边部处理:目的:1.提高外观质量;2.防止边角损坏,掀起覆面或覆面剥落;3.防止刨花板吸湿膨胀、脱落变形;方法:涂饰法、封边法、镶边法、包边法和V型槽折叠法。
9、胶合弯曲工艺薄木准备——涂饰配坯-——胶合弯曲——弯曲部件的陈放——最后加工10、装配方式:固定式、移动式和自装式11、总装配的形式:依次装配和平行装配三、解答1、2.榫结合的技术要求:直角榫、圆榫1. 直角榫①榫头厚度:一般按零件尺寸而定。
单榫为方材厚度或宽度的2/5~1/2 ,双榫或多榫的总厚度为方材厚度或宽度的2/5~1/2 。
榫头厚度与榫眼宽度的配合:榫头厚度比榫眼宽度<0.1~0.2mm。
②榫头宽度:一般比榫眼长度>0.5~1mm(硬材大0.5mm,软材大1mm)。
当榫头宽度>40mm,应从中间锯切一部分,分成两个榫头。
③榫头长度:明榫:等于或稍大于榫眼零件的厚度或宽度。
暗榫:不应小于榫眼零件厚度或宽度的1/2,并且榫头长度小于榫眼深度2~3mm。
一般榫头长度为25~35mm。
④榫头数目:当榫结合零件断面尺寸大于40mm×40mm时,应采用双榫或多榫,以提高榫结合的强度。
2、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1.机床的几何精度;2.刀具的结构、制造与安装精度及刀具的磨损3. 夹具的精度及零件在夹具上的安置误差;4. 工艺系统的弹性变形;5. 量具与测量误差;6. 机床的调整误差;7. 加工基准的误差。
8.材料的性质3、木材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几种粗糙度1. 刀具痕迹:呈梳状或条状、弧形、波纹状2. 破坏性不平度:成束的木纤维被剥落或撕开3. 弹性恢复不平度:由于木材表面各部分材料的密度和硬度不同。
4. 木毛和毛刺:与木材的纤维构造和加工条件有关。
另外由木材构造产生的不平度。
多孔性4、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1.切削用量2. 切削刀具3. 机床—切削—工件等工艺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4.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5. 切削方向6. 加工方法7. 加工余量8. 除尘方式5、配料方案、用途和加工方法(1)先横截,后纵解(2)先纵解,后横截(3)先划线,再配料(4)先粗刨后锯截(5)先粗刨、锯截和胶合再锯截6、毛料平面加工的几种方法1. 平刨加工基准面和边,压刨加工相对面和边。
质量高,但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
适合于毛料不规格以及规模较小的生产。
2. 平刨加工基准面和边,三面刨或四面刨加工其它两面。
加工质量稍低,表面较粗糙,但生产率比较高,适合于毛料不规格及一些中型规模的生产。
3. 四面刨上一次加工四个面加工精度较低,但生产率和出材率高。
要求配料比较准确,要求毛料比较直,且不易变形。
适合于毛料比较规格以及规模较大的连续化生产。
4. 平压刨(四面刨)、多片锯断面尺寸较小的次要零件。
加工精度稍差,但出材率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提高。
5.压刨或双面刨分几次调整加工毛料的四个面。
加工精度较差,生产效率较低,比较浪费材料,但操作简单,一般只适合于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批量不大的内部用料的生产。
6.平刨加工基准面和边,铣床加工相对面和边。
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一般只适合于斜面、曲面以及宽毛料的侧边加工。
7、接长的方法及其特点、应用1. 对接:省料,强度低很少单独使用,可用于覆面板芯板(细木工板芯料)2. 斜接:为了达到要求的接合强度l=(10-15)s一般采用每个接头长度为方材厚度的8-10倍。
废料,强度大,目前用的很少。
3.指接:用指接方式胶接的材料又称胶合指接木。
特点省材、强度大,加工机械化高用途:制结构材料、非结构材料及指接枕木。
8、方材净料加工的目的:接合处加工出榫头、榫眼、连接件孔,表面加工出线型、型面、曲面,进行表面砂光修整加工等。
9、表面修整加工的目的:取掉刨痕、撕裂、毛刺、压痕等,使零部件表面光洁、形状、尺寸正确。
10、影响磨光质量的因素⑴砂纸的粒度:先粗磨后细磨。
⑵磨削方向:先横磨后纵磨⑶磨削压力:根据木材的软硬选⑷磨光速度:速度快,光洁度高,一般为20-30米/秒⑸木材的硬度11、栅状空心填料芯料排列的技术要求:①对称原则;②满足胶接强度的要求;③表面平整度要符合要求;④满足装配结构的要求。
12、弯曲零件加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锯制加工:用细木工带锯机锯割成曲线形毛料,再经铣削而成。
弯曲成型加工:是用加压的方法把方材、薄木(单板)、碎料制成各种曲线型的零部件。
与锯制相比,工艺简单,节省木材,质量好。
缺点是用材严格,易出废品。
包括①方材弯曲②薄板胶合弯曲③方材—锯口弯曲④人造板弯曲⑤碎料模压成型⑥V形槽折叠成型13、影响方材弯曲质量的因素1.含水率:25%-30%时,压缩阻力最小,变形最大。
2.弯曲速度;以每秒35º-60º较为适宜。
3.端面挡块的压力:20-30kg/cm34.毛料断面:薄宽好弯曲且稳定,厚窄的料几块放在一起弯曲。
5.加压方法:最好采用压缩加压弯曲6.年轮方向14、薄板胶合弯曲的优缺点:优点:1.弯曲的曲率半径小,一般不进行软化处理。
2.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工工时约减少1/3。
3.提高了木材利用率。
4.胶合成型部件形状稳定,便于制成复杂形状的部件,做出的制品既轻便又美观。
缺点:1.需要大量的胶粘剂2.侧边是材料的胶接缝3.需大量单板,需设备15、影响胶合弯曲质量的因素1.胶粘剂:浓度、固化速度、涂胶量2.胶合材料:薄板厚度公差、含水率(6-12%)3.热压工艺:压力、温度和时间4.加压设备和方法:形状复杂的要多向加压5.模具精度:木模具最好采用层积材制作,要定期检查。
6.弯曲件的陈放16、透明涂饰工艺构成1. 表面处理:表面清净、去树脂、漂白、嵌补2. 涂饰涂料:填孔、染色或着色、涂底漆、涂面漆3. 漆膜修整:磨光、抛光17、嵌补的目的、方法及其技术要求嵌补(目的:嵌补表面虫眼、节疤、钉眼、小裂缝等。
方法:用腻子进行嵌补,腻子是由漆基和体质颜料加入相应的着色颜料调制而成。
根据所用粘结剂的不同腻子分为:虫胶腻子、油性腻子、水性腻子、聚氨酯腻子等多种。
技术要求:嵌补前需将凹陷处的木屑清除掉,嵌补不能扩大范围,填的腻子要略为高出木材表面,腻子本身要带色,且色比样板色浅一点的同种色。
)18、典型板式家具生产工艺(间歇式后成型包边工艺)(看资料)四、椅子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