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2016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旌德县教体局(2016年12月)1.基本情况规模和结构旌德县建有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宣城旅游学校(原旌德县职业教育中心)。
成立于2006年,2009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2010年县委县政府整合全县的职教资源重组新的旌德县职业教育中心,2016年更名为宣城旅游学校。
学校占地84亩,建有崭新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幽雅。
现有19个班级,在校生813人,教职工80人。
2016年在校生比上年增加27%。
近年受县域初中毕业生持续减少的影响,全日制在校生数较上年减少%。
学校加大非全日制学生的招生力度,目前非全日制学生349人,已占全校学生的43%。
设施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比上年增加%,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由3093元降低到2712元,减少%,但均超过2500元的部颁标准。
校内实训实习工位数为343个,比上年增加15%,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为个,与上年持平。
学校馆藏图书18053册,比上年增加4%,生均纸质图书为册,与部颁标准相差26%。
学校建有门户网站一个,多媒体教学设备21套,教学用计算机138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7台。
教师队伍学校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比上年减少2人,生师比为:1,远低于部颁标准的20:1。
兼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为%,兼职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来自企业和行业的能工巧匠。
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35人,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为%,数量略少。
“双师型”教师29人,占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的%。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9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6%,比上年提高%。
目前有县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13人,市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星2人,市级技能大师1人。
2.学生发展学生素质文化素质良好。
2016届毕业生226人,毕业率为88%,比上年提高%。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教学,毕业生文化课合格率为%,与上年基本相同。
专业素质优良。
机电技术应用和社会文化艺术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获取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其他专业学生的对口高考技能测试合格率为%,专业技能总合格率为%。
身体素质合格。
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坚持“两操”即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如:篮球联赛、田径运动会、大课间活动等。
学生的体质素质较高,体质检测合格率为96%。
思想品德素质过硬。
持续开展“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活动和学生挂牌出入校园管理等系列德育活动。
学生的文明素养、道德素质显着提高。
校级评星学生达154人,占全校学生的比例为19%,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为100%。
就业质量2016年毕业生就业217人,就业率为96%,比上年增加4%。
对口就业率为%,比上年降低%。
其中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有185人,占比%,到企业就业的为26人,占比%。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高校继续深造,到企业就业的学生为数不多。
毕业生初次就业月收入为3050元,比上年提高%。
学生发展旌德县中职学校坚持就业与升学并举,鼓励优秀毕业生参加对口高考继续学习。
2016年旌德县中职学校毕业生参加对口高考进入实用性本科院校学习的有16人,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有185人。
3.质量保障措施专业布局旌德工业已初步形成“4+1”支柱产业,即玻纤建材、机械电子、生物制药、苎麻加工和灵芝加工。
2015年县委县政府又提出“打造国际慢城、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学校新增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目前学校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设机电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现代农艺技术(灵芝生产与加工)、建筑装饰、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和社会文化艺术6大专业类8个专业。
其中第一产业设1个专业点;第二产业设3个专业点;第三产业设4个专业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专业点的比例为%、%和50%。
开设专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度为83%。
宣城旅游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质量保证学校积极贯彻执行教育部倡导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行“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突出技能教学,树立“宽基础、强技能”的理念。
8个专业都制定了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其中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和社会文化艺术这3个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参与的班级数3个,占学校班级总数的%,参与的学生数为68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
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旌德县职教中心教职工岗位公开聘用工作实施意见》,在全校实施班主任、课任教师和处室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公开聘任工作。
成立教职工岗位公开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教职工岗位公开聘用工作。
在每学期开学根据班级数、课程所需学科教师和处室工作的需要而拟出需求岗位和相应的岗位待遇,予以公布。
然后按照先聘班主任、再聘课任教师、最后聘工作人员的顺序,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梯次推进双向选择聘用工作。
通过几年的实施,在学校内建立起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学校专业班开设的课程类型以理论+实践课程(B类)为主,占总学时的%。
理论课(A类)和实践课(C类)分别占总学时的%和%。
2015-2016学年实践课(C类)相比2014-2015学年比例明显提高。
注重精品课程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王俊老师制作的《平焊》教学录像在2013年度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评选中获一等奖;截止2016年7月,学校机电技术应用等3个专业开发《电工技术项目教程》、《电子技术项目教程》、《钳工实训》等5门校本教材,使用达246人次。
2016年度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研讨活动5次,83人次的教师参加活动。
教师参与率达92%。
4名教师参加各级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市级一等奖3人次,省级二等奖1人次,省级一等奖2人次,国家级奖2人次。
教师2015-2016年信息化教学竞赛获奖统计教师发展学校开展以信息化为主题的校本培训3次,共培训教师220人次。
73名专任教师都参加了省中职教师远程培训,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77%。
6名教师参加全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1名教师参加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校以校本研训为抓手,全年开展校内公开课107节,参与听课研讨的教师达882人次。
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研活动82人次,获国家级奖2人次,省级奖2人次,市级奖25人次。
教师2015-2016年教研科研获奖统计4.校企合作政府主导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旌德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旌政〔2015〕73号),县教体局制定了《旌德县“十三五”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旌教〔2016〕3号),支持中职学校与企业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中职学校与我县规模以上企业合作,按照“订单培养、企业冠名”、“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双元”主体联合办学;支持中职学校与需求相同、相近的小微企业实施“1+N”多主体合作“订单培养”。
对冠名班根据定向培养毕业生到冠名企业的人数给予中职学校奖励。
开展“工学一体”就业就学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支持企业与中职学校共建共享兼具生产、教学、培训功能的实训基地、科技创新中心、课程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一系列政策举措,强力促成中职学校与本地企业结对合作,推动本地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建设,制发《旌德县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安徽黄山胶囊公司合作开展学徒制教学,该项目为市首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学校与合肥美的空调集团公司开展合作办学,确定15机电班为冠名订单班,并在该班进行现代师徒制试点工作。
学校与企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校企共同建设课程3门,企业兼职教师来校授课167节。
学生实习及教师企业实践情况学校向4家合作企业如杭州东方通信、黄山胶囊等安排2个专业的实习生68人。
其中有12名学生留在合作企业就业,占实习生总数的%。
安排4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比上年减少60%。
集团化办学情况宣州区中职学校依托宣城市职业教育联盟,开展集团化办学,实行校企深度合作,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修订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标准,培养师资队伍,实现校企的互利双赢。
5.社会贡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16年毕业生在本县就业较少,仅有22人,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12%。
社会服务2016年学校开展社会培训220人次。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4次,参加社区教育共112人次。
组织14机电班21名师生开展社会服务2次。
6.政府履责经费投入2015年县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1955万元,比上年增长%;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总额175万元,占同期地方教育费附加比例为%;由财政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51万元,占同期教育费附加的比例为%。
2015年争创了国家中职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资金1000万,用于学校教学楼、综合楼及实训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
年度考核被评为市“中职基础能力建设”先进单位。
2016年度各级项目建设一览表政策措施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旌德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旌政〔2015〕73号),县教体局制定了《旌德县“十三五”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旌教〔2016〕3号)和《旌德县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18年)》(教办〔2016〕11号)等文件。
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明确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一是有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二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三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要推动职业教育治理创新,五是要建立健全督导评估制度。
7.特色创新。
案例1:以技能大赛引领学校专业建设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
虽然参赛次数较多,但成绩总是不尽人意。
这其中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比如学校的规模小可供选拔的选手就少、实训设备特别是大赛训练设备少等。
面对困难,我们没有退缩,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突破口2014年起,学校以机电技术应用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推行“以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初战告捷,获2个省赛三等奖,2015年更是实现大跨越,获1个国赛二等奖,2个省赛一等奖和2个省赛三等奖,2016年再接再厉,获省一等奖3人次,省三等奖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