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益阳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根据《关于协同省政协开展加快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通知》要求,益阳市政协及时成立调研组,就加快我市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益阳市辖7个区县(市)和益阳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7万。

其中县域单位有安化县、桃江县、南县和沅江市,县域面积9800平方公里,人口326万,分别占全市81.7%、68.5%。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作为“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阳”的重要抓手,县域经济呈现了速度加快、质量提升、实力增强的良好态势,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1、经济总量迅速扩张。

至2010年,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率4.3%,是2005年的2.2倍,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57%。

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增长37%,是2005年的2.6倍,占全市的41%,其中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9.78亿元,比2005年翻一翻,占全市的40.3%。

沅江市从2005年起,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连续6年进入20强。

2、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十一五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提速。

县域GDP五年依次为212亿元、256亿元、306.6亿元、406亿元,年均增长21.2%。

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农民纯收入除安化外,其他3个县(市)年均增速均超过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3、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2010年,县域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二、三产业比重比2005年大幅提高。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4.6%。

财政收入逐步优化,2010年县域人均财政收入达到562元,比2006年增加298元,五年年均递增20.8%;税收收入占财政比重为83.24%,比2006年提高10.08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桃江、安化、沅江、南县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2.74、0.86、1.1、0.76吨标准煤,分别下降19.3、17、14.5、13.2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完成了市定目标。

4、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2010年县域引进内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占全市的42.5%。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

2010年完成投资193.5亿元,占全市的42%,沅江完成投资67.6亿元,总量为县域最大,安化县投资比上年增长46.3,为县域最快。

非公经济快迅发展。

沅江市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8.3%,桃江县民企达到1135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民企16家。

二、主要做法近年来,益阳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对县域经济的领导,相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实行统筹发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成效明显。

(一)优化结构促转型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三大产业合理发展。

1、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将新型工业化作为转型发展的主要突破口。

一是抓产业科学布局。

按照《益阳市2004—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县域资源凛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沅江市基本形成了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化工等主导产业;桃江县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竹木加工等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安化县跻身全国茶叶十强县,“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县的食品加工和纺织产业成为县城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二是抓园区建设。

坚持“工业强市、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发展思路,始终把工业园区作为县域工业化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新型城镇化的主推力来抓,形成了以省级经开区、市级工业园为龙头,以乡镇工业小区为补充的园区发展格局,园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目前,县域有省级开发区4个,市级工业园1个,乡镇工业小区15个。

2010年,县域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0.5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税收3.1亿元,增长70%。

沅江市船舶产业园被确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小型船艇动员中心”,太阳鸟游艇于去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三是抓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重点,扎实推进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拉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

资水梯级开发已建成6个水电站,累计投产装机125.1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6.8亿千瓦时,年产值近20亿元。

桃花江核电站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

2010年,全市34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调度项目中,县域有21个。

“十一五”期间县域培育产值 10亿元以上的企业9家,涌现了中联重科沅江分公司、南方水泥等龙头企业。

四是抓科技创新。

采取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对接成立研发中心、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登高计划”等形式推动县域企业加快自主创新能力。

至2010年,县域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

克明面业获“中国驰名商标”殊荣,湖南辣妹子“辣椒酱”等42家企业产品获“湖南名牌产品”称号,26家企业获湖南著名商标。

桃江尤其注重人才引进工作,2006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引进各类人才700余人。

2、努力建设现代农业。

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推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一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益阳农村土地流转总量、耕地流转率、土地流转的规范程序均居全省前列。

目前4县市流转农村土地172.6万亩,南县、沅江、桃江、安化的耕地流转率分别为42.8%、44.2%、44.4%、37.7%。

沅江市草尾镇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成效显著,已流转土地34.5万亩,受益农户5.52万户。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

以黑茶、竹木、蔬菜、生猪、水产、棉花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县域建成优质稻米基地380万亩、棉花基地10万亩、苎麻基地45万亩、水产基地50万亩、茶叶基地27万亩、油基地菜140万亩、蔬菜基地120万亩,发展杨树300万亩、竹林200万亩、芦苇45万亩。

南县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桃江县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安化县被授予湖南省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称号。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成功打造克明面业、口口香米业、益华水产、白沙溪茶业等一批龙头企业。

克明面业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0%,近三年销售额年均增长65%,挂面销量全国第一。

沅江、桃江建立农产品工业园,加大农业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去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安置劳动力8万人,40多万农户受益。

加强对规模农业的引导,目前4县市发展各类业经济合作组织500多个,覆盖38%以上的农户。

四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益阳05年确定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坚持以乡镇机构改革为突破口,历经先行试点(沅江市)、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至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全部到位,财政管理体制等其它综合改革基本完成,改革得到了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和省里的高度评价,经验向全省、全国推介。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桃江县五年完成新农村建设资金近1亿元,新建成示范村20个,桃花江示范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片,2个村被授予“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称号。

3、加快发展服务业。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

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

建成了茶马古道、梅山文化园、周立波故居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了安化黑茶、桃江竹艺、大通湖大闸蟹等知名旅游产品,举办了桃江竹文化、沅江洞庭渔火等文化旅游节会,向北打造以何凤山墓、“山乡巨变第一村”、屈原文化、茶马古道、梅山文化为主的山区精品旅游路线,向南打造以三国文化、胭脂湖、南洞庭湿地、大通湖为主的湖区精品旅游路线。

2010年县域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综合收入76亿元,分别增长14%和21.5%。

二是发展好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做大做强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去年县域实现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152.8亿元,增长17.3%,占全市的58.6%。

积极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活动,去年县域下乡销售家电34万台、摩托车4.6万台、汽车9800辆、直接拉动消费16.5亿元;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4县市累计完成1500多家农家店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消费、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十一五期间,4县市拥有房地产企业80多家,五年累计完成投资91亿元,建设商品房面积280多万平方米。

沅江房价均价达2000元。

(二)扩大投资促转型益阳是典型的外源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1、积极争资立项。

抓住国家扩内需的重大政策机遇,切实加大争资立项力度,在工业发展、交通建设、农业生产、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争取了中央和省里的大量项目和资金。

“十一五”期间,4个县(市)累计争取和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3.66亿元;投入科技项目建设资金30.1亿元。

2、狠抓招商引资。

连续几年扎实开展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项目落户”为主题的招商引资年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开展科学招商、实效招商,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落户沅江市;安化县引进了天工集团、紫金矿业、海螺水泥等战略投资者;桃江县成功引进了中核集团、南方建材、中国五矿等一批优势企业。

“十一五”期间,4个县域单位新引进项目624个,实际到位资金近400亿元。

3、扩大金融投入。

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资金投放。

连续3年开展了“金融促发展、信贷早春行”活动,努力推进“政、银、企”对接合作,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桃江县组建了建行系统第一家、湖南省第二家村镇银行——桃江建信村镇银行。

2010年,4个县(市)的县域金融机构贷款金额141.8亿元,占全市的45.4%。

(三)夯实基础促转型1、提升城镇化水平。

全面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推动县城和重点镇扩容提质。

沅江市两年投入10亿多元,实施基础设施和生态景观项目53个,经过几年努力,沅江市区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南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城市建设的融资力度,3年累计融资4亿多元,实施各类城建项目30多个。

安化县实施“北改南扩、再造新城”战略取得重大成果,县城北区道路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南区开发已完成投资5.7亿元。

桃江县引进大汉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先后融资30多亿元,在大力改造旧城的同时,2010年启动了加快县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拓宽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