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自然灾害特训一.选择题1.【2014高考天津卷】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C.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解析:图中所示的月份是5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旺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
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
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对农业生产不利,故B 项正确。
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A 、C 项错误。
植被的多少对旱灾的影响较小,故D 项错误。
2.【2014高考天津卷】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解析]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等影响的强弱程度。
一个地区的烈度,与该次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有关,因此,城市制定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烈度,【2014高考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l ,完成3~4题。
3. 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 .年降水量少B .夏季降水多C .冬季降水少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 .流速减小B .流速加大C .水位涨落D .水位稳定此题需要发挥联想,水位的涨落会加速库岸的风化,同时涨水时水体对库岸有支撑作用,而退水是这个作用消失,从而引起库岸滑坡。
【2013高考重庆卷】图1是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问题 月均降水量 滑坡频月均降水量滑坡频率图1 2520151050 0 60 50 40 30 20 10 0100 200300400500600 700 80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800 125 127 129131 133 135 东经(°) 年降水量(m m ) 海拔(m )降水量 海 拔 图1 甲 乙 5.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 .虫害B .冻害C .滑坡D .洪水 乙地纬度高春季北方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而冬季的积雪不足以产生洪水的危害;纬度高 气温低 病虫害少;春季降水少,平原地形更不会发生滑坡。
选B 正确。
【2013高考四川卷】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
读图1回答 6~7题。
6.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B.滇、黔、蜀C.滇、黔、湘D.陕、蜀、桂7.( )A.滑坡B.沙尘暴C.森林火险D.土壤盐碱化【小题1】根据图例信息可知,图中重旱的省区有四川、云南、贵州,四川简称为“川”或“蜀”,云南简称“云”或“滇”;贵州简称“黔”。
所以选B 项。
【小题2】根据图示:图中重、特旱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高。
气候干旱容易导致森林火灾。
暴雨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土壤盐碱化主要由不合理的灌溉引起。
所以选C 项。
8.【2013高考江苏卷】芦山地震于2008 年汶川8.0 级地震震中位置于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012北京卷】图4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9~10题。
图49.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10.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本组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之防灾减灾和救灾。
9.图中所示救灾工程除灾后马上进行的紧急救援外,还有在1-4年内的安居工程、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和生活、生产恢复重建,主要是针对地震对建筑设施等方面造成的严重破坏,而鼠灾、旱灾和寒潮通常是不会造成这些破坏的,只有大的洪涝才有可能。
10.此题为多项选择题,难度较大,需要扣紧题干: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的措施。
地震危害主要在于建筑物的破坏,因此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关系较小,另外,对于大城市的发展来说,产业结构调整肯定不会将防震作为考虑因素,更不可能将人口外迁,毕竟地震灾害是一种发生概率很低的自然灾害。
所以,对于有一定地震威胁的大城市,主要是对建筑物、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的加固和改造,结合城市功能区的区划,在城市防震中进行受灾区划分,合量布局疏散避难场所、救援中心、医疗点、物资储备库等,建设健全救援队伍,进行抗震避灾的教育培训等。
【2012高考浙江卷】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
完成问题。
11.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12.【2011高考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13.【2011高考北京卷】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二.非选择题1.【2014新课标Ⅱ】(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6月相对集中,期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2.【2014年高考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图11为三江源地区1950一2011年各月雹灾累0714212835123456789101112月份次数/次图9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6分)(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4分)【答案】:⑴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⑵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解析】: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一般从均匀或不均、集中在什么时间进行说明。
影响成灾次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灾害天气、区域内生产生活的变化情况。
3.【2014高考福建卷】【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5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9分)简析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4.【2014高考海南卷】(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初春气温迅速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图13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毫米,年雨日约180天。
甲地海拔约1000米,1月平均气温约4oC.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米。
山地1500米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图13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
(3分)【解析】试题分析: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坡度较陡,地形起伏大;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公路北侧等高线密集,山高、坡度陡而且坡长,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由材料可知土层深厚,该区域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土壤含水量大;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来年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汇水量大。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
5.【2014高考上海卷】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⑴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4分)⑵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6分)1.月份:7、8、9月。
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2.判断:1所示地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6.【2013高考山东卷】(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⑴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6分)⑵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4分)(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解析】(1)造成泥石流多发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坡度、降水,植被覆盖情况等。
通过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主要由夏季暴雨引起;比较甲乙两地可以看出甲地较乙地等高线密,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乙地处于山地的背风侧,降水少,而甲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易形成暴雨,诱发泥石流。
(2)泥石流发生会冲毁道路,埋没农田,冲毁建筑,冲断桥梁,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等危害,根据图中提示信息回答,由于图中泥石流多发区靠近铁路与河道,因此泥石流会导致附近的铁路被冲毁,河道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