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息的写作
三、新闻要素和新闻价值
2.新闻价值 人物的显赫 事件的奇特 地点的远近(报社的地点和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件的强度
第七章
四、种类
消息
常见的有四种: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是最常见的 一种新闻形式。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
(三)经验消息。也称典型报道。 (四)述评性消息。也称新闻评述或记者评述。
结论:导语的写作过程,就是找“钩子”, 并用“钩子”将新闻事实加以高度概括的过 程。
※导语的分类与比较
1一种是以何时开头导语。 如:日本读卖新闻9月26日报道:26日拂晓4时50分, 日本北海道东南海域发生强烈地震,震中在钏路海域。北 海道警方说,截止下午1时15分,有306人在地震中受伤 并被送往医院。 这种导语如果用公式表示,它的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何时+何地(或何人)+何事
第七章
二、特点
新
消息
真
快
短
消息的篇幅要写得短,贵在短小精悍,语 言平实。
第七章
消息
三、新闻要素和新闻价值
1.新闻要素 写作消息应遵循新闻五要素的原则,即在消息中 要写明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 件 (what) 及其原因 (why) 等,使其完整、准确,满 足读者或听众对消息的要求。这几个方面英文的第 一个字母都是w,所以称为五个w。一般来说,这五 个要素在消息写作中必不可少。 一H(How)
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
——刘勰《文心雕龙》
※西方新闻学:“导语就是让受众唉哟一声
的哪个东西。”
实际上,能够在导语中形成“钩子”的要素多种多 样。 美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特德· 怀特也说过:“ 这 个‘钩子’可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句子、一个巧妙 的警句,可以是一个错综离奇的事件,也可以是一 段发人深思的引语。” 总之,凡是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要素都可以称之为 “钩子”。
《一老夫人儿女双全却被活活饿死》
本报讯(记者某某)一个瘫痪后不能生活自理的老夫人,在病床上被 饿了8天之后,昨天晚上8时,终于在想要一杯水而不得的痛苦中咽下了 最后一口气。据了解,老夫人生有8男2女,但直到今天的上午8时,人们 也没有见到老夫人的一个儿女露面。
《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本报讯: “从8月2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再次调高存贷款利率,自此 之后,你存进银行的每万元人民币,其年收益将增加80元,你从银行借 贷的每万元人民币,其年支出将增加140元。”
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
14点53分,新华网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 据报道:“第一个发布发生地震消息的,
是贴吧的网友——IP为61.161.76.*的百 度网友没来得及登陆,就在地震吧发出一篇 题为“地震了”的贴子,内容简明扼要: “四川地区发生地震”。发帖时间是14时35 分,距地震发生时间仅间隔6分钟。”
新闻消息写作
什么叫新闻消息?
新闻消息是从正常的事件流程中脱轨而出
的信息,是人们正常预期的中断。
新闻消息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只
关心事实,不讲故事。
消息的概念
消息的特征
本章主要内容
消息的要素 消息的种类 消息的结构和写法
第七章
消息
一、定义和作用
消息通常被称作新闻,是指狭义的新闻。新闻 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泛指一切有关人、事的音信。 狭义的新闻则是单指“消息”而言。 消息,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也是新闻 传播的主要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起着迅速及时地传递信 息、沟通情况、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香港大公报: 清明前夕,蒋委员长携夫人赴奉化溪口,去扫到 他妈的墓。
※导语写作的两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出要报道的新闻事实。 第二步,从确定出的新闻事实中,尽量找出最 能打动人,最能吸人的“钩子”,并写进导语。
寻找“钩子”的一醉酒司机今天上午驾车途径会战道,因酒力发作,精神恍 惚,在十字路口附近连撞五名过路行人,导致交通中断达10小时之久。 当肇事车辆最终被呼啸的警车拦下时,这位司机面对警察,仍醉意懞珑: “你们的警车在追谁?”
对新闻现场或现象进行描述,增加新闻的感染力: 如: 环球时报的一则消息:泰3万士兵围剿红衫军 引题:“军事解决造成重大伤亡 浓烟枪炮笼罩泰国首都” 在这里,引题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描述来再现新闻现场情 景及其特别之处。 又如:环球时报的一则新闻: 主标题:“三级跳式”跨国婚姻困扰亚洲 记者为了让受众进一步了解这一新闻现象,便加了这样一个 引题: “越柬姑娘嫁日韩中 中韩女性嫁美英法”来加以 描述。
交待新闻事实形成的目的: 《环球时报》消息:1945年,丘吉尔密谋闪击苏联 引题:“想拉美国发起世界大战 要将红色政权逐出东欧”, 在这里引题显然是在说明“丘吉尔密谋闪击苏联”的目的。
烘托主题,强化气氛,增加标题的视觉冲击力: 如: 《羊城晚报》消息:江嘉良拍下无活口! 引题:“杀!杀!杀!” 在这里,引题的目的除了为吸引读者,表现一种杀气腾腾的 气氛之外,恐怕再没有其它意思。
消息标题的一种误导现象
○有些消息的主标题不承载新闻事 实,而是强调新闻思想。名曰杂揉。
这是严重误导,坚决地不提倡!
消息主标题不提倡杂揉的三点理由: 1违背新闻的原有之意。 2违背传播学的一般规律。 3虚化主标题是新闻的一种倒退。
●有些通讯稿件使
用消息标题。
如:环球时报的
好处:能像消息标题 一样快速传播新闻事实。
引题: 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被打破
主标题: 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副标题: 爆炸的地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当量相当 于5000吨TNT
这三个部分不但构成了消息标题的全部,同时,也显现 出消息标题不同于其它新闻作品(如报告文学、长篇通讯、 新闻评论)和文艺类作品(小说、散文、电影、戏曲)的 不同之处。(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下午三时)
韩国逮捕朝鲜“色诱”女间谍 南非给球王配顶级马桶 印度反思坠机背后隐患 刘翔没追上史冬鹏 英媒称中印企业将“殖民英国”
1 引题及文学类作品的标题属“主题范畴”,消息的主标题属
结论:
“题材范畴”。 2 新闻消息的主标题承载的是新闻事实。是实题,文学类作品 的主标题,承载的是作者思想,是虚题。 3新闻消息的主标题一定是一个单句。 4 新闻消息的主标题的制作要简洁紧凑。
主标题
任务:用来准确表达消息要传递的新闻事 实本身。
看完主标题受众一定能够知道什么地方发
生了什么事。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叙事 过程中更讲究直截了当,而不能像通讯、 或其它文学作品,那么含蓄。
消息主标题与引题及文学类作品标题比较
不信春风唤不回; 漫长的瞬间; 寻找诺亚方舟; 告别昨天; 海棠依旧; 早春二月; 看了又看; 走进幸福, 种水上漂的 , 养淹不死 的。
第七章
消息
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消息要求如 实地陈述某一客观事实或客观存在,而不要求直接 表明作者自身的观点结论或思想倾向(评述性消息除 外)。
第七章
二、特点
新
消息
真
快
短
消息要讲究时效性,要迅速及时地报道事 件。
四川汶川大地震(2008.5.12.14.28)
14点46分,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
2.一种是以何地开头的导语: 如人民日报的一篇消息:山西省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今天全线贯通。 这种导语用公式表示,它的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何地+何时(何人)+何事 3 .一种是以何人开头的导语: 如:新华社北京24日电: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今天接受福克斯电视 台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这种导语用公式表示,它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4一种是以何因开头的导语: 如英国《泰晤士报》的一篇消息:没有尼罗河,埃及就是一片无人居 住的沙漠,苏丹就是一块焦土。埃及几乎所有的淡水,以及苏丹四分之 三的淡水都是尼罗河提供的。最近,这两个国家都宣称它们在历史上就 对尼罗河拥有控制权。 这种导语用公式表示,它结构形式是这样的: 何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引题(又称眉题)
任务: 主要用来再现消息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看完引题,受众一定要能够了解作者
的意图和消息要传递的思想观点和倾 向。其内容要求必须丰富、准确,所 表达的主题思想一定要深刻。
显现新闻消息的意义: 如: 人民日报1964年发的一则消息,主标题是: 我国成 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这则消息,作者所配的引题为“帝国主义的核垄断被打 破”,其作用就是用来表现“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这条新闻的意义的。 交待新闻事实形成的原因: 如:《环球时报》消息:英首相背后骂人大失民心 引题:“忘了摘下麦克风 不雅谈话惊选民” 其目的就是用来交待“首相失民心”的形成原因。
新闻消息的副题
消息的副题 作用: 主要用来对 主标题进行补 充、说明、评 价。
看完副题,一定要让读者获得更
多的信息,知道更多关于主标题 所传达的思想意义。
一般地说,一则新闻消息它只能在两种情况下,才应用到具有补充性 质的副标题。一种情况是,同一新闻事件所容纳的信息量太多,并且这些 信息的分量都很重,用一个主标题根本没法概括时才会应用到副标题。 如:新浪网消息: 主标题: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副标题: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的伤亡惨重,目前已有三万 多人遇难,无数房屋垮塌。人民解放军已经开赴第一现场。 这则消息主标题之所以又加了一个副题,其原因就在于与这起矿难事故 共存的重要信息很多,但受主标题字数的限制,这些重要信息又不可能同时 作为主标题出现,于是,只好加副标题给予表现。 另一种情况,就是用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说明和评价。 如:《参考消息》的一则消息: 主标题: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克隆人决议 副题是:不具法律约束力 默许治疗性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