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的题目、开头与结尾

作文的题目、开头与结尾

作文的题目、开头与结尾作文的题目、开头与结尾一、话题作文如何拟好题目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能反映学生概括、表达的能力。

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的确文以题显,给自己的文章拟个好题,如同为自己优美的“身段”巧施“脂粉”,会使文章展现出一个清新而靓丽的面孔。

好的题目生动形象,文情并茂,会产生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

文章要创新,首先应从标题开始,要努力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拟题技法异彩纷呈,千姿百态。

那么,话题作文如何拟好题目呢?这一讲,我们结合近年高考佳作拟题的鲜活范例进行归纳,供同学们写作时选用。

1、巧用修辞法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巧妙灵活地运用修辞格给标题润色,可以收到新颖含蓄,生动隽永之效。

在拟题时,可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等。

如:《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

《小树又快活了》运用拟人修辞格让小树具有人的感情。

《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

这样的题目都能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1)比喻。

1999年高考一考生以“小心这把双刃剑”为题,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成“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形象贴切。

(2)对偶。

2000年高考一考生以“追寻不同答案,砌成完整世界”为题,正面亮出的主张,显得精辟而富有神韵。

(3)仿词。

1998年高考一考生以“战胜脆弱,从心做起”为题,饱含哲理,耐人寻味。

(4)设问。

1999年高考一考生以“我是谁?”为题,含蓄地发出了否定记忆移植的心灵呼唤,发人深思。

此外,借代(如“上班族的苦恼”)、拟人(如“为国安队补钙”)、反复(如“梦里梦外盼梦圆”)、顶真(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谐音双关(如“见义勇‘围’”)、反语(如“语文教学要学会‘偷懒’”)、“拈连(如“冰城给人留下冰冷的思考”)等,均不失为拟题的佳妙技法。

2、妙用引用法。

可引用诗词、引用歌词、引用名言等。

引用诗词: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

例如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

又如1999年高考一考生这样拟题:“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入题,表现对“记忆移植”的困惑与思考,一下子就扣人心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成为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引用歌词或流行语: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

恰到好处地把流行歌曲的歌词化为文题,清新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如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阴天?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中发生的几次误会。

又如1999年高考,一考生以“爸爸,请你再给我一点爱”为题,以要把自己的记忆移植给爸爸为题材,表现出浓厚的父子之情;2000年高考一考生拟题为“都是答案惹的祸”。

在拟定文章标题时还可以嵌入极有时代感的新潮词。

如:“明星,好酷啊”“给我一刻钟,克隆一个你”。

“酷”“克隆”是两个产生历史不长的新词,将它们融入题目,就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鲜、活泼,富有时代气息。

当然,拟题求新,远不止以上四种技法。

诸如反弹琵琶(如“近墨者未必黑”)、创设情境(如“烛光里的微笑”)、饱含哲理(如“女人不是月亮”)、一词多义(如“天气未热空调热”)等,这些题目或让人思考玩味,惊奇震撼;或令人心弛神往,耳目一新。

要想在高考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让文章的“眼睛”明亮起来,就要多掌握一些拟题的方法和技巧同。

引用名言:在我们同学平时学过的名言中,有许多是很适合作标题的,如《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能形象地表现读书的作用,用《风物长宜放眼量》来揭示消除“代沟”的思想方法也很合适,况且引用名句作题目,能较好地体现我们同学的文学积累和修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用代数式采用代数式拟题,具有直观、醒目、寓意深、吸引人等特点,往往能出奇制胜。

2000年高考一考生以“1+1=?”为题,巧用求解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1”现象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诠解,很好地展示了的创意。

另外,用数学中的恒等式(如“勤奋+方法=成功”)、不等式(如“分数≠能力”)、荒谬式(如“10-1=0”)拟制标题,同样会使文章的“眼睛”光彩照人。

4、用标点法标点符号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用之拟题,清新活泼,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2000年高考一考生所拟题目为“答案怎能拒绝丰富!”以感叹句入题,铿锵有力。

再如一考生以“人生……”,以省略号入题,给读者营造想象的空间。

实际上,拟题时还可以很好地结合问号(如“动物?饼干?”)、冒号(如“茶馆:理想生活的彩排”)等标点入题。

总之,引进标点这一源头活水,可拟出别致新颖的巧题。

5、用增删法增删法以增为多,即先找出话题中心,将与话题中心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注在话题中心前后,与话题中心无关的内容删除,构成一个新题。

如以“书”为话题,可拟题为《我家有只小书虫》,以“希望”为话题,可拟题为《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时间”为话题,可拟题为《时间爷爷,您好!》等。

那么考场作文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拟题呢?(一)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

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

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

例如:作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

但梦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形式是异常多样的。

请以“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宜写成议论文。

又如: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园林绿化都离不开它。

请以“树”为话题为文。

如果我们想写记叙文,标题宜为《树下》《记一次特别的植树活动》《我家的小桃树》;如果我们想写成抒情性的散文,可拟题《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如果要写成议论文,就要这样拟题:《给我一片绿阴》《植树,为了子孙后代》《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真的是“无用之材”吗》(二)善补题,以小见大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

例如:语文课不单是语言训练课,更是人生教育课。

它使我们明白许多人生的道理,懂得做人的修养。

但上语文课,有的同学很喜欢,有的同学不那么喜欢。

请以“语文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感受激情,《多味的语文课》;发挥想象,《虚构的语文课》;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等。

又如: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

纤纤玉手,是女性美的象征。

请以“手”为话题为文。

我们可这样拟题:《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

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三)妙修辞,匠心独运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

例如: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候,一曲哀歌常使我们热泪纵横;当我们事事顺畅的时候,我们常常想纵情欢歌。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般拟题:《谈音乐》《音乐与人生》《生活中不能缺少音乐》《音乐的价值》运用修辞:《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比喻新颖,过目难忘;《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一个没有指挥的乐队》对比鲜明,各显其妙;《“五线谱”和他的五线谱》《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巧用借代,别出心裁;《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采用设问,耳目一新。

二、高考语文作文开头(一)开头“十忌”忌陈词老套有些文章开头总是从形势写起,言心称“在××的领导下,在××的支持和关怀下,在××的帮助下”有的文章开头总是“太阳”、“月亮”,“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些调子老唱,这些套路老用就成了令人生厌的陈词老套了。

忌故弄玄虚有些文章开头,故意耍花枪,兜圈子,有意让人琢磨不透,进入“迷魂阵”,不愿将意思直截了当地写出来。

仿佛这就是文章新颖巧妙的所在,见水平、见功力的地方。

其实这种故弄玄虚的作法,恰恰是写作的弊病。

忌开头突然有些文章开头,缺乏应有的交代,显得突如其来,没头没脑,不知所云。

如写读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况下就开始“感”起来了。

写供料作文一开头就说“读了这个材料我有深刻的体会……”材料内容只字不提就这样写,太突然了。

忌不必要的解释文章开头,突如其来、不作交代不行,作不必要的解释也不行。

如写《女排五连冠给我的启示》,要是一开头就用较长篇幅去说明女排的组成、女排五次获冠军的时间、地点,同谁争夺冠军等情况,就不必要了。

当然,根据需要,适当对所写的问题作些解释也是必要的。

忌凭空抒情有的文章的开头,特别是议论文的开头,不管与中心、主题有无关系,议论还没有展开,问题还没有说清,就“啊”“呀”不断,感慨万端。

这种凭空抒情,只能叫无病呻吟。

忌绕大圈子有的文章开头,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与主题有关无关,就先秦两汉、前村后店地谈开了。

不着边际,空发议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绕了好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来。

忌堆砌名言锦语有的文章,开头想先声夺人,想不出好的办法,于是就把格言、警句等一股脑儿地搬出来,以为这样就算是个好的开头。

其实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盲目性,效果往往很差。

忌开头重复文章只能有一个开头,可是有的文章有两个开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