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习题集整合答案版

建筑材料习题集整合答案版

第一篇试题第一单元绪论二、填空题1.根据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建筑材料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三大类。

2.根据建筑材料在建筑物中的部位或使用功能,大体可分为建筑结构材料建筑功能材料墙体材料三大类。

3.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材料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两方面的内容。

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常用的三大建筑材料()。

A、水泥B、玻璃C、钢材D、木材2.以下不是复合材料的是()。

A、混凝土B、灰砂砖C、铝合金D、三合板3.目前,()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

A、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B、建筑塑料C、铝合金材料D、建筑陶瓷第二单元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一、名词解释1.材料的空隙率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2.材料的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1 / 273.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4.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周围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变质、不破坏,长期地保持其工作性能的性质。

二、填空题1.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值,只与材料的组成成分与结构有关。

2.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块体)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3.材料的吸水性是指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入水分的能力。

对选定的材料而言,吸水率是一定值。

4.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

对选定的材料而言,含水率是一不定值,与大气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5.材料的抗冻性以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所能抵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

6.水可以在材料表面展开,即材料表面可以被水浸润,这种性质称为亲水性;水滴在材料表面不会展开而呈近视球形,这种性质称为憎水性。

憎水性材料是较好的防水材料。

7.材料的抗渗性是指材料抵抗压力液体渗透的能力的性质。

混凝土等的抗渗性常用抗渗等级表示。

S6(P6)表示该材料最大能抵抗的水压力为0.6MPa。

8.材料的比强度是材料的强度与表观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是否轻质高强的物理量。

5.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指标,E越大,材料越不易变形。

6.将导热系数小于0.23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水的导热系数大于密封空气的导热系数,所以材料吸水后的绝热性能降低。

2 / 277.材料的孔隙率恒定时,孔隙尺寸越小,则材料的强度越大,抗渗性越好,耐久性越好,保温性越好。

8.承受动荷载的结构,应考虑材料的韧性。

三、单项选择题1.孔隙率增大,材料的()降低。

A、密度B、表观密度C、憎水性D、渗透性2.材料在水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

A、吸水性B、吸湿性C、耐水性D、渗透性3.材料吸水后,将使()降低。

A、表观密度B、强度和保温性C、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D、强度和热容量4.含水率为10%的湿砂,其中水的质量为()。

A、B、C、D、5.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A、表观密度B、堆积密度C、密度D、强度6.某岩石在空气中重,浸入水中称重为,则其视密度为()。

A 、/cm3 B、/m、/cm3 D、/m37.()是评定脆性材料强度的鉴别指标。

A 、抗压强度B 、抗拉强度C、抗弯强度 D 、抗剪强度8.关于材料的热学性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多孔材料隔热保温性能好B、具有层理的岩石导热系数有方向性3 / 27C 、隔热保温材料应防止受潮D、低温条件下应选用热膨胀系数大的材料0.当材料的软化系数为()时,可以认为是耐水材料。

A 、>0.85B、<、=0.85 D、>0.951.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主要指标是()时。

A 、屈强比B、表观密度C、比强度D、强度五、是非判断题1.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X )。

2.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

3.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 X )。

4.材料的软化系数愈大,材料的耐水性愈好(√)。

5.材料的渗透系数愈大,其抗渗性能愈好( X )。

6.在有隔热保温要求的工程设计时,应尽量选用比热大,导热系数小的材料( √)。

7.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与混凝土,从热学性质来看,钢筋的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应基本相同,钢筋与混凝土才能协同工作( √)。

六、问答题1.试说明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材料的导热性是指材料两侧有温差时,热量由高温侧流向低温侧传递的能力,常用导热系数表示。

4 / 27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2)孔隙状况;(3)环境温度。

(或λ的影响因素:组成、结构,孔隙率、孔隙特征、受潮、受冻)2. 材枓的孔隙状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材料的孔隙状态是如何影响密度、体积密度、抗渗性、抗冻性、导热性等性质的?答:一般孔隙率↓,密度↑,体积密度↑,材料的抗渗性与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孔径、孔的连通性)有关。

材料的孔隙率越大,连通孔隙越多,其抗渗性越差;绝对密实的材料和仅有闭口孔或极细微孔隙的材料实际上是不渗水的;降低材料的孔隙率、使孔隙形成封闭不连通的孔隙可提高材料的抗冻性;由于材料的热传导方式主要是对流,因此材料的孔隙率越低、闭口孔隙越多、孔隙直径越小,则导热系数越小。

7.何谓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材料的耐水性如何表示?答:当润湿边角θ≤90°时,材料能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称为材料的亲水性;当θ>90°时,材料不能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称为材料的憎水性。

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水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明显下降的性质。

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如下式:式中:KR——材料的软化系数fb——材料在饱和吸水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fg——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第三单元气硬性胶凝材料一、填空1.石灰的特性有:可塑性__好___、硬化速度___缓慢_、硬化时体积_收缩大___和耐水性_差___等。

5 / 272.建筑石膏具有以下特性:凝结硬化__快______、孔隙率____大____、强度_____低___凝结硬化时体积__略膨胀____、防火性能__好______等。

3.石灰浆体在空气中凝结硬化,是受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的结果。

干燥碳化结晶4.为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使用前首先应熟化成石灰膏并在石灰坑中储存2周以上,称为_________。

陈伏5. 水玻璃硬化后有很好的耐酸性能,是因为硬化后的水玻璃主要化学组成是______。

nSiO2.mH2O6.建筑石膏的等级是按______和________划分的。

强度细度8.建筑石膏的分子式为_______。

CaSOH2O9.以作为装饰板材时,具有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功能。

石膏板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10.石灰膏在储灰坑中陈伏的主要目的是( )。

A、充分熟化B、增加产浆量C、减少收缩D、降低发热量11.浆体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其体积发生微小膨胀的是( )作用。

A、石灰B、石膏C、普通水泥D、黏土14.水玻璃是在( )中硬化的。

A、干燥空气B、水蒸气C、水D、与空气隔绝的环境15.建筑石膏在使用时,通常掺入一定量的动物胶,其目的是为了( )。

6 / 27A、提高强度B、缓凝C、促凝D、提高耐久性16.石灰硬化后的主要化学组成是( )。

A、氢氧化钙胶体与氢氧化钙晶体B、氢氧化钙胶体与碳酸钙晶体C、氢氧化钙晶体与碳酸钙晶体D、氢氧化钙胶体、氢氧化钙晶体、碳酸钙晶体17.以下哪种材料抗压强度最低( )。

A、水泥B、石灰C、石膏D、水玻璃19.()是氢氧化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晶体,释放水分并蒸发,提供强度以利石灰硬化。

这个过程持续较长的时间。

A、硬化作用B、碳化作用C、化合作用D、结晶作用20. 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收缩最大的是()。

A、白水泥B、石膏C、石灰D、粉煤灰水泥三、是非判断题1.石膏浆体的水化、凝结和硬化实际上是碳化作用( X )。

2.为加速水玻璃的硬化,常加入氟硅酸钠作为促硬剂,加入越多效果越好( X )。

3.石灰的硬化只是碳化硬化的结果( X )。

四、名词解释1.胶凝材料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为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

2.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

7 / 27五、问答题1. 简述石膏的性能特点1.答:(1)凝结硬化快:在自然干燥的条件下,建筑石膏达到完全硬化的时间约需一星期。

加水后6min即可凝结,终凝一般不超过30min;(2)建筑石膏硬化后孔隙率大、表观密度小,保温、吸声性能好;(3)具有一定的调湿性;(4)耐水性、抗冻性差;(5)凝固时体积微膨胀;(6)防火性好。

第四单元水泥一、填空1.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按生料的状态分_干法生产湿法生产;按煅烧窑分回转窑立窑。

常把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过程简称两磨一烧_。

2. 国家标准规定,袋装水泥的标志(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执行标准等),硅酸盐水泥与普通水泥用_____印刷;矿渣水泥用_____印刷;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用_____印刷。

红色绿色黑色3.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C3S、C含量越多,其水化热越_____;凝结硬化越_____;8 / 27抗侵蚀性越_____。

大快差4. 水泥颗粒越细,水化反应越_快___,水化热越大,强度越高;但干缩越大5.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分中,C3S是保证强度的主要成分,但抗侵蚀能力较差。

6. 水泥初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和时起至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或失去流动性和部分可塑性)所需的时间;终凝时间为水泥加水拌和至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具有一定强度所需的时间。

7.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 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5 h。

8. 硬化后的水泥石结构包括晶体凝胶体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毛细孔隙网。

9. 常用的活性混合材料的种类有粒化高炉矿渣火山灰粉煤灰。

10. 欲制得高强水泥,应提高___ C3S __的含量;欲制得低热水泥,应降低__ C ___、__ _ C3S _的含量;欲制得抗侵蚀好的水泥,应减低__ C _、__ C3S__的含量;道路水泥中__ C __的含量少。

16..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按水化反应速度和水泥浆体结构的变化特征,可分为反应初始期、潜伏期、凝结、硬化四个阶段。

二、选择题1.水泥熟料中水化速度最快,水化热最大的是( )。

A、C3SB、C2SC、CD、C4AF2.以下水泥熟料矿物中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都比较高的是( )。

A、C3SB、C2SC、CD、C4AF9 / 273.水泥浆在混凝土材料中,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 )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