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0万白芨实施方案

60万白芨实施方案

项目类别:绩效考核2016年中药材(白芨种植)扶贫绩效考核项目实施方案申报单位(盖章):XXXXXXX公司实施单位(盖章):XXX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主管部门(盖章):XXXXXXX扶贫开发办公室二〇XXXXXXX年XXXXXXX月目录摘要 (2)一、项目概况 (3)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4)三、项目建设内容 (5)四、项目投资预算 (8)五、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9)六、组织保障措施 (10)七、效益分析 (10)八、风险及对策 (11)附件:1、项目实施部分图片2、XXXX2014年中药材(白芨炼苗基地建设)扶贫绩效考核项目利益联结贫困农户扶贫资金入股流动股权证3、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及利益联结承诺4、XXXX2014年中药材(白芨炼苗基地建设)扶贫绩效考核项目实施合同摘要项目名称:XXXX2016年中药材(白芨种植)扶贫绩效考核项目建设内容:白芨种植400亩,实施地点:XXXX县XXXXXXX镇东坡村坡地坪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2016年4月-2017年4月)项目投资:总投资871.87万元,其中申请扶贫绩效考核资金64万元,企业自筹1136万元。

项目预期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四年后产白芨8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6800万元;可带动约300户农户发展白芨,年户均增加收入1.2万元以上,基地常年用工为项目区农民提供20个以上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在家就业的机会;项目实施覆盖利益联结贫困农户64户280人,通过项目带动,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项目联系人:XXXXXXX联系方式:(手机:XXXXXXX)项目主管部门:XXXX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人:XXXXXXX电话:XXXXXXX 项目实施部门:XXX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XXXXXXX电话:XXXXXXX 项目技术依托部门:XXXXXXX医药产业办负责人:XXXXXXX电话:XXXXXXX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区自然经济基本情况XXXXXXX处于黔中丘原向黔东丘陵的过渡地带。

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逐渐降低。

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峰在西北部纸房的轿顶山,海拔1367.2米,最低点位于东南角的清水江畔镰刀湾,海拔为519米。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年平均气温15.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4.7℃。

年平均降雨量1114.2mm,平均雨日(≥1.0mm)有178天,全年有83%的降雨量集中在4—10月份。

XXXX辖11个乡镇,全县总人口38.4万,农业人口30万,劳动力达18.7万,主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人力资源丰富。

XXXXXXX 中药材资源丰富,经综合普查统计,药用动植物品种多、分布广,全县天然中药材资源面积4.9万亩,全县11个乡镇都分布有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较好的森林植被中藏有药用野生动植物1000余种,较为珍贵的如天麻、灵芝、杜仲、半夏、白芨、桔梗、何首乌、太子参等200多种。

人工种植天麻、何首乌、杜仲、黄柏、太子参、茯苓、金银花等药材的历史悠久,名优产品多,特别是出产的太子参、杜仲、黄柏、何首乌、半夏、白芨等产品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药商、药企的欢迎。

(二)项目县中药材产业的基本情况XXXX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余亩,种植覆盖全县11个镇乡,种植中药材的农户有18826户。

中药材种植品种主要有太子参,太子参占中种植面积的90%左右,其它品种有白芨、何首乌、前胡、桔梗、茯苓、元胡、旱半夏。

现有中药材企业2家,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

XXXX虽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但在县内没有一个大型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目前由县人民政府引进的XXXXXXX药业有限公司,在XXXXXXX镇XXXXXXX村建立XXXX中药材产业化扶贫示范园,园区分示范种植区、种苗繁育区、生产加工区和综合服务区。

当前种苗繁育区的白芨炼苗基地已开始启动建设,该基地建设为实现园区建设和XXXX中药材产业化打牢种苗物质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保障。

同时,为XXXX中药材种植的人才培训和技术传播提供平台。

一是为XXXX和XXXXXXX州提供中药材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交流、创新平台,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为中药材种植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项目建设还可以推进中药材产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加快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和科技为支撑;围绕省、州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扶贫,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增收。

以企业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为产业发展解决好“源头工程”。

(二)依据(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

(2)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1〕412号)。

(3)《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族药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2】32 号](4)省人民政府批复的《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规划(2012-2015年)》的规定。

(5)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黔东南党发〔2012〕31号。

(6)《黔东南州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3- 2015)》黔东南党办发〔2013〕10号。

(7)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的通知 [黔府发〔2014〕24号](三)基本原则项目坚持先建后补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扶贫效益相统一;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

三、项目建设内容(一)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建设白芨种植基地400亩。

2、实施主体:XXX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3、品种。

白芨4、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限为12个月:2016年1月—2015年6月(1)、2015年1月完成项目规划整地;(2)、2015年2月—4月完成项目200亩种植;(3)、2016年5月完成200亩种植;(4)、2016年6月项目检查、验收。

(二)考核指标1、白芨种植基地建设:建设白芨种植基地400亩。

2、种植规模:种植白芨400亩,可满足每亩白芨成活率为6000株以上。

3、预期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四年后产白芨8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6800万元。

4、带动农户增收:可带动约300户农户发展白芨,年户均增加收入1.2万元以上,基地常年用工为项目区农民提供20个以上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在家就业的机会;项目实施覆盖利益联结贫困农户64户280人,通过项目带动,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四、项目投资预算(一)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871.87万元,其中申请扶贫绩效考核资金64万元,企业自筹1136万元。

(二)资金筹措1、炼苗连栋温室大棚800平方米,每平方米130元(含运费和安装费用)建设费用10.4万元;普通温室大棚2160平方米,每平方米90元(含运费和安装费用),建设费用19.44万元。

大棚总建设费用29.84万元,申请扶贫绩效考核补助资金5万元;2、白芨种苗100万株,100万株×1元/株=100万元,申请扶贫绩效考核补助资金45万元;3、大棚建设土地平整1万元;4、大棚喷灌设施6万元;5、苗床建设(含育苗基质、有机肥料等)费8万元;6、电力设备安装(含30千伏变压器)12万元;7、水、电费用5万元;8、劳务费10万;9、整合部门资金修建生产便道3公里,40万元/公里,费用120万元。

(三)扶贫绩效考核项目资金使用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

扶贫绩效考核项目资金用于大棚建设和种苗补助,资金使用由公司根据生产计划自行安排和管理。

五、项目利益联结机制1、项目运作模式该项目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公司和利益联结贫困农户共同出资入股,投入项目建设,以公司投入为主体,自负盈亏。

64户利益联结贫困农户以扶贫绩效考核项目资金64万元作为股金,每户利益联结贫困农户享有1万元扶贫项目股金分红权,形成了公司+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公司负责制定生产方案、资金管理、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经营收入利润按比例共同分成。

公司发给利益联结农户股金证并每年度按时兑现利益分配。

利益联结贫困农户基础信息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提供,实行入股利益联结贫困农户退出机制,如持证农户已脱贫致富或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及其他不符合扶持条件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收回转作扶持下一户贫困农户,公司与项目实施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扶贫绩效考核项目实施合同,接受管理。

2、项目利益分配方案(1)股本固定收益:前三年每年按64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的8%作为利益联结贫困农户固定收益平均分配给入股贫困农户并计入该项目经营成本。

(2)经营利益分配:前三年每年按照项目产生利润的20%平均分配给入股贫困农户;从第四年起,双方利益分配按照双方股金所占公司的股份实际比例分配给利益联结贫困农户,利润分配资金每年年终核算后统一打到利益联结贫困农户“一折通”账户。

从资金到账起每满一年后在一个月内按时兑现入股农户上年度经营利益分红资金,保证分发给利益联结贫困农户,并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3、项目利益结算公司必须每季度如实向县扶贫办、县财政局、新州镇报送项目生产真实财务报表,作为项目实施经营利益分配的考评依据。

六、组织保障措施(一)建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宏观调控体系。

成立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扶贫办主任任组长,项目实施单位、技术单位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实施单位设项目办公室。

办公室负责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任务及日常工作;专家顾问组由州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主要对基地建设重大问题提供咨询。

(二)严格资金管理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组织实施好项目,严禁挤占、截留、挪用和贪污。

项目实施单位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会计凭证和相关资料要单独装订、完善保存,并自觉邀请和接受监察、审计、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七、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四年后产白芨8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6800万元;可带动约300户农户发展白芨,年户均增加收入1.2万元以上,基地常年用工为项目区农民提供20个以上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在家就业的机会;项目实施覆盖利益联结贫困农户64户280人,通过项目带动,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二)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人才培训和技术传播提供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