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汉中土壤介绍

陕西汉中土壤介绍

黄褐土因受含钙粘黄土质母的影响, 阻滞和延缓了富铝化成土过程, 而粘化 过程比较强, 因而土质粘重, 土体中部形成粘盘层, 呈弱酸至弱碱性, 代换酸、 活性铝和水解酸含量甚微, 盐基饱和或基本饱和, 粘粒硅铁铝率较高, 粘土 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这些主要诊断特征的差异, 反映出黄褐土是受母质影响 形成的特殊土类, 有别于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因此将黄棕壤和黄褐土作为 两个土类是适当的。
如图所示秦岭及秦岭以南的地带性土壤 类型为黄棕壤、棕壤,典型植被为混有 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而陕北黄土 高原植被盖度较低,主要植被为柠条和 沙棘等灌木林和草地。该高程带面积占 研究区总面积的 69.1%,其中土壤有机 质含量<6g/kg 的面积明显大于其他高程 带的面积,占该区域面积近三分之一, 主要原因是陕北黄土高原在这个海拔区 内所占面积比较大,其土壤有机质含量 较低;,仍然是有机质含量<6 g/kg 的面 积明显大于其他分级的面积,但有机质 含量>30g/kg 的面积也远比除<6 g/kg 面 积以外的其他含量的面积大,主要是因 为在这个高度区间内陕西南部山区气候 条件对植物生长较适宜,植被盖度较高, 所以有机质含量也高,主要分布在秦岭 及秦岭南部的汉中、安康地区。海拔在 2000m 以上,主要分布在秦岭及秦岭以 南,典型土壤类型为暗棕壤,该有机质 含量大部分在 30 g/kg以上,该区域亦大 部分分布在秦岭及秦岭以南的山区,雨 水丰富,植被生长茂盛,有机质含量都 很高。
一.陕南黄棕壤、黄褐土分类研究
黄棕壤、黄褐土是陕西省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 总面积3908. 1 万亩, 约占全 省土壤面积的13.0 % , 主要分布在汉中、安康地区的中山和低山丘陵区, 均 占本地区土壤面积的60 % 以上。
黄棕壤和黄褐土虽然同处于北亚热, 带但在土壤发生和性质上有着很大的差 别。黄棕壤在酸性淋溶条件下, 土壤的风化和矿物的分解较强, 已处于初期 富铝化阶段, 呈酸性反应, 代换酸、活性铝和水解酸含量较高, 盐基不饱和, 粘粒硅铁铝率较小, 粘土矿物以深度脱钾的硅石为主。
汉中地理概况
汉中市地处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 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 为盆地,该市稻田面积约11万hm2, 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70%,是陕西 省稻区垂直分布的最底层区域,是陕 西省主要的商品稻生产基地,素有西 北小江南之称。
➢黄褐土、黄棕壤带主要分布 在陕西南部谷地、丘陵、中低 山区,海拔 900 m以下为黄褐 土,海拔900-1500 m左右为 黄棕壤。
弱碱性土(pH 值 7.6-8.6)占 48.8%,中性土壤(pH 值 6.6-7.6) 占 22.1%,弱酸性土(pH 值 5.66.6)占 27.2%,碱性土(pH 值 8.6-9)只占 1.8%,酸性土、强酸 性及强碱性土基本没有。陕西省土 壤 pH 值大部分在 5.6-8.5 之间,占 总面积的 95%以上,适宜于多种作 物和林草生长。
汉中土壤的改良与利用
淹育水稻土分布的地形部位较高,水源缺乏,这不仅使水稻生长因缺水 受到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水稻土的水耕熟化过程,复盐基作用较弱, 有机质的积累也差。该亚类土层薄,耕层浅,保水能力差,每逢降雨少 的年份常因缺水而改旱粮,另外,山坡冲刷严重,岩石碎屑大量入田, 造成土壤结构不良,不但漏水漏肥,而且紧口夹脚,淀浆板结,耕作困 难。淹育水稻土土壤熟化度低,养分缺乏,土壤肥力低,一般为稻、麦 两熟,作物长势差,产量较低,有的田块因瘦痨,水稻发生坐蔸,常年 水稻亩产200~350kg,小麦亩产100~200kg。
二.汉中水稻士种类及分布
水稻土是汉中地区的主要耕作土壤汉中水稻土主要以淹育性水稻土亚类和潴育 性水稻土亚类为主, 各分占水稻土面积的25.21% 和59.49 %在这两种亚类中, 所占面积较的分别是冲积坡积型和黄褐土型土属的水稻土。
三.汉中地区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分析
研究测得的汉中地区的CEC约为24.1cmol/kg,目前农业上一般认为 CEC<10cmol/kg为保肥力弱的土壤,在10—20 cmol/kg的为保肥力中等、 20cmol/kg的为保肥力强的土壤。
➢水稻土是在不同母质上长期 耕种水稻水耕熟化而形成的一 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北起长城 沿线风沙区,南至秦巴山区均 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汉中、安 康、西安等地的大河及50其支 流的阶地或盆地,在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低山 区也有零星分布,海拔1600m 以下均有分布,水稻土总面积 为 3477.69 km2,占总土地面积 的 1.69%。
由图 可以看出陕西省土壤有机碳
密度空间分布有以下特征:有机 碳密度<4kg/m2 主要分布在榆林、 延安地区北部以及商洛等地区, 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有机碳密 度在 4-7 kg/m2 之间主要分布在 延安地区、秦岭以南的商洛、汉 中、安康都有分布;陕西南部地 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在 4-9 kg/m2 之间;关中地区 及秦岭部分山区土壤有机碳密度 >12kg/ m2,部分地区高达 30 kg/m2以上;咸阳地区及渭南地区 土壤有机碳密度也较高,主要在 9-12 kg/m2之间,主要与该地区 是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产区,常年 施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 高,且土层较厚,故其有机碳密 度也较高。
因此该地区的土壤即适合农作物生长又适合城市园林建设,由于腐殖质胶体 具有特别高的CEC,因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CEC的重要途径。而 且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CEC,增强土壤的保水、保 肥能力及缓冲能力。
黏粒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土壤中主要的无机交换基,黏粒越多,土壤 的保肥能力及缓冲能力越强。土壤中有机质和腐殖酸越多,会导致pH的下 降。对于汉中地区的土壤,pH大多偏低,这适合于农作物、花卉、树木生 长。如:水稻、油菜、香樟树、紫柏树、玉兰树、紫薇树等。汉中地区的 土壤有较好的保肥能力。pH与CEC的关系说明,增施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 的盐基饱和度,提高土壤有机酸含量和CEC,降低土壤pH,这对偏碱的土 壤意义重大。因此,如果土壤贫瘠可通过适度施加有机肥来增加土壤阳离 子交换容量。
陕西省土壤肥力水平地域分布特点 是,陕北北部土壤肥力很低,以 5、 6 级为主,延安南部地区土壤肥力 较高,以 1、2 级为主;关中地区各 级土壤肥力均有分布,以 3 级水平 居多,1、2 级肥力水平主要分布在 西安西南部、宝鸡南部及西北部地 区;陕西南部山区土壤肥力水平整 体较高,以 1~3 级为主,主要分布 在汉中安康地区,由于山区地势复 杂,土壤肥力水平差异较大。陕西 省整体土壤肥力水平趋势是南高北 低。
在改良利用上应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提高保灌能力;整治坡面 水系,防治水土流失;加深耕作层,改良土壤质地;提高施肥水平,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对农药的吸附能量,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推广平衡施肥,有针对性的施用微肥,合理轮作,发展豆科作物,种 植冬绿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谢谢大家
旱地条件下土壤通气性好,氧化势高,生物活动加强,促进了有机质和矿物质 分解,可提高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含量。淹水条件下,土壤处于还原 状态,增加了锌的固定。土壤有机质可以促进锰的还原而增加有效锰。随着土 壤质地由粗变粘,土壤有效锰含量也呈递增趋势。土壤有效铁是以高价铁或亚 铁的离子态或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土壤中。亚铁离子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对象。 铁的形态和有效性受土壤 pH 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石灰性土壤中,能形成 碳酸盐态铁,降低了溶解度。在渍水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高铁还原能亚 铁,故水田有效铁含量高。
人为活动和自然条件都能影响土壤 pH 值的变化。不合理的灌溉会产 生盐渍化,提高土壤 pH 值,施用 石灰和生理酸性肥料或生理碱性肥 料都会降低或提高土壤 pH 值;增 施有机肥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土 壤 pH 值等等。
土壤微量元素
在水平方向上陕西省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含量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分 布规律。处于陕南秦巴山地地形的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含量均居于较 高的水平,多属 3-4 级,局部地区可以达到 5 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