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
彩陶艺术作品欣赏
-
女娲神话
女娲捏黄土造人是中国最古老的创世神话。 天神女娲用黄土捏成了一个一个灵巧的活人,甚 至用藤子搅拌泥浆,甩向地上,溅落的泥点也变 成了人。从社会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这个神话至 少对应于两个史实:一是母系氏族社会成员只知 其母不知其父,生育被神化了。二是其时人类已 经能熟练地制造陶器。
-
陶器的做法
原始陶器 使用粘土作原料,用手盘筑捏制或轮制而成陶
坯,然后用火烧成的器皿。
彩陶 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原
料彩绘,然后入窑烧制,烧制成型的彩陶呈现出赭 红、黑、白诸种颜色图案。
-
制陶的悠久历史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 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 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 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 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 是彩陶的萌芽。
-
半坡出土的人 面鱼纹彩陶盆
-
这是在青海大通 县上孙家寨出土的马 家窑类型的拉手人纹 彩陶盆,也称彩陶舞 蹈纹盆。
-
彩陶分类
仰韶文化半坡型 分布在渭河流域,陕西西安以东,到甘肃天
水、平凉地区。卷唇圜底盆最典型,还有小口尖 底瓶、船型壶等多种造型。装饰以宽带纹为主, 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瓣形纹 等。鱼形纹、人面纹最具代表性。很少用曲线。
-
彩陶图案有大量的几何形纹饰,这既是早期陶器中编织 物纹印以及鱼网、水涡、树叶等图案的延续和变化,同时也 是原始人内心音乐涌动和视觉表现。
人能把自身体验到的运动、均衡、重复、强弱等节奏感 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无疑是神 奇的创造。彩陶中的动植物形 一般都用几何形把它概括出来 形神兼备,显示了彩陶艺术写 心写意的高超水平。
-
马家窑文化彩陶 半山类型
菱形螺
鸟型罐
-Hale Waihona Puke 马家窑文化马厂型1924年秋发现于青海民和马 厂塬,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等 地,器形基本沿袭半山类型的造 型,但较之半山彩陶显得高耸、 秀美。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 纽的造型富有变化。其年代约为 公元前2350~前2050年。纹饰有 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 平行线纹、回纹、钩连纹等。
-
仰韶文化彩陶 庙底沟类型
-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 海部分地区。造型以小口 的壶、罐居多。装饰内容 丰富。以同心圆为中心组 成图案,曲线和直线结合 。技法熟练,装饰丰满, 流畅,内彩,点和螺旋纹 大量运用。
-
马家窑文化半山型
半山类型的彩陶,是在马家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 马家窑更丰富;她的繁荣昌盛、雍荣华贵的风格是由饱满器 型上的旋动结构的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线条的粗细变化 ,及锯齿纹、三角纹的配合,大图案里套小图案形成的。旋 转而连续的结构,使几个大圆 圈一反一正,互相背靠,互相 连结,有前呼后应、鱼贯而行、 连绵不断的效果,显示一种融 合、缠绵的气势。半山期,是 我国彩陶文化的高峰阶段,风 格富丽、精巧。
-
艺术史的历程告诉我们,任何时期的优秀艺术 都是人类“远观诸物,近取诸身”,取舍创造并加 以发展的产物。从山顶洞人留下的贝壳项链,我们 就可以知道,人类装饰自己,美化和赞颂人本身, 是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的 。每一个原始民族都有文身的历史,而彩陶艺术是 人类文身艺术在器形上的表现方式。它是人类智慧 和情感的结晶,是对生命的赞颂。
-
鱼纹彩陶盆
蟾蜍纹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 -
五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的代表作。1974年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 此盆为当时孩童葬具——瓮棺的顶盖,盆底留有两个小孔, 专 家猜测这是为了方便小孩的灵魂自由出入而设的,说明那时的 人们已经产生了灵魂 不灭的观念,并相 信存在死后的世 界。
新石器•彩陶人面鱼纹盆
-
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夏代:使用杂质较少的粘土作原料,烧制胎质坚硬细腻 的白陶器。
八卦篮纹双系牛鼻尊
-
二里头白陶鬶
商代早期:制陶业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灰陶和白陶的技术较夏代有明显提高。
商代中期:陶和瓷的分野已出现,烧制原始瓷器。建筑陶器开始烧制。
原始青釉旋纹尊 商代
-
-
彩陶的象形图案多种多 样,最基本的主题是生殖主 题。有大量的鱼、蛙、 植物 果实、花朵的描绘。半坡时 代人的寿命平均二三十岁, 生育是即神秘而又急迫的事 情。所以鱼蛙这些多产的动 物就成了生育的象征。尤其 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对生育 能力的赞美就是对女性的赞 美。生育繁衍的主题在民间 艺术里一直延续。
-
仰韶文化庙底沟型
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主要有盆、碗、罐等。早期和中期 也有类似半坡的葫芦形瓶。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庙底沟彩陶比半坡成熟得多。点、线、面搭配得当,空间 疏朗明快。曲面之间,穿插活泼的点和线,使纹样节奏鲜明 ,韵律感很强。二方连续的 组织结构,是节拍的具象化, 更使之有较强的音乐效果。 这反映了原始的恬淡、闲静 的心态。
-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厂类型
四球纹瓮
蛙纹
螺旋纹 垂腹回纹
-
半坡型 (几何纹彩陶盆)
庙底沟型 (彩陶钵)
半山型 (菱形纹彩陶罐)
马家窑型 (旋纹双耳彩瓶) 马厂型(人形纹彩陶罐)
-
鹳衔鱼纹彩陶缸 庙底沟型 河南临汝出土 高47厘米
中国最早的一幅绘画应 该是1978 年在河南临汝阎 村(今汝州市)发现的《鹳鱼 石斧图》,这是仰韶时期的 彩缸上的彩画。虽然是画在 陶器上的装饰性绘画。但在 构图意识、艺术风格、情节 处理方面来看,却是一幅比 较完整的独立作品。
-
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 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 ,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 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 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 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埋葬小孩的 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 的向往。
几何纹白陶瓿(商)
西周:灰陶和白陶烧制向精细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原始瓷器烧制 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春秋时期,质量又有所提高,原始瓷器胎质更为细腻,大多数器皿 由泥条盘筑法改为轮制成型,器形规整,胎壁减薄,厚薄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