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睛,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助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70~740纳米的电磁波;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体以及文字、图片等形象,主要通过视神经系统在人脑得到反映。

据估计,在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约有95%以上来自视觉系统,因而眼无疑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全身感觉最敏锐的部位
眼球壁外膜为纤维膜,厚而坚韧,保护眼球,与眼球内容物共同维持眼球外形。

它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其前1/6为角膜,无色透明,中央部较薄,四周较厚,曲度较大,具有折光作用。

角膜内无血管,营养来自角膜缘血管网及房水的渗透作用。

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全身感觉最敏锐的部位,故发生病变时,疼痛相当剧烈。

角膜再生能力很强,外伤是可形成白斑。

角膜的弯曲度不均匀,可导致散光。

眼球中膜(血管膜)的最肥厚部分
眼球壁中膜(血管膜)含有大量的血管众丛和色素细胞,呈棕黑色,又称色素膜或葡萄膜。

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睫状体是中膜最肥厚部分,内有由平滑肌构成的睫状肌。

睫状体内面借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

睫状体的作用,一是产生房水,营养眼内组织;二是借睫状肌的舒缩,使睫状小带紧张或松驰,以改变晶状体的屈度,调节视力。

视觉(辨色力、分辨力)最敏锐的部位
眼球壁的内膜又称视网膜。

在眼球后极内侧约3毫米处有视神经盘,为视神经穿出处,不能感光。

在视神经盘颞侧约3~4毫米处有一淡黄区域称为黄斑,其中央部有一直径1.5毫米的小凹陷,称中央凹。

此处视网膜最薄,厚约0.1毫米,只有色素细胞和视锥细胞,其他各层细胞均倾斜到凹的四周边缘。

射入的光线可充分地落在视锥细胞的感光部,而且视锥细胞和双极细胞及节细胞是一对一联系的视觉通路,故黄斑是视网膜视觉最敏锐和最精确的部位。

眼球内最重要的屈光装置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这些结构和角膜一样都是透明的,无血管,具有折光作用,称为眼的屈光系统。

它们能使进入眼球的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在视网膜构成物体形象。

晶状体是眼球内最重要的屈光装置,在视力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它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状,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突。

看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松驰,晶状体由于本身的弹性变凸,折光力增强。

视远物时则与此相反。

老年人晶状体的弹性减少,调节能力减退,即为老视(俗称老花眼)。

晶状体若因外伤或疾病变混浊时则称白内障。

人体中最大的弹性软骨
人体中最大的一块弹性软骨位于外耳处,即耳廓与外耳道软骨。

耳廓以弹性软骨为支架,表面覆盖皮肤。

外耳道为外耳门至鼓膜间的弯曲管道,长约2.5厘米,外1/3为软骨部,骨2/3为骨部。

外耳道软骨和耳廓软骨相连续,临床上检查鼓膜时,将耳廓向上后提起,可使外耳道变直,便于观察。

外耳道的皮肤薄,具有皮脂腺及耵聍腺,皮下组织少且与软骨膜紧密结合,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故外耳道疖肿疼痛明显。

人体最小的骨
听小骨是人体中最小而互相连接的一组小骨,总重量不过50毫克。

听小骨有三块,自外向内依次由锤骨、砧骨、镫骨,以前节相连形成听骨链。

锤骨有一头一柄,柄紧附于鼓膜内面。

镫骨最小,重约3毫克,形似马镫,镫骨底借环状韧带附属于前庭窗周围。

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引起听骨链运动,使镫骨底在前庭窗上来回摆动,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常见传染途径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中以咽鼓管传染途径最常见。

咽鼓管又叫咽管,从下鼻甲后方开口,斜向后外到鼓室前壁开口,成人长约3.5~4.0厘米,是空气进入鼓室和中耳引流的惟一通道,正常时能保持中耳与外界气压的平衡,利于鼓膜振动和发挥听小骨作用。

在上呼吸道感染时,感染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幼儿咽鼓管短而平直,管腔较大,因此鼻咽部感染较成人更易侵入鼓室,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覆盖在机体表面,成人皮肤的总面积约1.2~2m2,占体重的16%左右,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它具有保护机体、抵抗外界侵害、排泄废物、分泌、吸收、调节体温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全身最大的接受感觉的器官,全身的皮肤为广大的感受面。

故皮肤对保障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

表皮为复层扁平上皮;真皮是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位于表皮深面。

皮肤中还有毛发、皮脂腺、汗腺和指(趾)甲等附属结构,它们是表皮的衍生物。

人体最薄的皮肤组织
眼睑位于眼球前方,分上睑和下睑,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眼睑由皮肤、结缔组织、肌肉、腺和结膜组成。

眼睑皮肤是人体最薄的皮肤组织,富有弹性,易于移动和伸展,表层有数层角化细胞,真皮乳头低而少,其弹性可随年龄变老而逐渐下降,形成皱褶。

皮下组织疏松,脂肪很少或无,故易发生水肿或瘀血,睑缘有2~3列睫毛,睫毛根部的皮脂腺称睑缘腺,发炎时形成麦粒种。

分布最广的腺
以腺上皮为主要成份构成的器官叫腺,人体内有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大类。

汗腺属外分泌腺,遍布全身皮肤,而以手掌、足底为最多。

成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2~2m2,按手掌每平方厘米有小汗腺400~500个计算,全身约有2~3百万个汗腺。

它属单管状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

分泌部位于皮肤的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内,导管穿过表皮,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

汗液的分泌是散热的重要方式,在高温环境下,汗腺分泌旺盛,增强增热,以保持体温稳定。

此外,汗腺分泌物也有湿润皮肤的排泄含氮代谢废物的作用。

当外界温度达32℃以上时,排出的汗液除绝大部分为水分外,尚有尿素、乳酸、氯化钠等物质。

因此,夏天出汗过我,应及时适时地喝些盐开水。

最敏感的触觉
人体触觉最灵敏的部位是手指,而手指触觉特别灵敏的人,能触到某些物体仅0.02微米的移动(位)。

这种感受器在手指掌侧皮肤真皮乳头内的触觉小体发挥作用。

触觉小体呈卵圆形,长轴与皮肤表面垂直,小体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细胞。

外包有结缔组织囊。

有髓神经纤维进入小体时失去髓鞘,轴突分成细支盘绕在扁平细胞间,是感觉神经末梢中有被囊神经末梢(即触觉小本,环层小体,肌梭)的一种,也为盲人学习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生理基础,相对扩大了他们的“视野”,使残疾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瞳孔之最
常人一生中,瞳孔的大小并不相同。

一岁之内的婴儿瞳孔最小,儿童与少年瞳孔最大,随着年龄的增长,瞳孔逐渐变小。

正常人的瞳孔大小约0.3~0.4厘米。

精神兴奋,惊恐或疼痛剧烈,愤怒时,瞳孔会扩大;而做深呼吸和思维活动时,瞳孔会变得小一些。

在医院里,医生观察瞳孔大小变化作为检查、诊治和抢救过程中的参考依据,及时从瞳孔的变化中了解大脑中枢系统的病变。

抢救病人时,如发现瞳孔散大,说明病情更重或濒临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