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道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河道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道环境整治工作汇报篇一:羊尖镇河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汇报羊尖镇河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汇报羊尖镇镇村管理办公室20XX年12月31日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和锡山区河道长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深化城市管理创优和镇村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羊尖镇人民政府相应出台了《羊尖镇河道长效管理实施细则》、《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经过一年来的实施,已取得成效。

先将我镇在河道长效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向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汇报:一、羊尖镇基本概况我镇位于无锡市东侧,锡沪公路横穿东西,潘墅塘、宛山塘、羊尖塘、严羊河、界泾河等区级以上河道穿越本镇,水陆交通便捷。

我镇地属锡东高亢地区,河网匀布,漕河较多,全镇共有引排河道47条,总厂约78.91公里,其中:区级河道4条,24.5公里;镇级河道11条,27.65公里;村级河道32条,26.76公里;农村生活河道近1000条。

二、建立班子,加强对河道长效管理的领导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河道整治和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年初调整了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由孟静卫镇长任组长,周凤南、朱华、吕政威副镇长为副组长,由财政、水利、环保、公安、交通、镇村办、农服和各村委主任为组员,实行镇长全面负责,各分管镇长分工负责,各部门、村居委具体负责。

镇村管理办公室是河道长效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抓好河道的长效管理工作。

镇政府制定了《羊尖镇河道长效管理实施细则》和《羊尖镇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全镇掀起了镇村联动、全民动员的河道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工作的高潮。

三、长效管理,河道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党委、政府对河道长效管理作了明确的分工,由镇村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全镇河道管理工作,具体分工由水利站负责区、镇二级河道的长效管理,组建了区、镇二级河道管理专业队伍,签订承包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义务、报酬和考核办法,村级河道、河塘由村委具体负责,政府与村委签订河道保洁任务书。

现我镇共有河道保洁队伍10支,保洁人员有144人,船只4条。

今年2月18日,镇政府在羊尖村召开村庄河塘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吹响了羊尖镇河塘综合整治进军号,会议号召全镇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全面动员,掀起村庄河塘疏浚、整治热潮。

用近4个月时间共疏浚河道197条,水面积550亩,清淤45.6万方。

全年共综合整治河道364条,清除淤泥77.6万方,初步改变了农村水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结合各村创建国卫村、省卫村,结合“锡山杯城市创优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活动,政府加大了河道整治和资金投入的力度,新建护岸、驳岸2800米,清理岸脚垃圾225吨,清除漂浮物396吨,大大提升了镇容镇貌、村容村貌。

四、落实责任,层层建立河道长效管理队伍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由镇长全面负责,分管镇长具体负责,镇村管理办公室具体抓好落实工作。

我镇的区、镇二级河道由水利站负责管理,组建队伍落实责任人。

组建了区级河道长效管理专业队,由杨正芳负责,有管理人员24人,保洁专用船4只;镇级河道长效管理专业队由鲍秀兰负责,有管理人员26人,并分工到河,落实责任。

村级河道和农村生活河道实行属地管理,由镇村管理办公室责任管理,具体分解到各村委,并由村委落实到村民组,各村都建立保洁管理专业队伍,还配备了1~2辆垃圾收集运输车,从而堵住了垃圾污染的源头。

我镇推行的河道保洁和卫生保洁相结合办法,实行定范围、定标准、定人员、定报酬、加强考核的“四定一考核”的管理措施。

镇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全镇河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管理好坏直接与管理员的工资挂钩。

五、落实经费,确保河道长效管理的经费到位镇政府将每年设立河道长效管理专项基金,镇财政所20XX年度拨出河道长效管理经费20万,专门用于区、镇两级河道的长效管理及对村级河道的考核、奖励。

同时镇政府与各村委签订任务责任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要求村委落实专项资金,并将该项内容纳入镇政府对村委干部的考核内容。

六、继续努力,保持成果,使全镇的水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有更大的提高通过近几年的河道综合整治和管理,水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提高,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群众反映良好。

(一)是通过河道环境整治,河道环境明显改善;(二)是通过“家河”的整治,河塘基本恢复原有的面貌:(三)是通过管理网络的建立,河面(:河道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漂浮物明显减少;(四)是通过对沉船、弃船的整治,河道引排功能提高,水上运输无阻;(五)是我镇还将对轧石子场所、黄沙堆放场和无证吊机的全面整治,全面提高河岸的综合环境。

我镇在近几年的环境整治和河道长效管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市、区各级的要求,与兄弟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在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的领导下,继续努力、齐心奋斗,将我镇建设成水清、岸绿、环境美的新羊尖。

篇二: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一)第一阶段(20XX.4-20XX.12)。

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

20XX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

20XX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XX.1-20XX.12)。

20XX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

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

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

从20XX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

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

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

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

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

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

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

到20XX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

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

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

到20XX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

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XX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

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

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

到20XX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加大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新区建设规划要纳入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1、投资21.4亿元,实施4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进一步截留和降解入河污染物,恢复和增强小清河流域水体自然净化功能。

2、20XX年底前,投资2.9亿元,完成小清河(段)湿地保护工程,实施河口、湖滩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增加河道水面,恢复沿河植被和水生物生长,增强河道自然净化能力。

3、投资1.1亿元元,实施2个水系生态林带建设工程。

(四)防洪、调水工程。

投资6.4亿元,实施小清河干流河道扩挖筑堤工程和分洪道开挖复堤工程,提高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使小清河全线洪水设防标准不低于50年一遇,保护两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生态旅游工程。

投资12.5亿元,实施2项生态旅游建设工程。

科学编制小清河流域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以旅游带动沿线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提升层次。

(六)环境安全防控项目。

投资350万元,实施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控中心,使之具备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指标监测、以及环境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

五、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督察局、发改局、住建局、经信局、财政局、环保局、交通局、国土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旅游局以及有关镇街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环境监管。

以落实地方环境标准为抓手,确保涉水单位稳定达标排放。

对不能稳定达到《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标准修改单排放要求的排污单位,实施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不能达标,将实施关停或者转产,确保所有排水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环境监管的“四个办法”,加强日常环境监管,把小清河涉及的河流断面、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和信访,作为环境监管的重点。

强化部门协作,打好执法“组合拳”,采取专项检查、挂牌督办、定期通报、限批、约谈等综合措施,整治重点区域、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