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学题库答案

社会保障学题库答案

社会保障学题库答案76.答:(1)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财政不堪重负;(2)高福利容易养懒罚勤;(3)高赋税影响了企业的竞争活力;(4)社会保障的服务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77.答:(1)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2)发挥保险户籍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3)发挥基金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78.答:(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险模式;(2)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险模式;(3)全民福利型社会保险模式;(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险模式。

79.答:(1)绝对金额制,是将被保险人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按不同标准划分为若干种类,每一种类的人按统一绝对金额发给养老金;(2)薪资比例制,以被保险人退休前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工资或最高工资数额为基数,根据是否与投保年限有关,按一定比例计算养老金额。

80.答:(1)制度模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2)制度功能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政治形势相适应;(3)低水平的保障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81.答:(1)强制性;(2)社会共同责任和分担风险原则;(3)保障性。

82.答:工伤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

83.答:(1)生育津贴;(2)医疗护理;(3)生育补助;(5)生育休假。

84.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部分组成。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靠的孤老残幼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区服务,这部分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缴费以及由国家给与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这些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其中养老和医疗保险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其他三项则属于完全统筹项目。

85.答:(1)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兼顾社会目标、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同时兼顾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必须重视宏观制度方式选择,同时也应重视微观领域的技术设计与应用;(3)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的选择要应对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

86.答:(1)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2)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推进劳动制度改革;(3)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启动失业机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87.答:(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原则;(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原则;(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原则。

88.答:(1)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2)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3)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4)失业者必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89.答:(1)参保方可以选择补充医疗的具体形式;(2)相对的自愿性;(3)福利性与非福利性并存;(4)保障性90.答:(1)工伤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是国家对劳动者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劳动者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2)工伤保险因其保障了工伤职工医疗及基本生活、伤残抚恤、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3)建立工伤保险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和发展生产力;(4)工伤保险保障了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

91.答:(1)生育保险覆盖面仅限于女性;(2)给付项目多;(3)标准高;(4)生育期间的医疗服务以保健、咨询、检查为主;(5)生育保险实行“产前与产后都应享受的原则”;(5)无论女职工妊娠结果如何,均可以按照规定得到补偿。

92.答:(1)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2)个人账户和社会保障基金问题;(3)就业与失业问题;(4)城镇贫困人口问题;(5)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6)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问题。

93.答:(1)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有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式主要有社会统筹模式、个人账户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3)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包括缴费制、缴税制、储蓄制。

94.答:(1)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安定社会;(2)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增进劳动者体质;(3)促进生产发展,保证经济正常运行;(4)为社会、为基层服务,方便群众生活;(4)实行收入再分配,适当调节劳动分配,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95.答:(1)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2)养老保险是社会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的;(3)养老保险是社会于宁与发展的需要;(4)实行养老保险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代际接替及协调发展。

96.答:(1)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原则。

(2)待遇水平必须低于原工资水平的原则。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

97.答:(1)医疗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2)医疗社会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3)医疗社会保险采取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4)医疗社会保险涉及面光,更具复杂性。

98.答:(1)社会工伤保险制度;(2)雇主责任制的工伤保险制度;(3)私人保险性的工伤保险制度。

99.答:(1)保证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力的再生产;(2)有利于延续后代,保证劳动力的连续再生产;(3)可以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

100.答:(1)全民保障。

保障范围无所不包;(2)各种保障待遇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强调社会保障的平等性与普遍性;(3)政府统一管理,全国最高领导机构是卫生和社会保障部;(5)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

101.答: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类型有三类:(1)DB型现收现付制;(2)DC型完全积累制;(3)混合模式,如半积累制、名义账户制等。

102.答:(1)实施范围和对象不同(2)职责不同(3)分配原则和保障水平不同103.答:(1)年龄和投保年限;(2)年龄和工龄条件;(3)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限条件;(4)年龄和居住期限条件。

104.答:(1)工资比例法,即与失业者失业前的工资水平相联系;(2)均等法,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失业者支付同等水平的失业保险金;(3)混合法,是工资比例法与均等法的结合。

105.答:(1)公益性与福利性;(2)普遍性;(3)强制性;(4)共济互助与社会公平性。

106.答:(1)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立法并实施;(2)覆盖范围较广;(3)待遇标准较优厚;(4)实物给付与相关服务丰富多样。

107.答:(1)社会福利具有普遍性;(2)社会福利具有更明显的公平性;(3)社会福利资金来源具有单向性。

108.答:(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2)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109.答:(1)财政拨款;(2)社会保险费(税);(3)基金运营收入;(4)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等。

110.答:根据国际劳工局关于社会安全最低标准的有关规定,将社会保险分为:(1)养老保险(2)生育保险(3)医疗保险(4)失业保险(5)工伤保险111.答:各国依照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确定养老年金的给付范围、项目及标准。

具体给付标准有一定的差异。

在某些国家,养老金给付范围既包括被保险人本人,也包括无收入的配偶、未成年子女以及其他由被保险人抚养的直系亲属。

瑞士、瑞典等过的给付项目除基本养老金之外,还有低收入补助、看护补助、超缴保险费期间增发额、超龄退休补贴、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补贴等。

112.答:(1)按照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2)按照失业者获得失业保险金的不同依据,可将失业保险分为权力性失业保险和调查型失业保险;(3)按照失业保险制度层次上的不同安排,课件失业保险分为单层次失业保险和多层次失业保险。

113.答:(1)国家保险类型;(2)公共保险类型;(3)储蓄保险类型。

114.答:(1)举办社会福利,有利于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需要;(2)举办社会福利,有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需求;(3)举办社会福利,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15.答:(1)社会保险式的优抚保障;(2)社会救助式的优抚保障;(3)社会福利褒扬性的优抚保障。

四.论述题116. 答:(1)覆盖面问题;(2)社保管理体制问题;(3)社保基金问题;(4)国有企业改革中,相配套的社会保险管理滞后;(5)社保机构管理政策不统一;(6)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险管理上责任不清,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对社会保险没有给与高度重视。

117.答:(1)对建立社会失业保险制度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2)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不足;(3)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失业者再就业方面的功能较弱;(4)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制度缺陷。

118.答:(1)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差异;(2)经营管理主体不同;(3)经营原则与实施的方式不同;(4)覆盖面不同;(5)保险费的负担原则与保障水平不同;(6)立法范畴不同;(7)舆论监督的差异。

119.答:(1)促进失业保险制度的立法改革;(2)根据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处于不同结构状态中的失业者实行不同的失业保险政策;(3)在失业保险的对象上,应按“国民待遇”原则,扩大失业保险范围,尽快使城乡所有劳动者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享受同等的权益;(5)完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失业预警系统;(6)重新设计失业待遇方法。

120.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由三个层次构成。

(1)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的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

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是企业按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3)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121.答:(1)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医疗保险覆盖率减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比例不断上升;2)药价虚高;3)我国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4)制度的某些规定存在漏洞;5)医疗保险市场不公平现象严重;6)医疗资源结构设计不科学。

(2)原因分析。

1)市场失灵,在医疗保险领域,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逆向选择与道德损害;2)目的与手段的矛盾;3)利益驱动;4)市场主体单一,缺乏平等的竞争;5)农村卫生财政体制的束缚。

(3)改革方向。

1)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纠正市场失灵;2)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改革,促进私营医疗机构发展;3)推行全民基本医疗保障;4)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5)尽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