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PPT课件
--
19
生命无法承担“丧”之轻
•
从佛系青年的诞生到葛优躺的流行,
从丧茶的风靡到丧文化深入人心,毫不夸
张,这是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期,也成为
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年代。“我大概是条咸
鱼了”,“我一事无成,无欲无求”,当
“佛系青年”和“丧一族”发出如是哀叹,
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正残忍地蹂躏和放
弃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法承担负能量
--
3
• 有四肢的咸鱼:咸鱼表情包并没有明确的 来源,一说来自游戏舰队Collection,俗称 舰娘。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每一个表情都在 哭,相比悲伤蛙,它似乎更悲伤。“做人 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差别”,没错,你 就是那只没有梦想的咸鱼。
--
4
• 懒蛋蛋:懒蛋蛋是日本TBS电视台早间新闻 节目《早安频道》中播出的,懒蛋蛋的表 情包很像葛优瘫,一副躺在地上生无可恋 的样子,它的口头禅是“不想动”,“鬼 知道”这类消极话语。拖延,懒惰是懒蛋 蛋的代名词,尽管这是一种戏谑和自嘲, 但这像极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和工作态 度。
--
13
开头
•
若有机会,我必然会去“网红”茶店
点一杯“碌碌无为红茶”,坦然地接受
“一事无成”的自己;若有机会,我必然
会点“新的一周新的崩溃奶茶”,感受我
面对黑色周一时的“崩溃与无助”;若有
机会,我必然会点一杯丧茶,在众人寻梦
的城市中,与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
--
14
• 近日,饮品店“丧茶”以快闪店的姿态 横空出世,它凭借“一事无成”、“碌碌 无为”、“没钱买房”等宣传语赢得了年 轻人的青睐,一时之间成了网红。面对此 现象,众多人投之以鄙夷,并疾呼“文化 回归”。但笔者认为,丧茶不失为一种幽 默的人生方式,毕竟,生活诚苦涩,丧丧 亦无妨。
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废柴"、"葛 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 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
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
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
--
8
--
9
--
10
--
11
--
12
题目
• 喝杯丧茶,与自己握手言和 • 生活诚苦涩,丧丧亦无妨 • “丧”亦“不丧” • “丧文化”可以休矣 • 莫让“假沮丧”成为“真绝望” • 人生那么长,偶尔“丧丧”又何妨? • 生命无法承担“丧”之轻 • 何以解惑?唯有奋斗!
--
5
• 伤蛙Pepe:悲伤蛙是漫画 《boy’s club》中的角色, 被大家习惯性称为Sad Frog。 刚开始它并没有一炮而红, 甚至跟丧都没怎么沾边儿。 直到2009年,佩佩蛙的第 二种变体——Sad Frog(悲 伤蛙)诞生,并在国外主流 社交网络上疯传,“You Will Never xxx(你永远不能)” 的消极言论,悲伤的表情, 让其充满“丧”感。
• 最近,一家名为丧茶的店成为“网红”,据说 该店主打的是“一事无成奶绿”、“碌碌无为红 茶”、“依旧单身绿茶”、“没钱买房奶昔”、 “前女友越来越漂亮奶茶”,每周一还有限定的 “新的一周新的崩溃奶茶”。丧茶之所以火了, 是因为在时下的互联网上,丧文化已经成为一种 显性的文化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用“丧” 来描述自己。任何一种新兴的青年文化现象背后, 都潜伏着一定的社会动因。究竟何为丧文化?丧 文化为何流行?我们又该如何评价这一文化现象?
满满的丧文化
--
20
生活诚苦涩,丧丧亦无妨
• 近日,饮品店“丧茶”以快闪店的姿态 横空出世,它凭借“一事无成”、“碌碌 无为”、“没钱买房”等宣传语赢得了年 轻人的青睐,一时之间成了网红(引)。 面对此现象,众多人投之以鄙夷,并疾呼 “文化回归”。但笔者认为,丧茶不失为 一种幽默的人生方式,毕竟,生活诚苦涩, 丧丧亦无妨。
--
17
•莫让“假沮丧”成为“真绝望”
•
当“丧茶”取代“鸡汤”成为青年强
烈追捧的“网红”,当“丧文化”的洪流
措不及防地淹没励志语录,你或许会担忧
青年的未来,哀叹时代的堕落。但笔者认
为,丧文化不是真的“丧”,不必视其为
洪水猛兽,但也不可任其发展,我们要把
握“丧”之边界——莫让“假沮丧”成为
“真绝望”,便足矣。
--
16
“丧文化”可以休矣
最近一段时间来,“丧文化”在都市 年轻人当中不胫而走。前不久,在北京三 里屯举行的为期三天的“丧文化街头派对” 吸引了上万人参与,再次将这一青年亚文 化带入了人们的视野。显然,“丧文化” 已成为一种显性的文化潮流,越来越多的 年轻人习惯用“丧”来描述自己,从而自 甘颓废。可是笔者认为:“丧文化”可以 休矣!
--
18
• 人生那么长,偶尔“丧丧”又何妨?
• “油腻大叔”还未走远,佛系“丧茶” 又刷屏了。随着《感觉身体被掏空》的传 唱、《马男波杰克》的热播……“丧文化” 正一点一点渗入我们的生活。有人认为 “丧”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更有甚者 断言它是一味“精神鸦片”。而笔者认为, 所谓“丧”,只不过是青年人一种“反鸡 汤”情绪的宣泄,也不过是青年人一种对 现状的调侃和自嘲,我们无需大惊小怪。 因为,人生那么长,偶尔“丧丧”又何妨?
--
1
丧文化代表人物
葛优躺
--
2
• "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 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 "躺尸到死亡"、"颓废到忧伤",这些搭配在 葛优躺图片上的文字,也从来都没有掩饰 过这批青年人想通过葛优来传到什么思想 感情。简单说,就是想要躺着,不想思考, 什么都不想干了。
--
15
• “丧”亦“不丧”
• 当一家名为“丧茶”的店成为“网 红”,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用“丧 语”来自嘲,我们倏然发现——丧文化 已悄无声息地如一条条溪水,在我们身 边到处喧哗跳跃。于是有人惊呼“丧文 化是精神鸦片”“丧文化是毒药”云 云……但是,丧文化真的是彻底的“丧” 吗?笔者认为:一味夸大丧文化的负面 性,这实在是大惊小怪,杞人忧天。
--
6
--
7
丧文化
• 丧文化,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
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
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 跚而行,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只能 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地生存下去。
•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
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