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一场战争”“一个条约”
瓜分中国狂潮
“一次罪行”“两位英雄人物”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个口号”“一大派别”“三大 代表”“两个报纸”“两个事件”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一场反抗”“一场战争” “一个条约”
一、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个组织”“一项主张”
“一个报纸”“一场起义”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场革命”“四次起义”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个国家”“一种纪年”
“一项法律”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复辟帝制”“军阀混乱”
一、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个口号”“一本杂志” “一个派别”“四大代表”
二、考查方向
二、考查方向
二、考查方向
二、考查方向
二、考查方向
二、考查方向
二、考查方向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 党的探索
一大、二大 工农武装割据
长征
国共合作
二、考查方向
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上面四副图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运动?(4分) (2)请你在空格中继续绘制这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4分)
第13课 五四运动
“背景”“时间”“意义”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成立条件”“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工人运动”
一、知识梳理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叛变革命”
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南昌起义”“井岗山” “工农割据”“重要会议”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反围剿失利”“遵义会议”
解放战争的胜利 “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南京解放”“挺近大别山”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实业救国”“张謇” “移风易俗”“报纸”“文学艺术”
二、考查方向
战争的意义 合约的内容 战争的原因 合约内容的影响
战争开始的标志
抗日战争
典型的战争
解放战争
战争胜利的原因 战争的意义
领导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三、技巧加训练
理清脉络
历史学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清晰的时间脉络,要想学好历史,首先要理清这个时 间脉络。中图版如今教材也是按时间顺序的,我们每单元的目录都有一个时间轴,我 们每课也可以先画一个时间轴,将重要的时间标上,然后将各课所讲的内容标注在相 应的时间下面。理清了脉络,我们就可以把每课的具体内容一点一点地在下面添加补 充。穿插、点缀在年代轴的上下,尽可能发挥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为夯实基础、理清 脉络、把握结构服务。
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一、知识梳理
社会性质之变:传统封闭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之变:反封建
主要矛盾之变:农民与地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解放战争胜利
1840——1919——1949
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至19世纪50年代)
毛泽东“两个过程说”
近代化史
毛泽东在1939年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史有
如下的概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
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 “一个条约”“一场战争”“一个人物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9世纪60-90年代)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十年)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0世纪10-纪20-30年代)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构建结构网
历史教材的脉络清晰了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清各历史事件之间、各知 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便于我们认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 脉,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真正结成了历史的网。通过认真思考, 你会发现很多历史事件之间或明施雨露、或暗送秋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 识这些联系,进而能更加认识到历史的真相和本质。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一、知识梳理
中国近代史“四条线索”
◈ 列强侵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统治—— 屈辱史
◈ 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抗争史
◈ 仁人志士不懈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道路—— 探索史
◈ 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
“两个国家”“三个增约”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场战争”“二个条约” “两项罪行”“四个国家”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场运动”“二大文件” “一群人物”
一、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个口号”“一大派别”“五大代表”
第4课 洋务运动 “三军事”“三海军”“四民用”“一学堂”
“意义”“精神”
一、知识梳理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知识梳理
第23课 第24课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内战开始的标志”“反击”
(3)以上这一组图片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 为此历程归纳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二、考查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
名称
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
中共一大
国民党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陈独秀 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其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确立了以 毛泽东 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
三、技巧加训练
总结规律
规律是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历史中规律性的东西很多,如果把握了这些规律和特点,就能达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
三、技巧加训练
背景:
一般是指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背景虽包括原因,但原因的得出还需要进一步提炼概括。背景可分为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也可以分为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直接原因(导火线)等。如鸦片战争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