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最卖座灾难片TOP25在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即将到来之际,一时间多张《后天》的剧照在网上被当成灾难现场流传,也让部分网友信以为真。
由此可见,影视作品中的灾难场景越来越逼真,而且加上一定的艺术处理性,带来的震撼更为强大。
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CG技术的逐步发展,众多主打视觉特效的灾难片也成为大银幕上的票房大鳄,而且也是顺应了逐年增长的海外市场的需求,全球的观众都会经常到电影院感受下末日来临前的气氛。
除了令人乍舌的场面,人类面对灾难时体现出的勇气与人性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在浓浓的亲情、爱情中,观众也更能感同身受,融入到电影的末日情境中。
也因此,主打唯美绝恋与沉船灾难、今年曾3D重映的《泰坦尼克号》名列本榜单之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榜单中,除了众多好莱坞大片外,中日韩三国都分别有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日本沉没》、《海云台》)进榜,可以看到亚洲电影人在灾难片这样的大制作类型上的不断挑战,以及亚洲观众对于灾难片类型的喜闻乐见。
注:本文票房数据根据boxofficemojo及screendaily整理,截止于2012年10月,仅供参考。
Top1:《泰坦尼克号》1997全球总票房:21.85亿美元本土票房:6.58亿美元海外票房:15.27亿美元灾难范围:泰坦尼克号2000余人受灾程度:★★从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一直到整艘船沉入海底,这接近一个小时的故事,是影片的高潮,更是这部电影的震撼场面。
历数这个片段中值得记忆的闪光点的话,我们会发现卡梅隆在这沉船的奇观化中加入了太多的人文性质的内容: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的弦乐四重奏、死到临头还在为了金钱而纠结的船员,自私的富人和无私的穷人,以及到了最后一刻才见诸真情的杰克和露丝--恐怕,他们的故事,才是“生离死别”这四个字的最好诠释吧。
动人时刻:当泰坦尼克号消失在海平面以下,杰克和露丝重新浮出水面。
杰克为自己的女人找到了一个木质的床头,让她浮在水面之上,而自己则泡在冰冷的海水中。
已经被冻得差不多的杰克向露丝深情告白。
诉说他是多么幸运地得到一张船票,并且上了这艘已经沉没的大船,并且幻想他和露丝之后儿女满堂的生活。
渐渐地,渐渐地,杰克不再说话,冰冷的海水拿走了他的生命。
或许,只有这般结尾的爱情故事,才能成为经典并且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A/2689.htmlTop2:《独立日》1996全球总票房:8.17亿美元本土票房:3.06亿美元海外票房:5.11亿美元灾难范围:全世界数十亿人受灾程度:★★★★外星人的飞船“莅临”地球,安营扎寨之后在同一时间开始对地球施行大规模的袭击行动。
美国成为了受难的“重灾区”--林肯纪念堂、白宫、国会山等等政府职能部门成为了被秒杀的对象。
一瞬间,地球上最强大的美国成为了最脆弱的国家。
面对着这种不知来历、坚不可摧,在某种程度上是超出了人类理解范围的对手,山姆大叔一时也无计可施。
动人时刻:一个偶然的机缘,主流价值观语态下的两个失败者发现了能秒杀外星人的办法。
这个办法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一个简单的电脑病毒。
而执行这项“死亡任务”的不是别人,正好就是那两个“屌丝”。
于是,在一番夹杂着插科打诨和真情告白的“最后一抱”之后,两个人上路了,其中那种“抛头颅,洒狗血”的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极容易感染人。
/A/3059.htmlTop3:《2012》2009全球总票房:7.69亿美元本土票房:1.66亿美元海外票房:6.03亿美元灾难范围:全世界数十亿人受灾程度:★★★★★玩特效、玩场面的罗兰·艾默里奇在这部电影里又把整个视觉效果升了一级。
无论是山崩地裂、海水倒灌;是城市坍塌,诺亚方舟这样的大场面,都被他玩弄在鼓掌之间。
整部影片最震撼的场面有两处,一处是主角们开着飞机逃离行将坍塌的山峦的场景,另一处人类和动物共同登上诺亚方舟的场景。
但当真的“2012”来临,人类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出电影中的“方舟”来呢?动人时刻:关键时刻,让领导先走,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
可是在这部电影中,美国总统——一个黑人,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和人民在一起,选择了牺牲自己的性命,用来保全自己的名节并履行完自己的职责。
/A/2309.htmlTop4:《世界大战》2005全球总票房:5.91亿美元本土票房:2.34亿美元海外票房:3.57亿美元灾难范围:全世界数十亿人受灾程度:★★★★★震撼场面:开场火星人的正式登场是全片最为震撼的场面。
狂风大作,闪电一个接着一个,乌云密布全城,众人还不知道这鬼天气是怎么了;这时候,地面裂开,火星的战争机器从地底升起,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又粗又红的激光射出,所到之处人类尽数化为灰烬。
而汤姆·克鲁斯被主角光环所笼罩,在接下来的胜利大逃亡里,穿过无数的街道,身边的人死了一个又一个,沾满一身的“骨灰”,但那外星人的激光就是射不到他身上。
不过,观众倒是看得提心吊胆,大汗淋漓。
动人时刻:这部《世界大战》虽然仍然保持着斯皮尔伯格大导演“阳光强迫症”的特点——好心肠的一家人,身怀爱与正义,无论遭受什么灾难,面对什么危险,最后都能圆满大结局——但是,越这样,这部电影的结局才越显得动人。
当男主角这一家子经历千辛万苦,从火星人的食人机器内部虎口逃生,又在暴动人群里全身而退,最后终于在落叶飘落的街头重遇的时候,观众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来了。
在灾难面前,和家人的拥抱,是显得那么的珍贵。
/A/3154.htmlTop5:《绝世天劫》1998全球总票房:5.53亿美元本土票房:2.01亿美元海外票房:3.52亿美元灾难范围:全世界数十亿人受灾程度:★★★★★震撼场面:在这部电影中,“爆炸贝”的爆炸技巧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施展,因为影片中的爆炸场面非常少,少到了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只有片尾陨石爆炸那一个镜头。
不过,在蒙太奇的交相辉映下,这个“绝世天劫的爆炸”镜头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出来。
我们不仅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到了爆炸、更从外太空、NASA的监视器以及从地球上的普通人的角度看到了这次爆炸。
据说,有13家特效公司为这个整部影片效力,而这个爆炸镜头更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动人时刻:虽然“爆炸贝”不擅长执导情感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执导情感戏。
在这部电影中,最感人的部分,就是布鲁斯·威利斯扮演的哈利,舍身拯救全人类的壮举。
其实,这个男人并不是什么英雄好汉,他有些势利,也有点莽撞。
可是,在大问题面前,他却一点也不含糊。
虽然没有能信守诺言回到女儿身边,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女儿认识了自己。
/A/3055.htmlTop6:《后天》2004全球总票房:5.44亿美元本土票房:1.87亿美元海外票房:3.57亿美元灾难范围:全世界数十亿人受灾程度:★★★★★震撼场面:全球变暖,极地的冰川融化,大量冰山塌陷坠入海洋之中。
冰山的融化,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得地球进入了新世纪里的冰川期。
龙卷风、海啸、地震开始在全世界肆虐。
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被摧毁。
突然间,地铁隧道里涌出狂暴不止的汹涌洪水。
大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欧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复存在。
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了,所有的一切科技设施全部被冻上了——没有电、没有通讯、没有暖气,人们只能靠烧书来取暖。
而科学家霍尔,也只能靠一套在极地科考的装备,才能在纽约这个曾经的国际化大都市里行动。
动人时刻:亲情,是这部电影中着重表现的情感点,无论是霍尔博士的儿子山姆只身去纽约营救自己女友的举动,还是霍尔拿起自己极地装备,走进冰河时代的纽约,营救自己儿子的壮举——这都是情感的迸发点。
或许,有人会认为,霍尔博士在那个时候不应该去救自己那个生死未卜的儿子,而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水准去营救更多的普通人。
可是,这才是亲情最打动人的地方。
/A/3065.htmlTop7:《龙卷风》1996全球总票房:4.94亿美元本土票房:2.42亿美元海外票房:2.52亿美元灾难范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受灾程度:★★★震撼场面:《龙卷风》大概是在灾难电影里最能让地球人感同身受的那一类电影,因为全球每年都有上百起因为龙卷风而造成的灾害,而在这部电影里,大概导演嫌灾难还不够刺激,还设计了一条主角既要逃避龙卷风,又要和龙卷风近距离接触,收集科学数据的情节。
于是乎,在一场意外到来的龙卷风里,主角一行开着车,既要把龙卷风的数据给收集了,又得一路狂奔避免被吸进龙卷风里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惨淡下场。
与龙卷风赛跑的小皮卡,在电影里成为全片最震撼观众的场面,看完这一段,我们只能感叹,无论科技有多么的先进,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还是显得太稚嫩了。
动人时刻:这部电影里的主角是追逐研究龙卷风的年轻人,而这群年轻人为了科研已经到了不要命的疯狂程度,尤其是主角的前女友乔,比男人还强悍的她一直在狂热地执着于她的测量龙卷风的仪器,几次险些丧命。
而故事的感情线虽然显得俗套,但倒也让观众受用,毕竟一边躲躲龙卷风,一边谈谈情说说爱的调调,发生在银幕上还是挺美好的。
于是最后坏人因冒进而丧命,好人活了下来,终于在结尾,两个人在喷水中湿吻,这个场面也让观众感到欣慰。
一场龙卷风,换来一次美好的爱情,何乐而不为?Top8:《哥斯拉》1998全球总票房:3.79亿美元本土票房:1.36亿美元海外票房:2.43亿美元灾难范围:纽约数百万人受灾程度:★★震撼场面:核辐射制造出了一个巨大的怪物,这个怪物也是因为护犊心切,而在纽约城里横冲直撞,到处制造混乱。
军方人员,希望能在一条大桥上结束它的性命,便设计把哥斯拉引到了大桥之上,然后又派出了两架战斗机朝大桥发射导弹。
虽然导弹精准命中目标并且也发挥出了相应的威力,但是哥斯拉并没有因此而死亡。
这一击反而激发出了这个巨大怪物的“战斗潜力”。
发怒的哥斯拉,立即展开了报复行动,它所到之处,全部化成废墟。
动人时刻:作为人类制造出来的怪物,哥斯拉一边给人类制造麻烦,一边又在给人类敲响警钟。
影片中的确有些令人动容的桥段。
但是在哥斯拉这种“人祸”面前,这样的阴阳两隔,与其说是动人,不如说是令人警醒。
哥斯拉是日本小说家笔下的一个怪物,最早象征着核武器的威力和破坏性。
从1954年,被创作以来,这个怪物被改头换面地28次搬上了银幕。
可以说,它不仅见证了电影技术的发展,而且还见证了电影和社会的发展。
从最初的核战隐喻,到最后的完全怪物,哥斯拉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Top9:《阿波罗13号》1995全球总票房:3.55亿美元本土票房:1.73亿美元海外票房:1.81亿美元灾难范围:太空舱3人受灾程度:★★震撼场面:全片近三分之一的场景都发生在逼仄的太空舱内,没有爆炸、没有大场面--所以,《阿波罗13号》的震撼,并不来自于奇观化的视觉效果--而是来自于导演对整个登月并返回的计划的细致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