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发区投融资工作创新的相关思考
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区域投融资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区域竞争力尤其是开发区综合竞争
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建立和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也对改革传统的负债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和投融资创新,是当前我省对外开放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情况
目前开发区投融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与各类银行开展合作。
开发区积极利用在手资源与中国银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南京银行等国有和商业银行开展合作,以园区的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为抵押物,最大限度争取贷款额度。
二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开发区结合自身优势,与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合作,通过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直属交易平台累计发行债券5期,主要用于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建设等方面。
同时,开发区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开发区资金压力。
三是大力实施项目融资。
以BT、BOT方式,对于园区污水处理厂、商务大厦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由开发区与第三方投资者签订特许协议,由第三方投资者组建公司并实施项目建设,建设完成后再移交给开发区。
二、存在问题
一是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开发区目前主要通过整合现有资产和资源从商业银行融资的单一方式,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国家货币信贷收紧、商业银行贷款不断从紧的金融政策背景下,尤其是在现有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资产已被充分整合的基础上,已经无法再向商业银行融到更多资金。
二是优质资产不多。
近年来,开发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推进,但城投公司可供质押、抵押的优质资产较少,园区土地商业化、实体化运作尚未形成良性循环,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资产盘活利用成效不高。
三是机制体制尚不健全。
开发区投融资平台定位还不明确,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符合风险与收益一体化要求的投融资主体资格,影响了再融资能力。
三、思考建议
下一步,将结合宿城经济开发区实际,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总体思路,以投融资平台为桥梁,以具体项目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路径,形成资金闭环反馈系统,构建“投融资决策科学化、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多样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
一是加快投融资平台改革。
立足当前改革发展大局,积极稳妥推进城投公司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要实行企业化管理,不得保留双重身份,使融资平台由事业法人向公司法
人转型,逐步确立其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保证开发区资金投入的持续性。
一是明确平台发展战略。
按照“政企分开、产权清晰、优化机构、科学管理”原则,通过资本注入、资源整合、并购重组等方式,稳步提升城投公司资产总量。
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公司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使城投公司总资产达到80亿元以上,年融资规模15亿元以上。
待条件成熟,将集团公司优良资产剥离进行股份制改造,力争2020
年实现上市,并成功打造成AAA级信用平台。
二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将平台公司与开发区管委会完全剥离,实行独立自主运行。
管委会不干预平台公司具体经营活动,平台公司将成立专门的项目部、投融资部、财务部及若干个专业子公司,承接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和融资等任务。
实现从单一的融资平台向具有开发功能与权益、具备市场运作主体功能、能发挥独立投融资职能的集团公司转变。
三是做大做优平台资产。
整合现有资源,将园区范围内部分国有土地、河流,市政工程及固定资产划拨至平台公司名下,开发区内的商业、工业土地经营运作全部交由平台公司储备经营。
聘请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账务进行核算和归整,不断消化存量债务,目前已经成功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名录,下一步,将力争在2017年发行中小企业债券。
二是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
在规范举债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投融资模式和路径,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积极探索利用融资租赁、信托、PPP等新方式
吸纳社会资本。
一是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积极联系知名金融机构,为开发区量身定制的融资租赁方案。
一方面,由融资租赁公司出资建设开发区厂房,再租赁给开发区管委会或下属平台公司,或者由融资租赁公司出资买下已有的厂房,回租给开发区(平台公司),开发区获得现金用于园区的滚动开发。
另一方面,联系融资租赁机构帮助开发区企业以租代购设备。
为入园企业所需要的设备直接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为企业按揭购买设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融资门槛,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的难题。
此外,园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同样可以借助融资租赁方式进行整体建设。
二是开展信托融资。
平台公司资产在清产核资量化的前提下,将部分资产按约定的条件和目的(如出售、出租、重组整合等),委托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并取得一定的效益回报。
积极与信托公司对接,对拟投资项目做好财务分析预估,共同制定信托发行计划,交由中介机构代理销售,按发行计划书(合同)上承诺的回报日期对投资者支付本金和收益。
在融资方式上,除信托贷款之外,还可以通过股权投资附加回购条款、股权收益权、财产收益权等多种方式实现融资。
三是推行PPP模式。
不断优化PPP运行环境。
探索建立市场准入“正面清单”机制。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尽快形成与PPP模式管理相匹配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
探索收益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工具,为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提供资金支撑。
引入咨询、审计等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运作、服务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评价。
理顺PPP模
式协调机制。
在管委会层面成立PPP管理机构,明确由开发区财政分局牵头,建设环保局配合的运行机制。
财政分局负责园区PPP项目的推广运用、政策研究、制度设计、项目储备、融资支持、招投标管理、争议协调等工作,建设环保局负责试点项目筛选,通过细化分工,加快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试点带动。
充分整合利用园区现有优质资源,选取标准化厂房、耿车污水处理厂、西城邻里中心、工业土地整理集约利用等一批优质项目,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投资者组建SPV公司,负责设计、融资、建设及运营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建设运行。
三是完善投融资机制体制。
积极构建有利于园区投融资发展的机制体制,提升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运作水平,及时规避财政与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园区建设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机制。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合理、有效的政策框架,遵守改革的承诺和政策制定的连续性,明确鼓励社会资金参与领域、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通过联合、联营、集资、入股、特许经营以及转让项目经营权等方式激活民间资本,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社会资本比例。
二是完善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
为确保融资资金全部用于项目建设,防止腐败现象产生,将建立资金借、用、管、还的全程监管和监督机制,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研判,确保资金规范运行。
明确各种担保关系,禁止投融资平台下属子公司相互担保,防止“多米诺骨牌”现象产生。
三是完善内部考核奖惩机制。
根据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结合上级
部门考核要求,由管委会研究制定平台公司全年目标任务和考核奖惩办法。
具体内容包括平台内部管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营目标管理、投融资计划完成情况、融资质量等方面;同时建立和完善以公司薪酬体系为核心的奖惩机制,积极推行平台公司人员“基本年薪+绩效年薪”的薪酬制度,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促进平台公司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