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简介 (2)2详细内容 (2)3准绳 (3)4范畴 (3)5原则 (3)6原则分析 (3)7评论与启示 (4)“公认会计原则”剖析摘要:中外会计界至今仍对“公认会计原则”缺乏明确的解释。
本文试图通过对其定义、内容、以及产生与演变过程的分析,揭示其实质,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若干评论。
关键词:公认会计原则;简介;内容;准绳;范畴;原则;评论1简介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则GAAP)泛指广受认可的关于财务报表应如何反映各种交易及事件的权威标准。
GAAP有时亦特指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
国际上日益流行的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IASB成立于2001年,前身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IASC所制定的会计准则称为“国际会计准则”(IAS)。
通常论及IFRS时,是包含未被取代的IAS。
2详细内容为会计界普遍接受并有相当权威支持的,用以指导和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各项原则的总称。
它大致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原则。
即会计的基本原则。
它指会计实务中普遍运用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约束条件的概括,是体现会计规律、基本特征的原理性规范。
如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等;二是对会计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和具体标准或准绳。
通常由一系列只适应于某些工作环节或某一类问题的条文、示例构成,如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原则;三是会计处理的方法程序,即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属于技术规范的范畴,通常具体说明某一个步骤或某种总是体操作方法,因而很少有自由选择的作地。
如记账规则、改错规则等。
公认会计原则既可以由官方机构制定,也可由民间机构制定。
在美国,人会计原则指那些受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权威团体支持认可的会计原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包括以前的会计程序委员会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原则意见书》)和一些公认的会计惯例。
在英国,公认会计原则是指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六个会计职业团体联合制定发布的《标准会计惯例公告》。
日本的公认会计原则则主要是指范体系。
我国企业基本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与公认的其他两个层次相当的内容则见于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中。
公认会计原则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 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39年的年会上首次使用,普遍适应性及拥有相当的权威性支持为其“公认”的本质规定与基本特征。
这种“公认”,通常要由授权的全国性的会计职业团体表决通过,或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按一定程序组织相应的专门机构制定、审核和颁布。
公认会计原则的产生依循着“会计实务→会计惯例→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两条基本途径,并逐步从以前者为主向以后者为主转化(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发达但欲同主要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体系影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的国家尤其如此)和国际化。
公认会计原则实际上是上承会计法律、下接企业会计(西方国家更多的是使用“会计政策”一词)的会计规范的总称,其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结构、内容与作用。
3准绳是对会计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和具体标准或准绳。
通常是由一系列只适应于某些工作环节或某一类问题的条文与示例构成,比如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原则。
4范畴是会计处理的方法程序,就是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属技术规范的范畴,一般具体说明某一个步骤或某种总是体操作方法,所以很少有自由选择的作地。
比如记账规则、改错规则等。
公认会计原则既能由官方机构制定,也能由民间机构制定。
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指那些受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权威团体支持认可的会计原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包括以前会计程序委员会制定及发布的《会计原则意见书》)以及一些公认的会计惯例。
在英国,公认会计原则指的是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六个会计职业团体联合制定发布《标准会计惯例公告》。
日本公认会计原则则主要指的是范体系。
中国企业基本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与公认的其他两个层次相当的内容则见于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规定中。
5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一词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39年的年会上第一次使用,普遍适应性及拥有相当的权威性支持是其“公认”的本质规定与基本特征。
这一种公认,通常是由授权的全国性的会计职业团体表决通过,或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按一定程序组织相应的专门机构制定与审核和颁布。
公认会计原则产生依循着“会计实务→会计惯例→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两条基本途径,并且逐步从以前者为主向以后者为主转化(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发达但欲同主要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体系影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的国家尤其如此)以及国际化。
公认会计原则实际上为上承会计法律及下接企业会计(西方国家更多的是使用“会计政策”一词)的会计规范的总称,其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结构、内容与作用。
6原则分析公认会计原则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在1939年年会上首次使用,普遍适应性和拥有相当的权威性支持为其公认的本质规定与基本特征。
这种公认通常要由授权全国性的会计职业团体表决通过,或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按一定程序组织相应专门机构制定和审核与颁布。
公认会计原则产生依循着“会计实务→会计惯例→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及“会计原理→会计原则→公认会计原则”两条基本途径,并且逐步从以前者为主向以后者为主转化(会计规范体系不够发达但欲同主要受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体系影响的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接轨国家,尤其如此。
)与国际化。
公认会计原则实际上为上承会计法律和下接企业会计(西方国家更多的是使用“会计政策”一词)的会计规范的总称,其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与结构、内容与作用。
7评论与启示尽管GAAP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经出现,对其含义和内容的研究也已经历了几十年时间,但是会计界至今未对GAAP形成统一和权威性的看法。
正如亨德里克森教授(1992)所说:“GAAP一词,虽然在每个审计师的报告中均有出现,但今天其意义仍像当初它第一次出现时那样显得空洞无稽。
对于原则应怎样构成、原则与假设之间应是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应怎样由它们派生出会计准则等问题,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但是,通过对GAAP产生和演变历程的考察,我们能够对GAAP形成以下认识:首先,GAAP是一个定义模糊、内容包罗万象的概念。
在GAAP中,会计实务、惯例、假设、概念、原则、准则等均被混合使用,对它们缺乏科学的界定,以致GAAP内部结构紊乱,重叠与矛盾之处甚多,经常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
我国台湾会计学者丁文拯先生在《会计学综合大辞典》中将GAAP定义为有相当权威单位支持的会计原理、原则、方法和实务。
他指出:“广义以言,数百年来所形成的基本原则如营业个体、继续营业、……权责发生制等,以及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或其相当的公部门或私部门单位所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或其他具有相当权威性的会计法规,均可视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如果照此定义,那么,在GAAP中,会计原理、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共存,GAAP 岂不是成了会计的大杂烩?与会计本身又有何异呢?对此现象,查特菲尔德(1989)曾作出尖锐的批评:“到这时为止,所有的会计原则论述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这就是,均缺乏准确的术语。
想区分会计概念间的层次是困难的,因为每个作者都随心所欲地使用原则、信条、惯例和规则之类的词语,有时甚至互相通用。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GAAP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GAAP自产生起,就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GAAP对许多国家(包括我国)的会计界,产生了理论上的误导。
由于GAAP概念模糊,内容包罗万象,使得许多会计理论工作者错误地认为,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是同义语,并且将它们不加区别地混合使用。
在“会计准则”独占风骚的今天,又试图用“大会计准则”的概念囊括会计原则、会计假设、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范畴,从而导致了会计准则结构层次的紊乱。
笔者认为,随着会计科学的完善,人们对各种会计概念的理论界定已日益重视,因此,对会计原则与会计准则的区别使用也日益成为一种趋势。
就GAAP而言,其名称与实际内容已显得越来越不相符,但美国会计学术界仍继续沿用GAAP这一旧的称呼,大致上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为了照顾传统习惯;二是以后出现了“公认审计准则”(GAAS)一词,为了避免重复,GAAP一词也就不再修改了。
分析GAAP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可以为我们带来以下启示:(1)GAAP是一个历史名词,它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内容既有合理的内核,但也有模糊的一面。
因此,只限于在描述美国会计准则时使用GAAP一词,而不能将它与我国的会计准则相提并论。
(2)美国研究GAAP初期,由于没有严格区分和使用各种会计基本概念,致使制定会计准则工作走过不少弯路。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应首先对会计准则作出严格的定义,理顺会计准则的层次结构,注意会计准则与会计原则或概念框架的区别。
参考文献:[1]王光远。
管理审计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香港金道金融词典-公认会计原则.香港金道金融词典[引用日期2012-09 -7].[3]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GAAP).中国会计网[引用日期201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