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生产煤气化原理
2、技术要求高 合成氨的反应式很简单,但实现工业化生 产过程却非常复杂。一方面由于制取粗原料气比较困难,另 一方面粗原料气净化过程比较长,而且高温高压操作条件对 氨合成设备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合成氨工业是技术要求很 高的系统工程。
二、合成氨生产工艺的特点
3、高度连续化 合成氨工业还具有高度连续化大生 产的特点,它要求原料供应充足连续,有比较高的 自动控制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确保长周期运行, 以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生产工艺典型 合成氨生产中既有气固相、气液 相非催化反应,又有气固相、气液相催化反应过程, 同时工艺中还包括了流体输送、传热、传质、分离、 冷冻等化工单元操作,是比较典型的化学工艺过程。
练习
1、名词解释:水蒸汽分解率。
2、说明加快下列反应速率的主要方法。
C O2 CO2
C CO2
C H2O
2CO
CO H2
选择题
1、在高温进行碳与氧的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应 采取的措施是( C )。 (A) 提高炉温 (B) 降低炉温 (C)提高空气流速 (D)降低空气流速 2、碳与水蒸气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应采取的措 施是( A 、C )。 (A) 提高炉温 (B) 降低炉温 (C) 选用活性高的燃料 (D)减少水蒸气用量
气固催化反应的步骤
外扩散 吸附 与碳的化学反应 产物的脱附 外扩散
(1)
的反应速率
当温度在775℃以下时,其
反应速率大致可以表示为: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氧含量及活化
能的关系符合阿雷尼乌斯方程:
k Ae
E RT
K—反应速率常数,代表反应速率快慢的数值; A—碰撞因子,它反映了反应物分子的热运动情 况,温度越高其数值越大,但是由于本身数量级 在106~9以上,所以温度对其影响甚微。 E—活化能,单位是J/mol;它是反应发生所需 要的最低能量。
高温下的反应
在高温900℃以上时,k值相 当大,气化过程为扩散控制, 总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氧气的 传递速率。一般而言,提高 空气流速是强化以扩散为主 反应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如 图1-3,提高空气流速,可 加快反应速度。
提高碳与氧的反应速率
在低温下进行反应(化学反应控制), 提高煤气炉温度,可加快反应速度。
思考答题
如何控制反应条件,有利于制得高质量的
煤气? 答:采用“高温低压”有利于获得CO和H2 含量高的煤气。
练习
1、在制造水煤气的过程中,提高炉温有利于
生成下列气体( A )。 (A) CO和 H2 (B) CO和CO2 (C) H2 和CH4 (D) CO2和CH4
【第四课时】
随着压力的提高,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 向移动,因此空气煤气中CO含量降低。
【作业】
1、合成氨生产分为哪三个主要步骤?
各步骤的任务是什么? 2、名词解释:半水煤气。 3、写出以空气为气化剂时,碳与氧之 间的化学反应。 4、已知足量碳与1mol氧反应,O2首先全部 与碳生成CO2, CO2再与碳反应生成CO。当 反应达到平衡时, CO2平衡转化率为 ,
独立反应数=?
物质数6,元素数3, 独立反应数为3.
独立反应数
一般可选式(1-6)(1-8)和(1-9)。
书写这些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P6
pCO pH 2 pH 2 O
K P8
pCO2 pH 2 pCO pH 2 O
K P9
pC H 4 p 2 H2
吸热
放热
放热
【思考】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与放热、吸热 反应有关系吗?
【教学目标】
理解气化反应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反应速率
气化剂与碳在煤气炉中的反应属于气-固相非催化 反应,随着反应地进行,碳的粒度逐渐减小,不 断生成气体产物。 其反应过程一般由气化剂的外扩散、吸附、与碳 的化学反应及产物的脱附、外扩散等步骤组成。 若其中某一步骤的阻止作用最大,则总的反应速 率取决于这个步骤的速率,此步骤称为控制步骤, 如何提高控制步骤的速率是提高总反应速率的关 键。
1、化学平衡
(1)以空气为气化剂 以空气为气化剂,碳与氧发生下列反应:
独立反应数的确定
系统是同时存在多个反应的平衡系统,应首先确定 系统的独立反应数。 系统的独立反应数= 系统中所有的物质数-—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数。 考虑惰性气体氮,则系统中含有O2、C、CO、CO2、 和N2五种物质,由C、O和N三种元素构成,故系统 的独立反应数为5-3=2。 一般可选式(1-1)和式(1-3)计算平衡组成。
半水煤气
以适量空气或富氧空气与水蒸气作为气化剂,
所得气体组成符合 (H2+CO)/ N2 =3.1~3.2的混合煤气,即合成 氨原料气。 生产上也可用水煤气与吹风气混和配制。
一、气化原理
煤在煤气发生炉中由于受热分解放出低分子
量的碳氢化合物,而煤本身逐渐焦化,此时 可将煤近似看作碳。碳与气化剂空气或水蒸 气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气体产物。
第一节 煤气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煤气化、空气煤气、水煤气和半水煤
气的概念。 2、掌握以空气为气化剂时煤气炉内碳与氧 的反应。
1、基本概念
煤气化:用气化剂对煤或 焦炭等固体燃料进行热加 工,使其转变成可燃性气 体的过程,简称造气。 气化剂:用来与固体燃料 进行气化反应的气体。 常用的气化剂有:空气、富 氧空气、氧和水蒸气。 煤气:固体燃料气化后得 到的可燃性气体。 进行气化反应的设备称煤 气发生炉。
温度范围内,速率仍较慢,因此是动力学控 制;在此范围内,提高温度是提高反应速率 的有效措施。 如图1-4为水蒸汽分解率与温度、反应时间和 燃料性质的关系。
蒸汽分解速率
读图1-4可见:对 焦炭而言,温度 越高,蒸汽分解 速率越快。 [结论]木炭的活 性比焦炭高。升 温可以提高蒸汽 分解率。
将不同温度下的及总压代入上式可解出,
从而求出系统的平衡组成。看下表总压为 0.1013MPa时空气煤气的平衡组成%。
平衡组成分析
随着温度升高,CO的平衡含量增加,CO2的平衡
含量下降。当温度高于900℃时,气体中CO2的平 衡含量甚少。
练习
思考:压力对空气煤气组成有何影响?
据式(1-5),或直接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原料气的制取 原料气的净化 氨的合成
图1
三催化剂净化的合成氨流程
空气、煤、水蒸汽
造气 除尘、脱硫 CO变换 铜洗 压缩 碳化 碳酸氢铵 软 水
软水
合成
气氨 水蒸气
图2 生产碳酸氢铵流程
合成氨生产的三个主要步骤
原料气的制取 制备含有氢气、一氧化碳、氮气的 粗原料气。 原料气的净化 除去原料气中氢气、氮气以外的杂 质,一般由原料气的脱硫、一氧化碳的变换,二氧 化碳的脱除,原料气的精制等组成。 原料气压缩与合成 将符合要求的氢氮混合气压缩 到一定的压力,在铁催化剂与高温条件下合成为氨。
计算所生成煤气的平衡组成。
解:反应前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为 1mol氧与碳完全反应可以得到1molCO2,被
碳还原是可逆反应,平衡时有 还原掉。
molCO2被
反应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以水蒸气为气化剂时的化学反应。
(2)以水蒸气为气化剂
以水蒸气为气化剂,碳与水蒸气发生下列反应:
CH4和CO2 。
读图1-1
: H2O(g)%、CH4%随温度升高而 下降;CO%、H2%随温度升高而上升,至 1000℃各接近50%,总量达到100%; 读图1-2 :随温度变化规律与1-1相同;但 压力为2.026MPa时,同样在1000℃时,平 衡产物中CO 42%、H2 44%,与50%有相 当差距。
第一篇 合成氨
第一章 合成氨原料气的生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个步骤。 2、了解典型流程。
第一章
合成氨
合成氨生产除电解法外,其他方法制得的原料 气中都含有硫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 些物质是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在进行合成之前, 需将其彻底清除。 合成氨的生产过程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随温度的升高,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温度升高对放热反应不利。 吸热反应随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增加, ----温度升高对吸热反应有利。
温度升高有利于生成哪些气体?
升温有利于生成CO和H2 ,不利于生成 CH4和CO2 。
减压有利于生成哪些气体?
减压有利于生成CO和H2 ,不利于生成
合成氨生产常用的原料包括: 焦炭、煤、 焦炉气、天然气、石脑油和重油。 各种原料制氨的典型流程: (1) 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2)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3) 以重油为原料的合成氨流程
二、合成氨生产工艺的特点
1、能量消耗高 合成氨工业是能耗较高的行业,由于原料 品种、生产规模和技术先进程度的差异,吨氨能耗在28~ 66GJ(billion joule 十亿焦耳)。因此,当原料路线确定 后,生产规模和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应以总体生产节能为目标, 即能耗是评价合成氨工艺先进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简化起见仅用式(1-3)即可。反应式(1-3)的 平衡常数见表1-1所示。 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加。 假设O2首先全部生成CO2,然后按式(1-3)部分 转化成CO,其平衡转化率为 ,空气中(摩尔 比) ,反应前后各组分间的数量关系见 表1-2所示。
平衡组成的计算
计算出 就可计算出平衡组成
在高温下进行反应(扩散控制), 提高空气流速,可加快反应速度。应速率比碳的燃烧速率慢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