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基础知识王瑜二零零九年目录1. 安全评价概述 (1)1.1. 安全评价的定义 (1)1.2. 安全评价的目的 (1)1.3. 安全评价的意义 (1)1.4. 安全评价的程序及依据 (1)1.4.1. 安全评价的依据 (1)1.4.2. 安全评价的程序 (2)1.5.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 (2)1.5.1. 原理 (2)1.5.2. 原则 (2)1.6. 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 (2)1.7. 安全评价的程序 (3)1.8. 安全评价规范 (3)1.9. 安全评价内容 (3)1.10. 风险判别指标 (3)1.11. 安全评价分类 (3)1.11.1. 安全预评价 (3)1.11.2. 安全验收评价 (4)1.11.3.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4)1.11.4. 专项安全评价 (4)1.11.5. 联系与区别 (4)1.12. 故障率、可靠度、故障密度函数 (4)1.13. 事故致因理论 (4)1.13.1. 事故因果论 (4)1.13.2. 管理失误论 (5)1.13.3. 扰动起源论 (5)1.13.4. 能量转移论 (5)1.13.5. 轨迹交叉论 (5)1.13.6. 人因素的系统理论 (5)1.13.7. 综合原因论 (5)2.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6)2.1. 事故案例在安全评价中的作用 (6)2.2. 事故案例的分析方法 (6)2.2.1. 事故分析步骤 (6)2.2.2. 事故原因分析的内容 (6)2.2.3. 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 (7)3.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7)3.1. 定义 (7)3.2.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8)3.3. 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 (8)3.3.1. 人的不安全行为(13类): (8)3.3.2. 物的不安全状态 (8)3.3.3. 管理缺陷 (8)3.4.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六类 (8)3.5.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9)3.5.1.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9)3.5.2. 按职业危害分类 (10)3.6. 重大危险源辨识 (10)3.6.1. 定义 (10)3.6.2. 重大危险源辨识 (10)3.6.3. 重大危险源分为七类 (10)3.6.4.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类型与范围 (10)3.7. 例子: (12)4.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12)4.1. 危险化学品概念 (12)4.2. 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划分 (12)4.3. 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特性 (13)4.4. 危险化学品中毒、污染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13)4.5.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13)4.6.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13)4.7. 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要求 (14)4.8. 剧毒品经营 (14)4.9. 能引起尘肺病的物质有哪些 (14)5. 特种设备 (14)5.1. 特种设备分类 (14)5.2. 锅炉 (15)5.2.1. 锅炉的安全附件 (15)5.2.2. 发生锅炉缺水事故的常见原因及如何防止该类事故发生 (15)5.3. 压力容器 (15)5.3.1. 压力容器内的介质按对人类的毒害程度分类 (15)5.3.2. 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15)5.4. 电梯 (16)5.4.1. 电梯可能发生的危险 (16)5.4.2. 针对电梯发生的危险,应设置哪些安全装置 (16)5.4.3. 电梯管理措施 (16)5.5. 起重机械 (16)5.5.1.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安全附件) (16)5.5.2. 起重机械的伤害事故形式 (17)5.5.3. 锅炉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管理要点 (17)5.5.4. 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措施 (17)6.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 (17)6.1. 建筑施工的特点 (17)6.2. 建筑伤亡事故类别 (17)6.3.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事故类别发生的主要部位) (17)6.4.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 (18)6.5.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18)6.5.1. 常用的起重工具和起重机械 (18)6.5.2. 拆迁工程 (18)6.5.3. 高处作业的类型及安全防护措施 (18)7.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8)7.1. 火灾的分类 (18)7.2. 灭火的基本原理 (18)7.3. 灭火的基本措施 (19)7.4. 点火源分类及控制方法 (19)7.5. 粉尘爆炸及控制措施 (19)7.5.1. 常见的可以引起爆炸性粉尘 (19)7.5.2. 控制粉尘爆炸的主要措施 (19)8.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19)8.1.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 (19)8.1.1. 来源 (19)8.1.2. 分类 (20)8.2.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措施 (20)8.3.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治理措施 (20)9. 如何寻找危险源及怎样辨识危险源? (20)9.1. 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危险性辨识 (20)9.2. 独立的生产单元、辅助单元工艺危险性辨识 (20)9.2.1.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辨识 (20)9.2.2.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时,可针对行业、专业特点安全标准、规程辨识 (21)9.3. 设备设施装置辨识 (21)9.3.1. 工艺设备、装置 (21)9.3.2. 专业设备 (21)9.3.3. 电气设备 (21)9.3.4. 特种设备 (22)9.3.5. 企业内特种机械 (22)9.3.6. 登高装置(梯子、活梯、活动架、脚手架、吊笼、吊椅、升降工作台、动力工作平台) (22)9.4. 作业场所 (22)9.4.1. 物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2)9.4.2. 生产性粉尘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22)9.4.3. 工业噪声与振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2)9.4.4. 温度、湿度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2)10. 评价单元划分 (22)10.1. 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 (22)10.1.1. 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 (22)10.1.2. 安全预评价的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23)10.1.3. 安全验收评价的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23)11. 评价方法分类 (23)11.1.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24)11.1.1. 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的评价目的 (24)11.1.2. 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的评价流程 (25)11.1.3. 例题分析 (28)11.2. ICI蒙德法 (31)11.2.1. ICI对DOW方法的改进与补充 (31)11.2.2. 安全项目与预防手段的分类 (31)11.2.3. 减少事故频率补偿 (31)11.2.4. 减小事故潜在性规模的补偿手段 (31)11.2.5. 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计算 (32)11.2.6. B、M、Q及P、S、L、T值的选取 (32)11.2.7. F、U、C、E、A值的求取 (34)11.2.8. K1K2K3K4K5K6补偿系数的选取 (35)11.2.9. 危险性系数重新估计的工艺开发 (35)11.2.10. 修正危险指数 (36)11.2.11. 例题分析1 (36)11.2.12. 例题分析2 (40)11.3.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46)11.3.1. PHA的主要工作内容 (46)11.3.2. PHA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可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 (46)11.4. 故障树分析 (47)11.4.1. FTA方法步骤及程序 (47)11.4.2. 事故树定性分析 (47)11.4.3. 事故树定量分析 (48)12. 风险控制 (50)12.1. 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 (50)12.2. 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50)12.2.1.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50)12.2.2. 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50)12.3. 安全对策措施分为两大类 (50)12.4. 安全设施的种类 (50)12.4.1. 预防事故设施 (50)12.4.2. 控制事故设施 (51)12.4.3. 减少事故影响设施 (51)12.5. 安全对策措施的具体内容 (51)12.5.1. 厂址及厂区布局的对策措施 (52)12.5.2. 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52)12.5.3.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53)12.5.4. 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3)12.5.5. 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安全对策措施 (54)12.5.6. 其它安全对策措施 (55)12.5.7. 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55)12.5.8. 其他对策措施 (56)1.安全评价概述1.1. 安全评价的定义(又称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2.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能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安全评价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3)建立系统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1.3. 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主要表现在:(1)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实行宏观控制;(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4)有膈于提高安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三个转变:①变事后处理为事先预测预防;②变纵向单一管理为全面系统管理;③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
);(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1.4. 安全评价的程序及依据1.4.1.安全评价的依据法律、法规;标准;风险判别指标。
(1)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2)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3)可接受的风险标准;(4)前人的经验教训。
注:常用的风险判别指标有:①安全系数②可接受指标③安全指标或失效概率:包括事故频率,财产损失率,死亡概率1.4.2.安全评价的程序1.5.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1.5.1.原理(1)相关性原理,是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基础;(2)类推(类比)原理常用方法有:①平衡推算法海因里关于死亡、重伤:轻伤:无伤害=1:29:300;直接经济损失:间接损失=1:4对于采煤工作面发生的顶板事故,其事故法则:死亡:重伤:轻伤:无伤=1:12:200:400对于全部煤矿事故,其事故法则:死亡:重伤:轻伤=1:10:300②代替推算法、③因素推算法(r=ps)、④抽样推算法、⑤比例推算法、⑥概率推算法;(3)惯性原理(4)量变到质变原理1.5.2.原则(1)科学性;(2)公平性;(3)合法性;(4)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