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实践研究的论文撰写

基于实践研究的论文撰写

基于实践研究的论文撰写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耿申
2010年4月
• 实践研究:改进实践的做法及其反思 • 做法:有计划、有目标的方案和行动 • 反思:对自己经验的批判 • 经验:散乱体会的系统化,肤浅知识
的深刻化
• 论文撰写:陈述有效做法和经验
实践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比较
• 研究报告的核心结构: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内容(假设) 3、研究方法(过程) 4、研究结果 5、研规范 • 抓核心(证明假设的基本概念) • 不自造(问思) • 不放过(校外与学校的衔接) • 不多余(普通农村高中)
• 概念界定的4个基本规则: 1、相关概念不能相互交叉和重叠 2、定义不能是循环的 3、用来定义一个概念的术语要比被定
义的概念更清楚
例: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现状、内容、方法、 意义进行全面深入论证。通过比较研究,系统分析国内外 在……方面提出的背景、理论基础、有效的成功案例,在 此基础上……形成文献综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例:文献法:学习与个性化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运用先进 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研究,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的目 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校)
2、内外合作(研究组织经验) ——间接成果
3、他人客观评价(成果价值的补充说明)
4、不能用否定性的专业术语来表达
关于文献综述:
• 为问题的成立、为结果和结论的表述 奠定基础
文献综述须注意的问题:
• 避免简单化(不看)、粗暴化(乱批) 文献综述的位置:
• “问题提出”之中、“方案设计”之 中、“结果描述”之中、“讨论”之 中——
融入整个报告
关于研究方法:
• 多数实践研究很少用到“文献分析”方法
• 实践研究的基本过程: 发现问题 设计方案 尝试解决 总结结果 反思经验 新问题 新方 案 新实践 新结果 新反思 …
实践研究的“行动”完成之后,进入 “再思考”(撰写)环节:
• 我研究的问题在那里? • 我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 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 我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思考的答案,即“研究结果和结论”
• 北大教授陈向明: • 到底要研究什么问题? • 这个问题中的重要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 与你的个人经历以及你看待世界的立场和视角是什么关系? • 在研究现场你到底看见和听见了什么? • 你是怎么看见和听见这些事情的? • 你怎么知道你所看见和听见的是“真”的? • 你怎么知道当事人是如何想的? • 他们使用了什么概念、语词和对世界分类的方式? • 他们具体是如何行动的? • 他们的行动与思维、语言之间是什么关系? • 你对研究结果是如何解释的? • 学界前人对这些现象是如何解释的? • 你的解释与前人的解释和当事人自己的解释有何异同? • 这些异同是如何产生的?你如何整合这些不同的解释? • 你怎么知道自己的结论是恰当的? • 能否有不同的结论? • 如果你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做这个研究,结论又会如何?……等等
• 实践研究方法多为调查、实验、观察、 实物分析、案例等
• 调查方法须注意理论框架的确立 • 调查和测量的区别
•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形态、方式, 非具体方法,且重在“研究”(访谈、 观察、实物分析等)
• “研究”特征在“自身进入”、“伙 伴关系”、“结果改进”
• “研究”表现为设计方案和分析、概 括资料
关于结果:
• 对结果的描述要准确,重点在讲清研 究的新发现
• 描述结果运用的资料要系统、一手、 可靠
• 文献功夫的再体现
关于结论和讨论: • 结论的重点在讲清认识 • 讨论的重点在讲清贡献、局限与方向
• 问题决定方法 • 方法保证资料 • 资料证明结果 • 结果推出结论 • 结论引向问题
• “额外收获”问题 1、各方面发展(学生、教师、课程、学
• 实践论文的核心结构 1、改进的问题 2、改进的内容 3、采取的措施 4、实践的结果 5、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 “好的”实践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 “好的”:逻辑清晰的、结构完整的、 行文规范的
• “研究”:问题-方案-解决-结果- 讨论
思考1- 行动-整理-思考2 • “思考”是个重要环节,并贯穿全过程
关于题目: • 研究报告题目应与研究课题吻合 • 可突出研究的特征和成果 方法特征的题目例: • 《学校为什么解散了“和尚班”——西
双版纳一个乡镇中学的教育人类学调查 》 • 《关于市民对教育工作满意度调查》
关于研究的核心问题:
• 对问题的重新认识——意义、价值
• 假设的表述:试图通过研究发现的结 果,或要证明的结论
• 对方法和过程的叙述要完整,并有创 造性
• 实践研究的某些“过程”本身就是方 法,如班主任的研究,不讲述过程, 就不能说明方法
• 案例法为个人研究的常用方法
——选择、分析、整理
• 有效达成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
• 一、问题提出 • 1. 新课程实施以来三维目标设置与落实现状分析 • 2. 落实三维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关键 • 二、研究设计 • 1. 对有效达成三维目标的理性思考 • 2. 研究方法和过程 • 三、有效达成三维目标的实践操作 • 1.把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理念 • (1)教师在鉴赏、体验和品尝中树立三维目标意识 • (2)日新俱乐部:在阅读、沙龙、讲坛中提升教师的三维目标意识 • 2.把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设计 • (1)个别化:让三维目标体现在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上 • (2)层次化:让三维目标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检测性 • (3)精细化:让三维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得以充分体现 • (4)多元化:让三维目标设置更有选择性 • 3.把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行为 • (1)学科攻难:选择多种方式,攻破学科难点 • (2)资源开发: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 (3)方式变革:选择教与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 4.在教学行为的反思中提升教学理念 • (1)教后记:提高教后记品质,调整教学策略 • (2)课例诊断:反思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理念 • 四、研究成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