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b5E2RGbCAP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获得
愉快的学习体验和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升和毫升,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量杯和量筒、两个杯子、水槽、饮料、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水杯、水槽、量筒和量杯。

p1EanqFDPw
教学过程:
、仓假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两个(粗细大小不同)的杯子,里面装满饮料。

师:“今天聪聪和亮亮用这两个杯子每人喝满满一杯饮料,同学们猜一猜谁喝得多?说说你的判断理
,r . ”
由。

” DXDiTa9E3d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亮亮用的杯子高,他喝的多一些。

学生2:不对,聪聪喝的多一些,他的杯子虽然矮,但它粗一些。

…….)
2、师:“这两个杯子不像人一个较高但很瘦的人和一个较矮但较胖的人比体重一样,我们仅凭高矮或胖瘦是不能直接比出来的。

该怎么办呢?” RTCrpUDGiT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

1、感知容积的意义。

(1)小组活动,利用手中的工具比较谁喝的饮料多。

学生活动
(2)交流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边说边演示。


教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哪个杯子装的饮料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认识量杯和量筒
师:“要想精确测量饮料的多少,可以用量杯和量筒进行测量。


(1)教师拿出量杯和量筒让学生观察。

仔细观察,你在量筒和量杯的表面发现了什么?
(学生1有刻度线。

学生2:有数字。

学生3:单位,我认识升和毫升。

…….)
师:对,升和毫升是计量液体多少的单位,如计量水、汽油、饮料、药水等,这两
个单位可以用字母“I”和“ ml”表示。

5PCzVD7HxA
( 2)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读一读刻度。

在量筒上找一找,哪一刻度线是1毫升的高度,在量筒上找一找,哪一刻度线是1升的高度,jLBHrnAILg
( 3)感受1毫升的水有多少。

学生向量筒或量杯中导入1毫升的水或饮料。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学生畅所欲言。

( 4)用量杯测量两个杯子中饮料的多少。

(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读出两个杯子中的饮料液面所在的刻度,并把读出的数写在黑板上。

xHAQX74J0X
5)感受1 升的水有多少。

教师拿出1 升的量杯,请学生到满水,亲身感受1
升水的多少。

教师拿出 1 升的饮料。

LDAYtRyKfE
师:“ 1 升的饮料一口气喝的完吗?请你们把这些饮料倒入杯子,四个小朋友分着喝一喝。

感觉怎么样?”
(学生能在品尝饮料的过程中感受一升的多少,亲身体会,加深理解。


三、巩固提升。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独立完成看图填空。

”(这道题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


2、教师拿出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装满水,让学生测量出它们的容量。

(学生对这道题非常感兴趣,都抢着到前面做试验。

这个试验,一方面强化学生对容量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读量桶和量杯上的刻度。

)Zzz6ZB2Ltk
3、用合适的单位填空。

1 大瓶饮料是否1.8() 1 盒牛奶是120()
1 瓶眼药水是5()
1 袋洗衣粉重
3、教师出示两个杯子,杯子里装的水有多有少。

师:“怎样
500( )
能使两个杯子的水同
样多?看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 学生发言,并到前面来演示。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

)dvzfvkwMI1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是:“真解渴,我们认识了升和毫升,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升和毫升”做单位?这些物品的容量是多少?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交流。

“ rqyn14ZNXI
五、板书设计。

1、认识升和毫升
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毫升(Ml )——比较小的单位
升(L)——比较大的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