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人们
就业观念的改变,认识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三、教材要点解析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
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表现明显。
2、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用工管理权高度集中,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
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就业模式。
3、与此同时,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等、靠、要”思想和
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了陈旧观念被打破,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和务实。
4、国家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业
观念。
5、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择业者需
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就业能力。
6、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步开展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7、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8、到目前为止,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
初步形成。
同时,我国实行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全放在第一位的充分体现。
四、同步练习
1、我国城乡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历史性变化开始于()
A.新中国成立B.中共八大召开
C.“文革”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凭布票供应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中国人口众多
C.防止囤积居奇D.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3、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方面的主要不同是()
A.改革前可以吃饭的地方很少,改革后饮食网点密集
B.改革前人们吃野菜、粗粮,改革后就不再吃了
C.改革前人们关心如何吃饱,改革后更关心如何吃好
D.改革前人们形成的饮食习惯在改革后都发生了变化
4、改革开放后,人们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主要表现有()
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了②室内装修越来越讲究③家用电器更齐全了
④居住环境明显改善⑤人们的家居观念更趋科学、合理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⑤
5、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的所谓“四大件”不包括()
A.洗衣机B.手表C.收音机D.自行车
6、我国现行的就业机制遵循的方针,不包括()
A.劳动者自主就业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D.国家统一分配
7、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A.大米为主要食品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买布要凭布票,买煤要凭煤票……凭票购
物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低B.人口多,耕地少
C.政府控制城市人口规模D.政府提倡节约资源
3、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生活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
①计划经济的束缚②市场经济的束缚
③平均主义的束缚④按劳分配的束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吃的是肉,穿的是绸,还有钱来搞旅游”。
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发生这样的变
化是在()
A.解放前B.“文革”结束后
C.改革开放以来D.加入WTO后
5、下列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标志是()
A.家庭实际收入的变化B.拥有家用电器的多少
C.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D.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主要包括()
①逐渐打破了“铁饭碗”②就业渠道日益拓宽③人们有了自主选择职业
的机会④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必须通过公开招聘来确定人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7、我国劳动就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不包括()
A.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B.失业问题的解决
C.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D.改革开放的实行
8、“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新”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D.就业制度的变化
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B.用工单位
C.个人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10、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
A.养老保险制度B.失业保险制度
C.公费医疗制度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非选择题
11、材料分析题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江泽民请回答:
(1)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什么?
(3)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4)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5)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12、简答:【选做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怎样的就业模式?
(2)面对这种就业模式,你将如何应对?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A
6、D
7、C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A
8、D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1、(1)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2)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解除了城乡人民离退体、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5)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2、【选做题】
(1)模式: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2)应对: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