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法单项多项选择题

环境法单项多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是指以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整个生物界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最重要特征是()A.调整方法的综合性B.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定性C.法律的技术性D.保护利益的共同性3、外国环境法向完备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环境法体系的建立B.国家对环境管理的加强C.环境保护基本法在各国的出现D.大量环境保护专门法规的制定4、关于环境基本法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占有核心的最高的地位B.环境基本法的出现晚于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C、1989年《中华人民XX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与资源法律体系完善的标志D.环境基本法是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立法依据5、首先提出立法的变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文献是( ) A.《人类环境宣言》B.《里约宣言》C.《21世纪议程》D.《世界自然保护宪章》6、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是国家对环境管理的( )A.早期限制B.治理C.综合防治D.总体策略与全面调整7、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主要体现了( )A.XX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C、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A.英国B.美国C、巴瑞D.中国9、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集体所有权取得的主要方式的是( )A、天然孳息B.法定取得C、开发利用取得D.强制取得10、下列哪种环境标准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 ( )A.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境质量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11、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与资源单行法规中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A、具结悔过、消除危险、赔偿损失B.返还财物、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C.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名誉D.排除危害、赔偿损失、恢复原状12、中国环境立法中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其本质含义可作解释。

( ) A.环境破坏B.公害C.环境污染D、与“公利”相对13、在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中,率先规定“达标排放、超标XX”制度的是( ) A.《海洋环境保护法》B.《水污染防治法》C、《大气污染防治法》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4、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负责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的是(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B.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C、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15、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水质,适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

( )A.I类B.Ⅱ类C、Ⅲ类D.Ⅳ类16、按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界定区分“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标准是( )A.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高限值B.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低限值巳国家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高限值D.国家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最低限值17、向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颁发经营许可证的机关是(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18、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和。

()A.放射性标识,中文警示说明B.明显的放射性标识,中文警示说明C.放射性标识,中英文警示说明D.明显的放射性标识,中英文警示说明19、对于已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应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形是()A.一年内不用且可以耕种收获的B.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C、连续两年未使用的D.连续五年未使用的20、依照我国《水法》的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A、工业生产用水的需要B.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C.航道运输用水的需要D.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21、在我国,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A.个人B.企业组织C.集体D、国家22、下列属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是( )A.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野生动物B.被人类驯化的野生动物C.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D.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野生动物23、“特雷尔冶炼厂仲裁案”体现的国际环境法的原则是( )A.谨慎原则B.国际环境合作原则C.国家主权与不损害管辖X围以外环境原则D.防止环境损害原则2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倾废需得到事先许可原则的适用扩大到专属经济区和( ) A.大陆架B.公海C.内海D.毗连区25《中华人民XX国宪法》第26条的规定将环境分为( )A.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乡村环境和城镇环境D.区域环境和全球环境26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B.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及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C、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规X性法律文件27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规X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时期。

( )A.殷商B.唐朝C.明朝D.清朝28在我国,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A.农民集体所有B.全民所有C.农民个人所有D.无主土地29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首要要求是( )A.保护改善生态环境B.协调社会经济发展C、满足人民基本需要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30狭义的环境管理是指( )A.污染控制B.自然保护C.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D.水土保持31我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主要体现了( )A.XX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C.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32规划的关键是( )A.搞好基础设施B.保护基本农田C.布局合D.兼顾基本设施和农田33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不包括( )A.法定取得B.强制取得C.开发利用D、天然孳息和自然添附34、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的环境标准是(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D.环境基础标准35、下列有关环境诉讼时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长时效二十年从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B.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就丧失了胜诉权C、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就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D、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36、关于公害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中的“环境污染与其他公害”的概念等同于日本在环境法上最早使用的“公害”概念B.现代日本环境法意义上的“公害”概念,首次出现即被定义于1967年通过的《公害对策基本法》C.日本环境法上的“公害”概念与英美法中的“公共妨害”概念并不等同D.一般来说,我国使用的“公害”一词就是指环境污染37、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的“两控区”是指()A.一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B.二氧化碳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C、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碳控制区D,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38、中国第一部保护海洋环境的综合性专门法律是()A、1974《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B、1979《环境保护法〈试行〉》C、1982《海洋环境保护法》D、1999《海洋环境保护法》39、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水质,适用国家《地下水质标准》标准。

( ) A.I类B、Ⅱ类C.Ⅲ类D、Ⅳ类4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 ) A.5dB B.10dB C.15dB D.20dB41、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XX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A、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B.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C.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D.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42.(18P2~。

)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种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不同的核素B.法律规定,国家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备案制度C、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无须做到账物相符D.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贮存43、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批准()A.市、自治州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县、县级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4、依照《退耕还林条例》有关退耕还林目标责任制的规定,与行政机关签订责任书的主体应当是( )A.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B.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C.项目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D.项目财务负责人和人事负责人45、矿产资源规划按其内容可分为( )A.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B.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C.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D.行业开发规划和地区开发规划46、下列关于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野生无主,谁猎谁有B.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取决于其所依存的土地或水体的所有权C、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可分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D.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47、我国为了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而颁布的法律、法规不包括() A.《中华人民XX国物种保护条例》B.《中华人民XX国野生动物保护法》C.《中华人民XX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D.《中华人民XX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48、针对科学存在的不确定性,环境法上出现的新的原则是( )A.国际环境合作B.国家主权C、防止环境损害D.谨慎原则1、我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这一分类是依据( )A.环境的形成B.环境的要素C.环境的功能D.环境的X围4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共同性是因为( )A.各行政部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要进行充分的合作B.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C.解决环境问题是公民和行政机关共同的问题D.环境问题是全国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50现代外国环境法产生阶段的立法特征主要是( )A.针对环境污染实行控制立法B.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C.针对野生动物保护立法D.针对国际环境问题立法51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发展的基础是(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B.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C.环境标准D.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X 52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X围的利害影响被称为( )A.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B.科斯定理C.环境效益失衡D.政策失灵53我国设立长江水源保护办公室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体现了环境管理的( )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预测性原则D.规划和协调性原则54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本辖区环蟑质量负责的是(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设部门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5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中,城市的详细规划,由人民政府审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