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太极拳要练好基本功,首先要了解太极拳的基本手法有几种,都有怎样的具体要求。
太极拳要求劲力“ 运之于掌、通之于指”“ 形于手指” ,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有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前六法直接以手完成。
这首先要有正确的手法作为基础。
太极拳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拳、掌、勾三种。
太极拳虽然叫做“太极拳”,但是实际上用拳的时候少,用掌的时候多,主要是掌法变化多,而太极拳中用到勾手的地方很少。
拳:手法是四指靠拢向掌心卷屈,拇指与中指或食指相扣用意时松扣,用力时紧扣。
握拳应注意勿过紧或过松,过紧则易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不便实用;当拳伸出时拳与前臂要成直线不可向外(或向内)扭曲,但一般人最易犯向外扭曲的毛病。
向外或(向内)则使腕部紧张,必然妨碍气血畅通。
此外,与对方交手时也易受伤。
因此应注意这个缺点。
掌:手法是五指自然分开并微屈,虎口成圆形,掌心微含。
力求自然状态,食指或小指虚领即可。
如立掌时食指领,内缠外缠时以小指领劲,此掌法为半阴半阳或者半掌半拳取“中和”之意。
伸掌法:五指微曲,不可伸直,指尖要留有空隙,不可靠拢,每当手掌伸出时,腕部不可过分弯屈紧张,伸出收回都不用力,因为紧张或用力都会妨碍气血畅通。
勾法:有两种,一种以拇指、食指相捏,其余指相合;另一种拇指、食指相捏,其余四指松松拢住。
钩指的作用,在“单鞭”式中为“蛇尾”之象形。
陈家沟太极拳宗师陈鑫为此式谱以歌诀“单鞭一式最为雄,一字长蛇亘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消息贵在脊骨中”。
在实际用法,以钩手为“点穴撅”之所用。
关于太极拳的手法,一般只有上述三种,但这三种手式在太极拳运动中是经常变换的,每当变换时应注意缓慢,不可太快和用力,在不用时腕部必须松活轻灵,尤其腕关节不可紧张,否则影响气血畅通。
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有五种:即弓蹬步、骑马步、丁虚步、半扑步、八字步。
现将各种步法要点分述如下:
一.弓蹬步:弓蹬步是要前腿弯屈如弓,后腿向后蹬直,又名弓箭步,是指前腿弯曲如弓,后腿伸直如箭。
太极拳的弓箭步,与少林长拳的弓箭步有两点不同,第一、两足距离较近,约等于两、三足距离,第二、上半身的重量由在前的一腿负担较多,当运动时在后的一腿可以自由提起。
在太极拳中此法步法最多,如揽雀尾、搂膝拗步、搬拦捶等动作都是。
二. 骑马步:又名骑乘式,其姿势正如骑马之式。
作法是左足向左移出半步,两足略呈平行距离稍比肩宽,身体下坐成半蹲式,两膝不超过足尖,臀要高于膝,松腰松跨,上体要直。
凡此要点均与少林长拳之骑马式要求不同。
例如两足距离稍稍比肩宽,身体不过分下蹲,以便于变换两腿的虚实动作,腰腹部稍弯,以便气血通畅。
在太极拳中最忌双重的毛病,而骑马式的步法正是双重,故本式在太极拳中用处不多,仅在起式、收式等动作中稍有应用。
三.丁虚步:丁虚步是两脚安放成丁字形,一足实着地面,一足脚跟提起,脚尖点地,这一点正是太极拳的虚实要求,它与少林长拳的丁虚步区别不大,不过两足不是正好成丁字步,而是足尖稍顺向一侧,太极拳的“高探马”、“上步七星”、“海底针”等动作均用次步。
四.半扑步,又名半扑式。
其作法是:一腿全蹲,脚掌全部着地,一脚向左(或右)顺地面平铺伸直,脚掌平扣地面。
但应注意,在太极拳中对此式要求是两足不能距离过远,以免僵硬不灵活,太极拳的“单鞭下式”即是此步。
五.八字步:八字步的作法是两足站立,稍比肩宽。
两脚尖均斜向外侧,如八字形。
按此步法站立之双腿常是互相屈伸,变换虚实,如左腿弯曲则右腿伸直,右腿弯曲则左腿伸直,身体重量永远弯曲之腿上。
太极拳的“云手”动作。
即用此步法。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要求缓慢,速度要匀,因此,无论前进或后退的步法都要求和缓,幷分清虚实,一步踏实在迈一步,尤似猫行。
猫是趾行兽,迈步轻灵,行走无声,动物的这种长处,练习太极拳者可以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