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句型转换姓名:班级:(一)陈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
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两种。
例句: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肯定句)我没有吃饭。
(否定句)(二)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例句:这本书难道不是小红的吗?★陈述句变反问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步骤: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小江去学校了。
(肯定陈述句)改:难道小江没有去学校吗?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否定陈述句)改:我们怎能被困难吓倒呢?◎小试牛刀:1.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
“两个否定副词”例如"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
)例句:他不敢不去。
(强烈)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
(强烈)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
(强烈)他不会不同情我的。
(委婉)没有什么不可以。
(委婉)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
例如: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这种做法,未必不好★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步骤:1、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在动词前面加上恰当的双重否定词;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一定不要改变句子的原意。
注: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
偶数个否定词,句意为肯;双重否定词及分类:1、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2、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未必不;3、不……不……、没有……不……、非……不可。
例句:1、爸妈都出差了,我要独自去上学。
改:爸妈都出差了,我不得不独自去上学。
2、爸爸的话,小红要听。
改:爸爸的话,小红不敢不(不能不、不得不)听。
◎小试牛刀:1、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小红哭着要买那条裙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四)转述句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
说话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
说话人所说出的说话内容,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
间接叙述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
说话人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
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
例如:“我今天很高兴。
”(直接叙述)→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
(间接叙述)★将直接叙述转换为间接叙述(即转述句)1.改标点:改冒号为逗号,删掉前后引号。
2.改人称:①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一人称“我”或“我们”,应把“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②如果说话内容中是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把“你”或“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第三人称“他(们)。
◆一种特殊情况: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否则,就会造成对象不清。
例1.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这里。
我去把它叫醒。
”(这里如果改成“他去把它叫醒”,就会让听话人不明白对象。
那么,转换后的句子就应当是:孙子对祖父说,老虎就在那里,他去把老虎叫醒。
)例2.小红对小刚说:“你要不来,我就走了。
”改:小红对小刚说,他再不来,小红就走了。
③.检查改标点、人称之后的句子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
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
“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
例1.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这个句子如果改成: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要我们寒假里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例2.叙利奥说:“爸爸,我来替您写。
”改:叙利奥说,他来替爸爸写。
例3.丽丽对明明说:“来我家时,给我打电话”改:丽丽对明明说,去丽丽家时,给丽丽打电话。
◎小试牛刀: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课后练一练:1.老师傅对鲁班说:“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 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5.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6.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7.老师对王小宁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完成制作。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8.每个人都说自己的家乡好。
(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0.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1.五年的悉心培养,我们怎么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呢!(改为陈述句和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2.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补充:祈使句是表示要对方做或不做某事、带有祈使语气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