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18届初中毕业年级调研测试卷命卷人熊俊雄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基础部分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通过两年的物理学习,我们知道很多科学家对物理学对发展作出了巨大对贡献,例如研究出电流、电压、电阻三者关系的,发现了磁能生电的科学家。
(均填科学家的姓名)图1 图2 图32.如图1所示,是熊老师制作的简易教具,螺丝尖与与电池正极相连,下部紧贴在者一柱形强磁体上,当一根导线分别与电池负极及强磁体相碰时,螺丝将发生高速旋转,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螺丝是由材料制做,运动时此螺丝将能转化为机械能3.北极地区的原住民因纽特人仍用历代相传的古老方法捕猎海豹,海豹呼出去的水蒸气在冰冷的海面上发生了现象形成了特有的“烟柱”,因纽特人搜寻到“烟柱”后悄悄靠近,然后用带有浮球的鱼叉投向海豹,投中后海豹在下潜过程中,因浮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该球受到浮力,海豹无法下潜而最终被捕获。
4.动物间为生存不断的进行“军备竞赛”,如图2所示,鱼为了在游动或被抓时的力减小,使身体表面常分泌出黏液而光滑,鹰的爪进化的很尖锐,使抓取猎物时产生的增大,从而更易刺入猎物身体,能更好的抓取猎物,胜利的一方就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5.如图3所示,电影中经常要拍摄这样危险到画面,一位运动员身体悬在半空,然而实际上是运动员平趴在水平马路上拍摄到,播放时只要把胶片旋转度即可,这也说明判断物体运动或状态时选择的(填某物理名词)不同,我们判断的结果也不同。
图4 图5 图66.中国的技术人员已能够将一吨的铝柱一次性在机器上挤压出长度超过12m的动车梁架,如图4所示,挤压时铝柱保持一个较高的规定温度是成功的关键,而铝柱高温又是靠挤压的速度来产生和维持,在挤压时外力对铝柱使铝柱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挤压速度过快,铝柱的温度将(选填“高于”、“低于”、“等于”)规定温度,产品报废。
7.如图5所示是某物理老师表演“隔空打物武功”的视频截图,该老师在大水缸后向点燃到蜡烛方向猛击一掌(掌不碰到大水缸),蜡烛竟然灭了,原因是受到手掌的作用,空气向前运动,手掌停下后,空气因继续从水缸两侧流到蜡烛周围,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于是产生指向蜡烛的气流把蜡烛吹灭。
8.可见光本质是是波的一种, “可见光通信”是未来科技前沿,它是将各种照明光源、移动终端联网,实现有灯光的地方既可上网,当我们用窗帘遮住光线,传递的信息就(选填“会”、“不会”)外泄至室外,因高速、低成本它可能取代现在的WiFi。
9.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美国科学家,根据该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宇宙各星体的总动能在(选填“不断增加”、“不断减小”或“保持不变”),但根据定律,能量不会凭空改变,于是提出“暗能量”的概念来解释这个现象,对它的解密已经是现在物理学家最渴望做的事。
10.如图6所示,电路电源恒为5V,R1=R2=10Ω通过对开关的断、闭的组合(短路、开路除外),电路的最大电功率是 W,电流表的最大和最小示数之比是。
二、选择题(共26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11~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17、18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在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正常眨眼一次的时间约为3s B.一个中学生站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3PaC.小明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约为1m/s D. 普通书桌高度约为80cmA B C D图712.如图7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形影不离B.桥在水中的倒影C.阳光下的树影D.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图8 图9 图1013.如图8所示,湘西苗族“鼓舞”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舞是围绕”苗鼓”展开,从物理学的知识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手敲击鼓的频率越大,鼓声响度越大B.有经验的人听下鼓声,就能区别是“苗鼓”还是其它地区鼓,是因鼓的音色不同C.敲鼓的力量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D.距着鼓越远,听到的鼓声频率越低14. 如图9所示,“舞狮”是我国传统年俗活动,此时狮子静止在支架上,关于该活动说法正确的是A.狮子对支架的压力和和狮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狮子受到的重力和支架受到狮子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当狮子向上跃起时,狮子受到的是非平衡力D.狮子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受到的是平衡力15.如图10所示,图中t A、t B 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t<t A,该晶体物质处于Ⅰ区域,是液态.B.若该晶体物质的温度由Ⅰ区域到Ⅱ区域时,该晶体物质发生熔化现象,且放热C.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到Ⅰ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升华现象,且放热D. 若该晶体物质为氧,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的温度处于Ⅲ区域图11 图12 图1316.如图11所示,一重力为G,质量分布均匀木板BC,C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绕C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物块A,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现水平力F将A由B向到C的匀速水平推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推力F大小始终不变B.推力F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C.物块A对木板BC的支持力逐渐变大D. 物块A对木板BC的支持力大小始终小于G的大小17.如图12所示,将已校对好的弹簧测力计挂上物块后,轻轻的浸没于水中后,空烧杯中收集到100ml 的水,g=10N/kg,关于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弹簧测力计下的物块浸末后示数是1NB.在物块逐渐浸没过程中,A点处受到水的压强先变大后不变C.物块的体积小于100cm3D.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N18.某同学做电学实验时,电路如图13所示,已知他所用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A),定值电阻R0为10Ω,开关闭合后,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若保证电路安全,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A.电阻R0的最大功率为0.9W B.滑动变阻器的最小电阻是0ΩC.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0.6A D.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1V三、简答与计算题(共26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7分,第22小题8分)19.如图14所示,在倾倒装有较满的牛奶时,问(1)应该采用哪种方式能将牛奶较容易顺畅的倒出来?(2)原因是什么?图1420.某同学利用如图15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小灯泡标有2.5V字样,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图16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5V 不变,关于该同学实验步骤合理,问:(1)电路图中a 是电 表,b 是电 表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R 多大? (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至少为多少?21.如图17所示,A 、B 物块的质量分布均匀,长度分别是a 、b ,重力分别是G A 、G B ;A 、B 两长方体底面积S A :S B =3:2,滑轮下的绳子挂在两物体结合部位恰好A 、B 水平静止,且在拉力F=62.5N 作用下匀速竖直向上运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80%,G A =60N.求:(1)A 、B 两物块的总重力G 0(2)则a :b 的比值是多少.(3)A 、B 两物块的密度ρA :ρB 的比值是多少。
22.如图19所示是饮水机的电路图及说明书上的一些工作数据,S 是用感温材料制造的温控开关,R 1是电阻,R 2是供加热的电阻丝.分析电路图可知,当S 接通时,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当S 断开时处于保温状态.(1)在加热状态下,饮水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2)正常工作时该饮水机将热水罐中1kg ,20℃的水加热到90℃,用时12min .用这些数据及题目中的信息,计算该饮水机加热状态时的效率.[c 水=4.2×103J/(kg•℃)](3)如果要使饮水机在保温状态时的功率是加热状态时的一半,则R 1:R 2的比值应是多少?实验部分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电压/V 0.5 1.0 1.5 2.0 2.5 3.0 电流/A 0.10 0.16 0.20 0.23 0.25 0.27 电阻/Ω 5.0 6.3 7.5 8.7 10.0 11.1 加热功率 550W 额定电压 220V 制热水能力 ≥90℃5L/h 图16图18 图1923.(1)如图20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图丙测量电阻的电表的读数是 ; 图戊被测物体质量是 。
(2)小明在使用钢卷尺时发现,卷尺的起始部件钢钩和铆钉之间没有紧固,钢钩竟然可以左右活动,如图21甲、乙所示,查看了其他多位同学的钢卷尺,都是这样的,说明小明的钢卷尺的质量是 (选填“合格”、“不合格”、“无法判断”);如图丙测圆柱形物体直径时,钢钩全部拉出时,钢钩 (选填“内侧”、“外侧”)表面与卷尺的“0”刻度齐平,这样即便钩住物体的侧面测量,又减小了误差,它的读数是 mm24.在五千多年以前,苏美尔人发明了如图22甲所示的写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后自然干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二千多年后的中国人发明了如图乙所示写在兽骨上的甲骨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被书写的材料发生了 形变(选填“弹性”、“非弹性”),根据被书写材料的硬度可以判断,甲骨文的书写的工具是 (选填“木棒”、“青铜小刀”)。
后来中国人发明了如图丙所示的毛笔和纸,中华文明由此取得了相对其它文明明显的优势,作用在毛图22 戊 甲 乙 丙 丁 图20 图21笔上的压力主要上使(选填“毛笔尖”、“纸”)发生形变,笔在纸上留下压力作用效果通过墨汁印记保留下来,墨汁分子在纸中发生了现象,使纸上的文字历经千年仍能保存下来。
力的要素,通过书法家们的手,在毛笔上灵活运用成一门艺术,毛笔字的书写效果使人赏心悦目,就像有了生命,随着时间的积累,发展出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如图丁所示,是中国毛笔写出的最常见的“一横”,通过对它形状的分析,可以判断笔在从左向右运动中在(选填“起始”、“中间”、“终点”)区域的对纸的压力最小.如图戊所示的“上”字,要写出该字漂亮的隶书风格,笔画中最下面的“一横”,书法家们总结出以下的毛笔使用方式,其合理的书写顺序是A.折锋用力按笔B.逆锋向左C.略按,向右提笔运行D.渐渐按笔E.渐渐提笔2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②,如图23甲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当光屏在 (选填A.50-60cm之间、B、60-70cm之间C.70-80cm之间)在光屏上能成_______、缩小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