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版]地层剖面实测与剖面图、柱状图的制图主讲:易伟欣57513
[新版]地层剖面实测与剖面图、柱状图的制图主讲:易伟欣57513
• 注意继续向前测量时应导线间的衔接。测量所 得有关数据由后测手通知记录人员。待记录、
• 采样和产状测量人员:要按要求系统采集各种标 本、样品和测量各种地质要素的产状。每一分层 都应有一定数量的标本。每一个标本都要有具体 的层位,并以导线上的数字控制采样位置。
• 尽可能采集完好的标本并使其规格化。采样、编 号、写标签以及包装有序进行,不可漏采、误采 或使标本的编号和位置发生混乱。上述工作就绪 后,将导线编号、采样位置、标本类型和数量通 知记录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 2.剖面的起点与终点应作为地质点,标定在地形 图上。
走 向 60˚
A
道路
大角度或垂直 A’
绕过褶皱,断层 绕过覆盖区或挖探槽
B
B’
平移
探槽
必备工具
• 罗盘、锤子、放大镜、GPS、 • 测绳或皮尺(50米、100米)、直尺或三角板
、量角器 • 铅笔、橡皮、记录本、记录表格 • 地形图和地质图
测前准备
• 前、后测手:测量导线的斜距、方位和坡角。 • 斜距:后测手持0 m 端站定在剖面的起点,每
一导线的长度视地形变化确定,前测手沿剖面 方位拉测绳至地形折点变化处(导线应尽量放 长),使一条导线上的坡角和方位一致。
• 方位:指导线前进方向,取前、后测手罗盘读 数的平均值;
• 坡角:取后测手所测的仰角为“+”,俯角为 “-”,取前、后测手罗盘读数的平均值。
地层剖面的实测与制图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易伟欣
万山矿区 地层综合柱状图
上
马
本
家
溪
太 原
沟
组
组
石
矸
山
峰
西
石
组
组
盒
子
组
剖面实测
(1)测量方法 ①直线法:剖面短、地形 简单时用;
②导线法:剖面长、地形 复杂时用。
第一讲 剖面的实测
• 一、目的和要求 • 二、野外实测剖面的步骤
一、测制剖面的目的和要求
• 以上9栏在野外必须完成
B1-2
岩层产状
野外完成剖面记录计算表1-9
12
3
4
5
6
7
8
导导 导 坡 分 分
产状
线线 线 角 层 层 倾 倾
号长 方
号斜向 角
1)野外分层, 逐层观察描述,野簿记录 颜色,层厚,成分,结构,构造,标本,照片,产状,其它 2)做信手剖面图
组织和分工
组为单位进行,一般包括:
前、后测手各(身高差不多)
1名
描述人员
1-2人
剖面草图绘制人员
1人
记录、填表人员
1人
定点、样品采集、产状测量人员
1-2人
定时轮换,达到学习、锻炼的目的。
工作内容和要求
• 采样的种类(根据地层工作项目而定):标本包 括岩性标本、化石标本和光、薄片标本;样品包 括化学分析样、人工重砂样、同位素年龄样和古 地磁样。Fra bibliotek填表人员:
准备好“实测地层剖面登记表”,工作中随时将各种测量数据、有关内容准确及时地填 入表中的相关栏内(见表) -----地层柱状图的基础。 野外填表:填写除水平距、高差、累积高差、视倾角、分层厚度等其余各项。 导线号:要写导线起止点的位置编号,导线终点位置编号与导线序号相同。如第一根导 线为:0—l;第二根导线为:1—2 等。 各项地质内容的记录都要与分层号相对应,如斜距起止点是指所分这一层在该导线测绳 范围内的具体起止点数字,如35 m~42 m,斜距为7 m。 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斜距的终止点不能超过该导线的斜距,即不能跨越两个导线。当某一 层跨于两导线之间,这时表内重复记录分层号于两条导线栏内,如“第8 层”记录方法 (见表)。 填表人员工作量大且责任重,及时向各工种人员询问所测数据及记录内容,有责任检查 各类人员工作情况并掌握整体工作进度,要随时将遗漏或有误之处告知有关人员并及时 纠正或补做工作,记录员要将表格填写无误方可移动测绳。
4、实测及记录(表格1-9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剖面代号: A - A’ 剖面名称: 太平山南坡C2b-P2Y实测剖面 导线号:第一导线为0-1;第二导线为1-2,依此类推。 导线长(L):每一导线的长度。 导线方位(B):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前后测手平均。 坡角(±β):各测段首尾之间地面的坡角,以导线前进方向为准,仰角为正,俯 角为负。前后测手平均.
• 目的:了解地层序列(岩性、化石、时代、环境 ),并确定填图单位。
• 要求:查明以下信息 • 1)岩性
野外观察描述, 采集标本、样品; 室内鉴定测试分析
• 2)层和组的划分,地层厚度
• 3)接触关系
• 4)地层的时代
• 5)形成环境
二、野外实测剖面的步骤
• 选择剖面(参考前人资料,自己踏勘)
•
7点要求:
• (5)分层号:
• 从剖面起点开始按划分的地层单位顺次编号,如 第1层用代号①表示,依此类推。
• (6)分层斜距(l):
• 分层在导线上的长度。在同一导线上各分层斜 距之和等于该导线的总长度。
• (7)岩层产状:
• 倾向和倾角,测量产状的位置(如”2m”)记录在 倾向数字的右上角。
• (8)岩性描述: • 尽量简单,如灰色薄层状灰岩(由分层员报读) • (9)标本,样品的编号和位置 • 标本: B1-2 (第1号地质点第2个标本)
• 1)剖面方向尽量垂直走向(60-90度)
• 2)地层出露齐全,具有代表性
• 可以选择多段剖面,每个时代至少有1个剖面
• 3)构造简单,尽量绕过褶皱,断层发育的地段 ,因为他们往往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 4)露头良好,连续,接触关系清楚(平移或挖探 槽)
• 5)尽可能地化石丰富
注意事项
• 1.根据对剖面研究的精度要求,确定剖面比例尺 。如果要求将出露1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 出来,就应选取1︰1000的比例尺绘制;如果要 求将出露2m宽的岩性单位划分并表示出来,则 应选取1︰2000的比例尺绘制等等。所以, 在实 测剖面过程中,凡是在图上能表示1mm宽度的 岩性单位都要划分出来,而有特殊意义的矿层、 标志层等,即使在图上表示不足1mm,也应放 大至1mm夸大表示。
绘图人员和描述人员:
绘图人员:准备好方格纸,根据野外地形特点和剖面的总体长度确定好剖面的起 画位置和图的整体布局,并写好图名和比例尺----绘制平面图和剖面图。 描述人员: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按要求负责层号的编排和地质现象的描述,并告 知记录人员、绘制信手剖面图。
组长(副组长)负责制,有分工、有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