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的润滑状态
这种磨损分段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磨损趋势的分析来确 定机器摩擦副表面磨损的基线,良性增长还是异常。这是在用油 分析的一个重要功能,了解不同磨损阶段的差异对于正确的解 读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1)跑合磨损。在流体动力润滑机制下工作的机件,由于加 工过程所形成的“光洁”表面,实际上是凹凸不平的。当安装到机 器上之后,机件的摩擦表面经历一个短期的正常擦拭磨损过程。 在此期间,表面的相互挤压、研磨而变得平滑、柔韧而逐渐减少 磨损。这个过程叫做跑合磨损期。
图 3 中除了横
坐标的变动外又加
上了一个新的润滑
状态:弹性流体动
力润滑状态,这就
使曲线的含义更加
完整了。近来又提
出一种更新的表示
方法,实际上是将
图 1 图 2 合并起
来,便有图 4。
如果将图 4 数
值化则可成表 1,见
图 5。表 1 中给出了
图3
各种润滑状态下典
型的油膜厚度 hmin,比膜厚 λ 和摩擦因数 μ。
坠 ( ρ h3 坠p )+ 坠 ( ρ h3 坠p ) 坠x η 坠x 坠y η 坠y
! " =b
坠 坠x
(uρh)+
坠 坠y
(vρh)+2ρ(wn-w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輴輪 设备管理与维修
维护与修理
图5
图6
方程式中,uρ 坠h 和 vρ 坠h 为动压效应,轴承形状沿 x,y 的
坠x
坠y
变化而产生。ρh 坠u 和 ρh 坠v 为伸缩效应,速度沿 x,y 的变化而
滑都受到良好的控制,那么它就很少会在其预期寿命期间发生
与润滑有关的失效。它会顺利的通过两个磨损阶段—— —跑合磨
损与正常磨损— ——而进入老年期,最终产生磨损失效。如果机件
由于制造不良(材质不当或工艺不精)、搬运野蛮(摔落)、安装不
达标(对中不好或者不平衡)以及润滑失当(用错油用污染的或
衰化变质的油)则机件就会进入磨损的第 3 阶段—— —异常磨损。
以后的研究证明,弹流现象不仅发生在滚动轴承,齿轮传 动,凸轮挺杆,活塞环缸套,牵曳传动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极易变
维护与修理
设备管理与维修 輵輪
形的材料接触之中。例如橡胶密封,轮胎与地面等甚至还存在于
血球在毛细血管的流动和体液润滑之中。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建立不仅为许多摩擦副的润滑机
理奠定了基础,而且使我们对整个润滑状态的分域有了更完整的
膜厚只与载荷
W
的-0.073
成正比。于是(f)HL∞
1/h 1/h2
∞h,即流体
动力润滑时摩擦因数与膜厚成正比,而(f)EHL∞
1/h 常数
∞1/h,即在
弹流润滑时摩擦因数与膜厚成反比。
二、机械设备的磨损与失效
1.设备磨损的 3 个阶段
用油润滑的机件的承载表面受到足够大的损伤从而导致机
器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失效。如果机件的制作,搬运,安装和润
(1)压力分布。基本上与 HERTZ 压力相似,但在入口区有 一段逐渐上升的过程而在出口处则会有突然的升高形成所谓 “二次峰值”,这个压力峰值的大小和位置将改变 HERTZ 压力
图7 时的应力分布从而影响裂纹的形成与扩展。
(2)油膜形状。主要特点为出口处的显著收缩形成最小油膜 厚度 hmin。而 hmin 则是影响摩擦和磨损的重要指标之一。
认识。例如,现在可以更好地理解 Streibeck 曲线的走向 f=T/F,T 是
切向摩擦力,F 是法向正压力。根据计算,流体动力润滑时 F∞1/h2
即正压力与膜厚的平方成反比,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时正压力与
膜厚几乎无关,方程式为:Hmin=3.65U0.68G0.49W-0.07(3 1-e-0.68K),其中
(1)如果设计计算的油膜厚度与表面综合粗糙度的比值<5 这样的金属盐的熔点则高达 1000℃,故可防护表面在高温下不
时;
发生胶合。当然任何化学反应都随温度升高而加速而且某些添
(2)多次重复启动停机。或者承受过高载荷,冲击载荷时; 加剂只有在高温下才会形成保护膜。在边界润滑条件下,磨损是
(3)零件的几何尺寸不当,油的黏度过低,供油中断或者对 不可避免的,常常需要不断补充或再生才能持续起作用。
1.边界润滑
从使用寿命、可靠性、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化等方面来看。
当然希望能够实现流体动力润滑或者弹性流体动力润滑,但是
有些情况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润滑条件例如:
维护与修理
设备管理与维修 輳輪
2.固体薄膜生成条件
在边界润滑时,起保护作用的是固体薄
膜。这层薄膜或由物理吸附形成,或由化学
反应产生。在具有边界膜的情况下滑动只发
加剂则是在金属表面形成金属盐而起保护 图4
作用。例如油中的硫化物与钢表面形成硫化
表1
铁薄膜。
Mcchanisms of lubrication
Boundary lubrication Mixed lbrication
Lubricant film properties
Lubricant film thickness,hmin(μm)
图1
曲线的纵坐标是摩擦因数 (f μ),横坐标为 Zn/p,Z 是润滑剂 的黏度,n 是轴的转速,p 是轴承压力,该曲线的最好说明是轴在 滑动轴承中的启动过程(图 2)。
图 2 中 a 是静止状态时轴和轴承的情况。b 是当轴从静止状 态开始旋转时,轴按图中方向向 b 点爬行,此时系统还不具备形
a)
b)
后,转速再增高时,剪切速度增大,摩擦因数又会缓慢上升。
如前所述,Streibeck 曲线的建立是以滑动轴承为基础的,其
横坐标采用滑动轴承特性数 Zn/p 是很合理的选择 (其意义与
Sommerfield 数 ηω/p 相同)。但是随着摩擦学的发展,研究对象
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仅用这个参数来表示摩擦副表面间的隔离
(1)齿轮在重载低速条件下工作时,差速器中的曲齿伞齿轮 擦避免磨损,这种润滑状态被称为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流体动力
由于其几何形状和受载条件难以形成动力油膜更是需要边界润 润滑的理论研究最为成熟。以滑动轴承为例,其基本方程为雷诺
滑来降低胶合磨损。
方程:
(2)发动机的阀系零件,特别是凸轮挺杆。 (3)金属切削和成型工艺。 (4)摆动运动的滚动轴承。 (5)滑动轴承在低速重载下,经常起停或摆动。
机件跑合时产生较多的磨屑,这些磨屑在第一或第二次更 换油料和滤清器时便被走,跑合期间磨损金属浓度急剧增加与 异常磨损时十分相似,因此在数据解读时不可将两者混淆,这说 明油料分析人员必须对设备的运转状态要有清楚的了解。
图 8 是机器在 3 个磨损阶段期间磨损金属测量结果的理想曲
线。
图8
a 跑合磨损阶段;b 正常磨损阶段;c 异常磨损阶段。机器的 所有工作机制中的润滑很少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摩擦副的表面 间有时会有相互接触从而产生磨损金属碎屑并被油料带走。实 际上磨损曲线的正常阶段并不是平直的。它会由于使用中的磨 损而增长也会由于补油而降低并形成若干循环。磨损金属的这 种有起有落的模式会继续下去直到发生下列情况。a. 实施换 油— ——正常磨损将从新开始;b. 机件磨损失效—— —之后便要更 换机件;c.出现异常磨损—— —磨损金属浓度急剧增加。
坠x
坠g
产生。uh
坠ρ 坠x
和
vh
坠ρ 坠y
为密度变化效应,密度沿
x,y 的变化而产
生。ρ
坠h 坠t
为挤压效应,膜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示意图见
图 6。 实际上,在静载时主要依靠的是动压效应产生的油膜。在动
载时依靠的是动压效应和挤压效应产生的油膜。平行间隙时应 考虑密度变化效应产生的油膜。
流体动力润滑有一些特点: (1)工作条件。使用寿命较长,适形性和贴合性好,单向受载 时不发生疲劳失效,但会发生正常磨损,而在油膜破裂点则会发 生空蚀磨损;多向变载(如曲轴、连杆轴瓦)时会有疲劳失效;不 适宜于超低速和超高速;承受温度的高限和低限取决于润滑剂, 一般适用于 40~300°F;膜厚范围 1~100μm。 (2)元件用材料。为了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所用材料应有足 够的硬度和抗腐蚀性。典型材料有:铜、锡、铅、石墨纤维、特弗隆 等及其组合。 (3)所占空间。小型流体动力润滑轴承占空间很小。压力供 油时需要泵,滤清器,油箱等附属设备。维护和置换费用中维护 费用较低,置换主要是由于使用了不恰当的润滑剂,污染以及监 测工作不到位。 (4)进一步提高的方向。改良润滑剂配方以延长其寿命;完 善的润滑系统设计;正确的选择润滑剂及轴承材料;选用最新的 镀膜技术。 4.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对于理论上的点接触和线接触的摩擦副润滑机理的研究直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逐渐成熟。这类摩擦副在承受载荷之后,表
程 度 是 具 有 局 限 性 的 。 美 国 的 Hamrock 教 授 提 出 , 为 使
Streibeck 曲线更具普遍性,将横坐标改为油膜厚度与表面粗糙
度之比(比膜厚 Specific Film Thickness)λ。
λ=hmin/σ,hmin 为最小油膜厚度,σ 为摩擦副综合表面粗糙 度,σ=(σ12+σ22)1/2,σ1 为摩擦副表面 1 的粗糙度,σ2 为摩擦副表 面 2 的粗糙度,于是便有图 3。
机械设备的润滑状态
张疆兵
摘要 机械设备的润滑状态,磨损失效形式,形成机理。发生场合,发生原因及监测方法和防止措施。 关键词 机械设备 磨损 失效 机理 监测 中图分类号 TH117.2 文献标识码 B
一、设备的润滑状态 众所周知,润滑是降低摩擦减少磨损的有效方法。根据润滑 油膜的形成原理与摩擦副表面被隔开的程度,润滑状态可分为 边界润滑,混合润滑和流体动力润滑。Streibeck 以滑动轴承的大 量实验数据为基础绘制了著名的 Streibeck 曲线(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