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剧-编剧复习(故事)

戏剧-编剧复习(故事)

一.电视剧的定义、分类、文类区分与传播特性1.定义:运用电视手段进行拍摄与制作,综合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元素,以讲故事为主要传播诉求的影像叙事作品。

2.题材:当代、现代、近代(年代戏、民国戏)、古代、重大等题材。

3.分类:英美——肥皂剧情景喜剧电视剧大陆——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情景喜剧室内剧栏目剧电视电影4.有关第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电视台——58,北京电视台电视剧——58,《一口菜饼子》电视剧奖——80,飞天奖电视连续剧——80年代初,央视,9集《敌营十八年》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90,《渴望》电视系列喜剧——91,《编辑部的故事》5.亲缘文类:电影喜剧小说与小说:小说——语言心理描述电视剧——影像行动情节与戏剧:戏剧——真是身体与语言舞台(空间自由度小、剧场艺术)矛盾冲突集中(三一律)电视剧——影像身体与语言空间自由度大与电影:影视同源共同点——影像(画面、声音)故事叙述技术——电影:摄影机胶片银幕电视剧:摄像机磁带荧屏剧情——电影:相对简单篇幅较短人物关系简单电视剧:剧情较复杂篇幅较长人物关系复杂镜头——电影:全景远景(大景)电视剧:中景近景(小景)对白——电影:精炼电视剧:比例大6.电视剧作为一种节目类型,具有普遍性,收视率最高专业频道首播剧重播剧7.电视剧连续性——经济原因广告原因受众收视电视剧系列化——经济原因受众群体收视惯性二.文学脚本与分镜头本1.定义与关系:文学脚本(文学剧本):指由编剧在创作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情景剧、电视栏目剧、电视广告及“情景再现”等作品时所完成的文学性文案,一般应包括情节、台词及表演提示等内容。

分镜头脚本:指由编剧在创作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情景剧、电视栏目剧广告及“情景再现”等作品的文学性文案之后,导演根据拍摄主题理念及拍摄工作统筹安排的需要,将文学性文案改为分镜头的形式,并用于导演的现场调度。

二者区别:1.文学脚本由编剧完成,分镜头脚本由导演完成2.文学脚本具有案头阅读的价值,分镜头脚本不用于案头阅读,是导演的工作台本2.文学脚本的格式及写作文学脚本以场景为段落,需要注明地点时间内外景人物(第几集—第几个场景地点时间内外景)对话不用引号文学剧本写作:戏剧性动作感镜头感3.分镜头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又称导演剧本,是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拍摄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电视每秒25帧河边晚雨镜号:镜头顺序,方便后期寻找镜头机号:如果多台机子同时拍摄需要标明机号,如果单机拍摄,则不需景别:指镜头采用的景别,标明远、全、中、近、特写等景别,如果有镜头内部的景别变化,也要标明摄法:拍摄的技法、方式组接:指该镜头与前后如何组接,这些组接一般包括划、切、淡出、淡入、叠化等方式时长:a 标明镜头的实际长度,如10sb 标明镜头的起始长度,如5s~16s内容:拍摄的主体对象解说:旁白,英文Voice Over 简写VO,即画外音,说话者在场景之外。

编导加诸画面上的叙述语,配音后即时画外音O S :脱话音(off sereen),指人物在场景内,但画面上看不到他,只能听其声音台词:标明人物的对白或独白音响:标明环境声音乐:标明所配的音乐备注:即编导需要特别注重的其他任何事情三.电视剧的故事及戏剧性1.听故事:集体无意识生命本能娱乐本能快乐原则部落诗藏族《格萨尔王传》瑶《盘王传》现代故事,娱乐产业的文化产品,提供故事性原则2.写故事:木乃伊情结古代三功——立德立功立言3.定义:在叙事学理论中,故事是具有因果关联的事件序列4. 戏剧性及三个构成要件“在剧作中,由人物自身的矛盾,人与人的性格或意志之间,人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发生的抵触或矛盾冲突所造成的悬念或激变。

”a 冲突要件b 激变要件c 性格要件冲突激变性格三位一体,三个层面是戏剧性故事所不可缺乏的连环条件四.场景意义及类型1.定义:场景是建立在特定时间与空间语境里的一个动作或动作系列,继承前后故事价值的传递与改变,成为电视叙事体系中的最基础的叙事单元。

2.意义:场景是影视剧最基础的叙事单元。

场景故事是整部电视剧的基本构件。

3.场景的目的是推动故事前进4.电视剧场景的“3要素1价值”空间要素原始空间假定空间虚拟空间场景空间的设计原则——叙述原则经济原则置换原则核心原则时间要素背景时间季节时间日夜时间故事要素·戏剧价值5.场景类型在一个事件序列中所起作用:过度场景重点场景核心场景场景的叙事是否具有冲突性:冲突性场景非冲突性场景场景的戏剧性强弱:戏剧性场景普通叙事性场景抒情性场景场景的动作与对白为主要叙事点:视听性场景对白性场景场景的内容与结构的开放性:闭合性场景开放性场景五.场景写作技巧1.场景的叙事动力来自戏剧性要求指推动场景向前发展的动力人物的戏剧性要求(人物在场景中需要实现的目标)2.如何使戏剧性需求具有戏剧价值A 某个人物所处的情景、条件或语境与戏剧目标的错位B 场景中人物目标的差异C 场景中人物目标一致或接近,但因误会起冲突3.场景戏,让受众心理历险受众心理为曲线,而非直线4.情景回归法操作方法:当人物起始做一件事时,中间被另一事件打断,当这个主体事件叙述完毕后,又转到起始事件流程:起始事件——情景1,打断事件——情景2,回归事件——变化了的情景1 作用:叙事结构缜密,富有戏剧性变化,叙事张力5.反俗套场景法反俗套空间反俗套时间反俗套情景6.场景反衬法即人物行动与场景具有某种相对立的特征(冲突性戏剧性悬念型)场景反衬法可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A 人物以相反的态度面对其所处的场景(大家都在着急的四处寻找,他悠闲地品茶)B 将人,物活动安排到某种某对立的场景里(处在热恋中的他们来到一个墓地)7.假动作法指人物虚晃一枪,让对方以及观众发生迷惑,形成某种悬念后再显出真相,让观众与对方有恍然大悟之感8.转身动作法即人物在转身离开后,又反转回来作出或发出某种戏剧性的动作、表情与话题9.潜文本法即通过表面的行动、表情或对白,暗含着另一种内涵与意义10.晚进早出的场景原则即入戏要早,出戏要晚原因:提高叙事密度叙事节奏叙事紧张感,避免冗余感拖沓节奏过慢晚进,避免拖沓啰嗦早出,勾起观众的悬念感期待感六.台词写作(一)1.定义:编剧替影视剧人物设计的话,要演员表演2.类型:对话(对白)自话自说内心独白3.意义:A 具有影视结构学意义,即台词是影视剧叙事流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是最为重要的链条之一B 台词是人物的机能。

影视剧人物必须具有两大机能,动作和台词。

通过台词,我们才能塑造人物,理解人物的动作,构建故事流程C 台词本身所具有的叙事魅力与美学意味4.功能:A 动作功能。

对话是语言的动作影视剧中,动作感强的台词充满叙事张力B情节功能。

叙事流程的一环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C 性格与心理揭示及人物塑造功能。

D 信息补足、呈示、解释功能5.叙事诉求:A 性格化。

台词符合人物性格口头禅惯用语强化印象B语境化。

不同人、不同语境,说不同的话C 动作化。

⑴说话时伴随着相应的动作,伴随动作常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⑵将信息补足、呈示、解释功能D戏剧化。

①人物之间的台词冲突性②某个人物自身的台词内部形成一定的矛盾与冲突,并具有相应的戏剧性价值③人物台词与动作的错位、反差6.文本诉求:台词的简约化台词风格的稳定化台词的节奏化(长短有致,富有节奏)七.台词写作(二)1.从能指所指看台词形态⑴能指即所指:说A即时A 一般情形下的台词形态⑵能指即所指A,亦指B “指桑骂槐”“一语双关”⑶两个能貌似相同指,但所指不同,两人说A,一人指B,一人指C2.从人物格局看台词形态一对多型:舌战群儒,该人物是场景的中心人物多对多型:七嘴八舌,缺乏中心人物,必有中心议题争吵场景一人主导型:独角戏,一人向众人宣传、演讲或说服团队对话型:常见形态,人物关系平等一人型:自言自语内心独白3.从叙事语态看台词:说服型暗示型描述型议题型抒情型4.台词的几种技法:A 答非所问式。

故意岔开话题理解错误B 意义歧解式技法。

C 抢话式技法。

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制造叙事悬念、制造台词的动态感D 偷袭式技法。

(风平浪静中单刀直入,惊愕不止)有意偷袭无意偷袭E 无厘头技法。

八.人物功能及扁形、圆形人物1.人物功能:行动功能衬托功能背景功能寓言功能道具功能情趣功能2.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扁形人物:依附着一个单纯的理念或性质而被创造出来的人物有时可能是单一的性格,多元化的性格特征圆形人物:必须在令人信服的方式下给人以新奇之感比较丰富的性格特征两者的根本区别:性格的变化3.扁形人物构建法许多电视剧是如此构建的,将剧中若干人物,尤其是主体人物、重要次要人物设置为性格恒定型,如西部片、情景喜剧的许多人物都是扁形人物。

性格永不变,按既定性格与行事原则去做。

4.圆形人物构建法随着事情的发展人物性格发生相应变化5.人物与戏剧性要求悉德·菲尔德:所谓戏剧性需求就是剧本中什么是你的主人公想要赢得的获得的和期望达到的目标戏剧性需求:引发戏剧冲突6.人物性格的变化性格恒定型性格变化型性格混合型特殊变化型假性变化型(隐性固定型)7.人物性格设计的原则鲜明化典型化制造记忆点原则符合社会心理原则8.人物性格设计的互补性、差异性9.人物体系的意义叙事构架推动情节人物构建、发生受众移情10.人物流程一:由主人公延展,再创造其他人物人物流程二:先一般人物,再扩展到其他人物,最后由主人公来统帅11.人物体系的开放性A 封闭型(稳定型)的人物体系:情景剧B 开放型(流动型)的人物体系《茶馆》C 半封闭型(更替型)《大宅门》12.对立型阵容的人物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