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引导学生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助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待事件,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态度。
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探
索
、
发
现
、
交
流
军事爱好组、海军观察组、科技人才组四个大组,每组研讨一项举措的影响,各大组又
以四人为小组,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主要发言人。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41页的文字和史料实行讨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在知识方面,对本节内容比较陌生,了解不多。在理解方面,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不发达。在学习兴趣方面,因为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记住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主要时间,记住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兴办的主要企业,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
渠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使用
多媒体网络(微课)程设计方案
课 题:洋务运动版 本:川教版学 科:历史年 级:八年级课 型:初中新知识常规课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课为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6课《洋务运动》,共三个子目:一、洋务派的出现;二、近代工业的创办;三、洋务运动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把握本课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我把本课归纳为三个主题:主题一、洋务运动的出现;主题二、洋务运动的内容、主题三、评价洋务运动。
第6课 洋务运动
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派出现的背景、代表
2、洋务运动出现的目的、时间、口号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前期: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后期:开办民用工业
(3)筹建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
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洋务运动的破产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 前
推荐一些与李鸿章相关的书籍给学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的历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洋务派兴办的军用,民用企业
2、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对李鸿章的兴趣;如何组织好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及“我看李鸿章”的辩论
四、教学设想和媒体环境构思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拓
展
、
延
伸
、
训
练
1、学生当堂完成“练一练·选择连线”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安庆内军械所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福州船政局
2、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自我测评]。
3、鼓励学生自选《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10页练习题剩余部分实行练习。
分析、交流。
记下作业,课后完成。
收集并阅读相关李鸿章的一些文章
导 入
介绍李鸿章
讲述李鸿章相关的史实或故事
洋务运动的兴起
(背景、时间、代表人物等)
展示李鸿章的言论
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及主题:学习西方技术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展示李鸿章洋务成就
归纳出洋务运动前期、后期办军工、民用企业及兴办近代教育、办海军等内容
历史想象活动
组织“洋务时代的我”的活动
1、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而它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兴起的?(内外交困:教师可点拨清朝面临的内忧: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外患:民族矛盾激化--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3、什么是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这的自救运动)
观看图片
了解照片蕴含的历史信息
听、了解、思考。
[视频出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古老中国的大门在工业文明的轰击中被打开。
课件播放记录片《黄海战役》片段。
出示课题:《洋务运动》
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缩短历史和学生的距离;以设问的方式,激发探究欲望。
基
础
知
识
一、“自强”与“求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设计一系列练习题,由学生自己先在课本上做读书标记,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补充订正,接着当堂实行“接龙”活动。(第一个学生由教师指定,其余由答对的学生选择自己准备考察的对手,答错者不得分,答对者得分并有权提问一个同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度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及利用信息对相关问题实行分析和论证的水平。
通过组织学生对相关李鸿章的原始资料实行分析,让学生明白洋务运动前后期主要的内容,通过组织学生想象“洋务时代的我”,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水平和口头表达水平;通过组织学生评价洋务运动和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全面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辨水平。
(3)利用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及史料实行分析,提升获取历史信息的水平及分析、评价问题的水平。
4)比较异同。注意区别民用企业和军用企业的异同点。
二、学习探索: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人说洋务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还有人说洋务运动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你同意那种说法,为什么?)
(媒体资源作用
参与“洋务时代的我”的活动
洋务运动的评价
组织学生讨论“洋务运动之我见”
讨论并评价洋务运动
评价李鸿章
介绍李鸿章三种角色相关史实,以此为基础组织“我看李鸿章”的辩论
以史实为据,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反驳与自己持相反意见的同学
九、教学反思:
本课由李鸿章这个“中国近代化第一人”贯穿全课,对由历史人物导入历史事件这个方式不失为一种尝试,比较有创意。在还原历史氛围方面,大量使用了原始历史资料,体现了一种对历史原真的尊重,对学生的资料分析水平,阅读水平均是一种培养。在“洋务时代的我”的历史想象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气氛。在对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的评价中和对李鸿章的辩论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一种争鸣的气氛中结束本课,培养了历史思辨的水平。
4、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前期“自强”——军事上,后期“求富”——经济上)
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洋务派实行了那些实践活动?(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本部分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实行归纳,并配以相对应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交流看法。
各抒己见,教师引导
制作的ppt课件
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缩短历史和学生的距离;以设问的方式,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度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相关信息对问题实行分析论证的水平。
在介绍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时,要讲清这些民用工业的特点和作用
美中不足:以人物带事件的讲述中老师要强调洋务运动乃洋务派所为,别因强调了李鸿章而造成了学生对洋务运动即李鸿章的错觉。
教与学策略
1、师生互动交流法。
2、说、评、议结合法。
3、系统知识归纳法。
4、中外历史联系法
教与学方法
一、教学引导:(1)抓要素。对“洋务运动”这个知识,能够指导学生从时间、背景、目的、代表、指导思想、内容、失败原因与教训、性质、影响等十个要素来学习,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2)抓住主线。“中体西用”这个核心思想提出、使用、成效。
训练综合分析水平,提升理解。
六、学习评价反馈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
2、评价内容:
①课堂提问( )
①学生的观察水平:
②学生表现力( )
②学生的分析水平:
③学生建议( )
③学生的合作水平:
④学生自主测试( )
④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
⑤合作完成( )
⑤其他:
⑥其他( )
七、板书设计(根据课堂自定)
八、教学流程图:
二、洋务运动的结局及评价(1)结局:破产(2)、评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通过了解洋务运动中近代企业的创办,新式海军的建立,新式学堂的设立和留学教育的开始,培养学生求实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师结合洋务运动的实践活动以及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等史实,引导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小结,对洋务运动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水平也会得到更大水准的锻炼和提升。
五、教学程序设计(环节与标题自行科学设定)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资源)支撑
课程理念
引
导
开 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舰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使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题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