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重点:一、管理及其体育管理的定义?1、管理的定义: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决策、组织、领导、创新、控制等职能,以有效果和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体育管理——体育管理就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性质、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的职能: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组织:根据组织的目标、战略和内外环境设计组织结构,并为不同岗位配置人力资源的过程。
领导: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以推动其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控制:衡量和纠正下属活动,以保证事态发展符合计划要求的过程。
管理的性质。
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社会化生产中的协作活动需要管理,与具体的生产方式和特定的社会制度无关。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法选择的技巧性。
三、学习管理学(体育管理学)的意义何在?⑴、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体育时间的指导.⑵、能促进体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程,是提高体育管理效率,取得更大效益需要. ⑶、能够增强体育管理者自身素质,提高决策和管理能力.四、管理学和体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管理学:一、人本原理二、激励原理三、能级原理四、系统原理五、权变原理六、效益原理。
体育管理学: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动态原理。
五、现代体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何?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1、体育管理的概念。
体育管理就是指体育管理行为的实施者,通过采取管理和体育的方法,以实现体育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创造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各种体育资源的合力作用,实现既定体育目标的过程。
2、体育管理学的性质。
P9~11⑴、是一门具有双重属性的交叉边缘学科. ⑵、是一门综合性科学⑶、是一门软科学.3、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P7~8⑴、学习体育管理学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体育时间的指导.⑵、能促进体育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程,是提高体育管理效率,取得更大效益需要.⑶、能够增强体育管理者自身素质,提高决策和管理能力.4、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P13~15研究对象: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体育管理的本质和结构。
研究方法:1)科学实验和调查统计的方法;(2)比较研究的方法;(3)历史的研究方法;(4)理论的研究方法;5、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P18~24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动态原理6、学习研究体育管理原理的意义。
P25(1)提高体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2)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3)快速找到解决体育管理活动的途径和手段。
7、体育管理基本职能的概念。
P27~43决策职能:在管理中一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或目的,在预测基础上按照最优化要求,选择方案或策略,进行实施的过程创新职能:组织正视系统的变化,并有效地做出反应,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8、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P89~92(1)继续推进体育行政管理机构改革。
(2)推进体育事业单位改革。
(3)推进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4)推进体育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5)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中国奥委会的作用。
(6)深化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
(7)调整社会力量办体育,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8)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
9、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P62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总称,是实现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10、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
P63~64⑴、国家的政治与经济体制⑵、国家经济发展程度⑶、民族文化与传统⑷、体育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程度11、体育管理体制的类型。
P65~69(1)政府管理型(集权型)代表国家:苏联。
古巴,朝鲜。
(2)社会管理型(分权型)代表国家:美国。
意大利。
(3)结合型(混合型)代表国家:德国。
英、法、韩国。
12、举国体制。
P71~74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政府领导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是属于结合型的管理体制,在我国曾一度发展为典型的政府型管理体制。
特点:a 政府行使几乎全部管理职权 b国家承担绝大部分经济义务 c 行政手段是主要管理手段 d举国体制变现出较强的应急性。
对举国体制的评价:a 建立举国体制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体育的人民性。
b在实现方面,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体育管理体制方面的体现。
C 在历史上。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长期处于政治分裂与混乱,经济上又屡次频临崩溃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治理国家,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因而是必要的,实际上也是相当有效的。
d 我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举国体制。
E 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竞技体育现行的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随着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主义转型,举国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主要是关系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效益不好、人才流动不畅、体育事业发展后劲不足。
F 然而可喜的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认识,我国新时期体育的举国体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1、学校体育管理的概念。
P97是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的作用,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过程及其内外部各种因素与环境条件,所进行的计划,实施检查一系列综合活动2、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P98~101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综合性、阶段性。
原则:民主化原则、科学化原则、责权对等原则、重点突出原则、创新原则。
3、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P108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进行方式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4、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P103~130(1)转变学校体育指导思想(2)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完善(3)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管理(4)学校体育文化营造与丰富5、学校体育管理保障体系。
P130~140(1)体育师资队伍管理(2)体育经费管理(3)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管理(4)学校体育科研管理(5)体育信息资料和档案管理6、运动训练管理特点。
P156~157全面性、系统性、动态调整性。
7、运动训练管理的概念。
P154运动训练管理——是指管理者遵循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运用有效手段、方法、为不断提高功效,实现训练工作目标,而对运动训练系统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综合活动过程8、运动训练管理的运作方式。
P159~163(1)社会化的运作方式(2)结合型运作方式(3)政府主导型运作方式9、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组成因素。
P155~156(1)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组成因素:人、财、物。
10、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
P190~193(1)设置科学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2)制定科学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方案(3)改革和建立起教育系统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4)改革竞赛制度,使‘体教结合’变成实际(5)强化竞赛管理“法制化”程序(6)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校内激励机制(7)强化教练员队伍管理(8)正确处理社会资助中的各方利益关系11、体育赛事的特征。
P201~202竞赛性、文化性、项目性、市场产品性、目的的综合性、庞杂性。
12、运动竞赛于体育赛事的特征。
P201竞赛性、文化性、项目性、市场产品性、目的的综合性、庞杂性13、体育赛事的价值。
P202~204竞技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教育价值。
14、运动竞赛管理。
P233~240竞赛委员会、运动竞赛计划、制定竞赛规程、报道,注册,住宿,训练、技术会议、场地设施布置,兴奋剂检测、运动竞赛的过程管理。
15、社会体育管理的特征。
P257~258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对象;管理组织的复杂性;管理时间的不定性;管理空间的广阔性;管理环境的差异性。
16、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的管理。
P277~283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的投资;商业型健身俱乐部投资规划的步骤;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的基本内容。
17、体育产业的概念。
P307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总机。
18、体育产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P330~331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法律为保障;注重各种经济方式的灵活运用。
19、体育产业化。
P307~308体育产业化——是指改革体育体制,使体育成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的新机制,使体育由事业型、公益性向经营性转变,使其能够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劳务。
体育产业化的核心: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合理运用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手段来办体育,这也反映了体育产业发展必须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把我国的体育事业从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观念、手段和做法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一致的轨道上来。
20、体育产业开发的意义。
P312~315⑴、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⑵、缓解下岗压力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⑷、拉动内需扩大消费⑸、合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21、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P317~318政府管理职能的缺位与错位;产业政策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手段推动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市场发育不均衡。
体系不成熟。
22、你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有何看法?依据何在?一、我国体育产业现状起步晚,进步快,有潜力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特点。
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初创阶段。
1.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体育产业主要有: 体育用品经营业:经营各种体育项目的用品、运动服装、器材体育用品制造业:包括各种体育项目器械、器材的制造及运动服装、用品、用具的制造业; 体育场馆设施经营业。
2.体育信息业:包括电视、报刊杂志、书籍、厂‘告等。
3.体育旅游、探险业:其中包括登山、漂流、洞穴探盆、汽车、摩托车拉力赛,自行车旅游等。
雌.体育比赛、表演业:通过举办各种国内外体育比篡:出售门票,收取赞助费用,实物,出售有关比赛标志,纪念品获得经费。
5.体育保健食品,运动饮料制造业:6.体育技术,技艺培训业:通过办各类运动项目学林,办各种类型培训班收取经费。
7.体育金融业:体育发展基金彩23、信息的性质。
P351~352客观性、传递性、可加工性、效用性。
24、体育信息服务。
P371~372文献服务、咨询服务、网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