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观doc

秦观doc

这一讲我们来介绍苏轼在词的方面成就最高的一位学生——秦观。

01:00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但是他的词的风格与他的老师苏轼却完全不一样,他不在诗化的这一范围内,我们称秦观为“婉约之宗”,也就说是婉约词创作的大家。

秦观的文学创作活动离柳永已经有数十年时间,他的词不接受苏轼(词)的影响,却是接受了柳永词风的影响。

01:30是沿着柳永开辟的创作道路前进的,秦观他的慢词和小令的创作都非常出色。

他在柳永之后成为婉约词的大家,慢词创作的大家。

秦观的文学创作沿着柳永开辟的道路前进,受柳永词风影响,他创作的慢词和小令都非常出色。

一、秦观的生平与个性02:00我们先来看秦观,初字太虚,后改字少游,扬州高邮人。

据说秦观早年也十分豪隽,性格也比较豪迈。

喜欢读兵书,喜欢读军事著作,慷慨有报国的志向,也想为国家在平定外来的入侵之敌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02:30秦观是宋神宗熙宁十年,也就是1077年到徐州去见苏轼,第二年他写了《黄楼赋》,苏轼对秦观的文才非常称赞,称赞秦观“有屈、宋才”。

屈是屈原,宋是宋玉。

说他有屈原、宋玉那样的才华。

03:00后来,苏轼还特别写信给王安石介绍秦观的诗歌,王安石在回信里边也称赞秦观的诗歌写得:“清新妩丽,鲍、谢似之。

”“公奇秦君,口之而不置;我得其诗,手之而不释。

”——北宋·王安石《淮海集》像鲍照,像谢灵运。

而且王安石对苏轼说:03:30意思是你喜欢秦观,嘴巴上不停地表扬他,我得到了秦观的诗,也喜欢得拿在手里不愿意放下来。

秦观的诗歌,苏轼、王安石都非常赞赏、喜欢。

秦观在元丰元年和元丰五年曾经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上。

04:00没有考上的原因或许与秦观他这种政治立场有关,秦观他一生作为苏轼的学生,他的政治立场完全跟苏轼是一样的。

是旧党的政治立场,所以在元丰元年和五年新党当政的情况下,秦观的考试就不容易考上。

在苏轼的鼓励下,元丰八年(1085)他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04:30到了元丰八年,宋神宗已经去世了。

这时候旧党开始当政了,秦观这一年考上了进士。

转眼到元祐初年,旧党得势以后,朝廷改了,就都是旧党人士了,秦观的恩师苏轼也被召回朝廷,得到重用,苏轼回到朝廷第二年立刻“以贤良方正”的名义向朝廷推荐秦观,05:00这时候秦观因为有病,不能出来做官。

到了元祐三年,秦观才出来应“贤良方正”考试,这是一种为特殊人才而设置的一种特科考试,专门为了选拔已经做了官的这种精英人才的。

秦观这时候写了《策论》50篇,但是这次考试,秦观没有考上,05:30一直到元祐五年五月,秦观才再度到京师,出任太学博士等官职,还有做校正秘书省书籍,后来升到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参加修《神宗实录》的国史。

当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都在京城,和秦观一起成为苏轼门下的学生,人称“苏门四学士”。

06:00这个称号就是那时候来的。

到了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得势,苏轼等旧党人物纷纷被贬官,苏轼的门下也受牵累,秦观受到牵累就离开了京城,出去做杭州通判。

以后连续被贬官,一直被贬到非常南端的雷州,06:30就是今天广东的海康县。

到了徽宗即位,新旧党缓和了一点,被贬的旧党都纷纷得到赦免,回来。

秦观也复官,又想回到中原,但是在回归的途中在藤州去世,就是今天的广西藤县。

去世的时候是52岁。

07:00秦观做人和写词,都有女性化的一面,在委婉隐约的词境开拓上,秦观词的艺术技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情感非常深,与苏轼亦师亦友,苏轼既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朋友,关系非常密切,07:30政治上的立场他们也完全一致,秦观因此也在政治上遭受了许多不幸,但是苏轼、秦观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苏轼面对挫折,乐天知命,旷达不羁,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了信心,苏轼虽然暂时也有过消极思想,但从来不颓唐。

08:00秦观则不一样。

他年轻时曾经一度“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就是说年轻的时候,一段显得心胸比较豪迈,也有这样的诗和词的创作。

但是秦观这个人性格总的偏于柔弱。

他写的诗歌也显示出他做人柔弱的一面。

我们以前提到诗和词的创作不一样,08:30有些词人他写词可以写得很软媚,很婉约,但是诗就写得刚健有力,包括像女词人李清照这样的都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这样掷地有声的诗歌来。

但是我们再来看秦观的诗歌,秦观的《春雨》诗是这么写的:春雨北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09:00写春天的时候,下雨打雷的那幅情景,芍药花被雨水打湿了以后就像含着春天的眼泪一样显得含情脉脉,而蔷薇花被雨打湿了以后就是软软地垂挂下来,显得女子婀娜无力的样子,09:30这首诗的格调和婉约词非常接近。

所以当时的人们就认为说秦观的诗像词,苏轼的词像诗。

秦观反过来是诗像词,比如当时的人评价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南宋·敖陶孙《臞翁诗评》说秦观的诗歌就像时髦的女子在春天里边行走一样,姿态很优美,很艳丽,10:00但是比较婉约、比较软弱。

陈师道也引了当时流传的话这么说的:“秦少游诗如词。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始知渠是女郎诗”,——金·元好问《论诗绝句》清代的元好问对秦观的诗也是这么评价的,说:就是说秦观的诗歌写的是女孩子的诗歌。

所以说秦观这个人的性格中是偏于软弱,偏于女性化。

10:30秦观在遭受政治上的打击以后,就缺少苏轼那种广阔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念,那种深重的哀愁就长期地包围着他,让他而难以解脱。

一经打击,秦观就无法摆脱痛苦,就会沉沦下去,他的歌词里面也时常流露出一种绝望的哀伤。

所以,在词的创作上,他走着和苏轼不同的道路。

11:00他更多地接受了晏殊、欧阳修、柳永的影响,创作出忧伤哀怨、缠绵悱恻的言情词。

写这些词他非常得心应手,而且秦观这个人感情特别细腻,对外界景物和外界事物的感触也特别的敏锐。

他经常能写出一种纤细幽微的情感境界。

11:30虽说这是秦观做人和写词,他有女性化的一面,在委婉隐约的词境开拓方面,秦观词的艺术技巧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秦观成为婉约词的一个集大成的词人。

12:00.秦观词表现出的特质是:把自己做官、仕途上的失意痛苦,融化到对女子思念的艳情里面去写。

那么我们来介绍秦观的词。

秦观词它有一个特质:就是二、“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12:30这是清代人对秦观词的一个评价。

说秦观能把自己做官、仕途上的一种失意的痛苦,融化到对女子思念的那种艳情里面去写,这叫“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我们看秦观的一生,大致是在不得意中度过的。

13:00他晚年屡遭贬谪,在各地漂流,处境凄切,前景黯淡,这就不用说了。

就是元祐年间他的老师苏轼得到重用,把他推荐到朝廷的时候,在这种旧党得势的时候,秦观的处境也不好。

当时苏轼由于太耿直,在朝廷里同时又得罪了旧党里的人物,就形成了当时的“洛”、“蜀”、“朔”党争。

13:30旧党里的许多人物认为苏轼又有才华又耿直又得到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的信任,就怕苏轼出来做宰相。

所以他们要把苏轼攻击走,不让苏轼在朝廷立足,他们攻击苏轼的理由非常多,其中一条理由就是抓苏轼学生的毛病来攻击苏轼。

所抓的大多数是秦观的毛病。

因为秦观写一些男女艳情词,14:00人们认为这就是品德行为不好。

我们翻开当时的史料记载,秦观喜欢与歌妓来往,喜欢创作艳情词,都成为苏轼的政敌攻击秦观和苏轼的把柄。

比如说,元祐五年五月,秦观刚刚到朝廷得到任命,苏轼的死对头,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朱光庭就向朝廷奏言:14:30“新除太学博士秦观,素号薄徒,恶行非一。

”——北宋·朱光庭《长编》这个朱光庭是程颢的学生,苏轼跟程颢吵架了以后,朱光庭跳出来为他的老师辩护,为了维护他的老师就非常恶毒地攻击苏轼。

朱光庭跟苏轼还是同年进士,他攻击苏轼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拿来做理由。

秦观元祐五年刚刚到朝廷做官,15:00他就抓住这条理由,说秦观向来被称为是道德品行败坏的人,他所做的这种种坏事,不是一件能够说得清楚的。

秦观遭受这样的攻击,而不仅仅遭受这样的攻击,这些攻击还拿来作为攻击他老师苏轼的一种炮弹。

你想秦观他心情是怎么样的,非常难受。

15:30所以秦观在旧党当政的时候被攻击,在新党当政的时候被贬谪。

所以他仕途上非常地不顺。

在这种党政的夹缝中始终受气,秦观在一生做官中大多数时间里都显得抑郁寡欢,忧伤悲苦的情调成为秦观词的主旋律。

16:00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读秦观的词里边基本上是一种感伤的、忧伤的、悲苦的情调。

而很少看到一种欢乐的情景的描写。

所以清代人称秦观和晏几道是“古之伤心人也”晏几道我们说过,他家境中衰,做官越来越不得意,晚景凄凉,所以是“古之伤心人也”。

16:30秦观做官也曾有过一段时间的顺境啊,我们仔细对照起来知道,他在顺境中也不顺。

所以他也是“古之伤心人也”。

秦观的词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身处逆境的各种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