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设施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摘要: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依靠经济实力的支撑,更离不开合理的、科学的基础设施的设计规范。
下面本文将结合某地区的建设发展经验,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等进行具体论述。
关键词: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发展;abstract: city development requires not only rely on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the support, but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reasonable, 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 design specifi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a region’s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ity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city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problems, city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1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及重要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主要针对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六大系统、九个专项规划而进行的,具体来说主要是六大系统指信息系统、水网系统、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和防灾系统。
城市道路交通、给水工程、燃气工程、通讯工程、排水工程、供热工程、供电工程、环境卫生设施工程以及防灾系统工程则归属于九个专项规范中。
在城市基础设计的规划过程中,应首先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进行,要低城市各工程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施工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合理的规划布局,保证各项工程建设的供应源得到切实落实。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抓好了可以为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经济起飞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
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某些区域开发的成功,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这些年的超常规发展,中国的基础设施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全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
然而,由于过去基础薄弱和历史欠账多,中国基础设施的某些瓶颈制约因素仍未消除。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新跨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更加紧迫2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的规划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项目的制定过程, 而在实际规划工作中,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 往往不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即使制定了规划也缺少严格的方案评选过程, 一般仅凭借设计人员从业多年积累的知识、经验及其设计意图根据某一规划的具体要求, 做出设计方案。
这种设计方式解决小规模、复杂程度不高的优化过程是有效的, 但对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的工程规划, 就显得有些乏力, 并由此带来了一些问题, 有些隐患, 由于时间的推移显得尤为明显。
例如,在具体工作中,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 为了赶工期, 采用了施工现场边设计、边施工的做法,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区天然气中、低压管道的敷设任务, 为全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作了一件实事、好事。
近几年, 随着城市建成区的规模不断扩大, 路网覆盖率的不断增加, 每年都会有新建、扩建道路的任务, 在某一段道路的施工中, 就发生了挖断天然气管道的重大事故, 这时我们才发现当年埋设天然气管道时, 由于施工要求时间紧, 竣工后也没有绘制一套完整的天然气管网竣工图, 并且当年参加施工、建设的人员, 由于人事调动或时间的关系, 已无法回忆起当年所敷设的天然气管道的确切位置, 进而导致建设过程中对原地下工程管线的破坏, 这就给城市建设和居民正常生活带来隐患, 并且给以后的工程规划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鉴于这种混乱的情况,政府在建设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投资数千万元, 用于地下管线的探测工作,以摸清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3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与管理3. 1 城市规划编制的目的城市规划编制的目的是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 使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及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的按照既定规划进行, 即通过依法行政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把制定的规划逐步变成现实。
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由于其具有的依附性、特殊性、复杂性, 使实施工作成为一个综合性概念。
鉴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所具有的不可预见性和历史性, 实现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与发展既要靠政府的公共投入, 也要靠商业性的投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 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一般期限为 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但是有些单位出于对开发基金投入的考虑, 不按各项工程规划的要求进行设计, 只考虑满足近期建设或者要开发项目的工程需求, 管网的敷设总是落后于规划建设的发展, 缺少地下空间的长期集约利用和开发, 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现象, 城区道路在不断的拓宽,新建不久的道路被重新开挖, 撤换不能满足需求的旧管道, 敷设新的工程管线, 造成有限的城市建设资金重复使用。
在基础设施规划的管理方面, 由于各类工程管理部门权出多门, 各司其政, 管理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 加上缺少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以至于地下管线档案资料不全, 格式不统一, 内容残缺不全, 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 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解决, 就有可能再次出现对地下管网进行新一轮的探测, 这是我们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可喜的是我们也看到了按照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受到政府的干预和直接控制,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政府通常是基础设施的主导决策部门和产业拥有者。
基础设施服务从定价到供应都受到政府的约束。
尽管如此, 基础设施的实施和管理质量普遍不佳, 存在诸多问题:1)缺乏竞争机制。
由于基础设施各个主管部门多年形成的自然垄断性, 基础设施的提供通常是在不存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由于基础设施的公共性, 没有把基础设施的提供看作是对消费者需求做出反映的一个服务行业。
2)近期利益驱动。
开发项目的经营有一定的时间阶段性, 开发企业追求的是开发期内的经济效益, 所以往往不能客观的理解城市长远发展目标, 总是趋于尽量地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和城市资源,而不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城市长远发展可能付出的代价。
3) 对基础设施的忽略。
市场不能保障社会基础设施的充分发挥, 城市的基础设施涉及社会的整体利益, 但是往往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或效益很低, 所以难以用利润刺激市场的活动和投资。
4) 资金匮乏。
基础设施的经营企业, 不重视内部管理和生产效率, 缺少扩大再生产的动力, 对政府补贴依赖心理严重。
3. 3 解决方案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而且根据目前的条件要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假以时日, 但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同于其他商品, 它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 它是为全社会、全体市民提供服务的, 不能拒绝任何使用者的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基础设施的实施与管理实际贯穿在对其经营与服务的全过程。
1) 对那些存在自然垄断条件的专有设施进行时限性竞争投标,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责任制, 通过协议和合同明确所有企业、有关人员的权、责、利, 使之改进经营理念。
2) 通过出让某些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有偿出让某些基础设施的经营权, 以及采用 bot方式(即让非政府部门来投资建设, 并在一定期限内经营某些城市设施, 经营期满后再将有关基础设施交给政府部门 )。
3) 加大宣传力度, 使各级政府及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实施、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听政会制度, 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
强制实行基础设施实施、管理的终身制, 对不符合城市规划法的建设项目要坚决予以纠正。
4 结语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正经历着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结构性的变化, 必然会给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实施和管理带来深刻的影响, 同时还会出现新矛盾和新问题, 探索在新的体制背景下, 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 为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城市问题的解决做出科学的论证并制定可行的城市长远发展规划, 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及公众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1]肖明滋;叶剑平;;走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实现城乡统筹[j];中国房地信息;2010年02期[2]郝翠;李洪远;孟伟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对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