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主题班会(共50张ppt)
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主题班会(共50张ppt)
42%
速度最快的区段是
56%
20分钟、1小时、24小时,
64%
分别遗忘42%、56%、66%。
66% • 2—31天遗忘率稳定在
72%
72%—79%之间。
75%
79%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 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途 径 作业
作业的目的
审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巩固检验自己
复习的方法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
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 d、看参考书。这是补充课外知识的好方法。 e、补缺补漏。系统掌握知识结构。 f、循环复习。
• 人人都梦想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就是说, 我们渴望有惊人的记忆力,尤其对我们学生 而言。可我们对记忆了解了多少呢?
三、适时休息是提高记忆力的润滑剂。
20
遗忘规律:
• 艾宾浩斯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是第一个从心理学 上对记忆进行系统实验的人。
•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对记忆的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 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从什么时候 开始遗忘的?怎样减少遗忘?何时复习效果最佳?
•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 半”。
• 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 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 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启发:
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 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
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l.记忆要有明确的目的。 2.记忆要有浓厚的兴趣。 3.记忆要有高度的注意力。 4.记忆要遵循规律,及时复习。 5.记忆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6.记忆要有科学的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1、今天,我充分利用时间了吗? 2、今天,我上课积极动脑了吗? 3、今天,我作业独立完成了吗? 4、今天,我的班级任务认真完成了吗? 5、今天,我主动帮助同学了吗? 6、今天,我不懂的问题解决了? 7、今天,我做了无效劳动了吗? 8、今天,我爸妈正在干什么? 9、今天,我做了对不起集体的事吗? 10、明天,我怎样去改变自己? 每天晚自习前认真反思上述十个问题。
(作者华罗庚)
• 实例:十个要记的词: 假设,支持,反对,评价, 自下而上,推理,逻辑,前提, 结论,思维变迁
方法一:
• 总统先生:假设所有支持和反对我的人都能给予 我公正的评价,那么全国自下而上都会理解我。 我们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前提是进行正确的逻辑 推理,而不要去思维变迁。
•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 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
二、谐音记忆法
把无意义的学习材料以奇特的编码方式赋予特别的 意义,引起趣味,产生记忆的愿望。
比如: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1492(医师救儿) 马克思的生卒年份:1818—1883(马克思一爬一爬,
一爬爬到山顶就去世了)
毛泽东的生卒年份:1893—1976(毛泽东一爬就散, 但依旧其乐无穷)
圆周率π的记忆
• 通过遗忘规律可以一目了然。
遗
80
忘保
曲 线 示
持
60
58.2
44.2
量 40
35.8
27.8
意
20
25.4
图
1
23
4 5 6 天数
遗忘曲线
间隔 20分钟后 1小时后 8小时后
1天后 2天后 6天后 31天后
记忆 58% 44% 36% 34% 28% 25% 21%
遗忘 •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
第二,尽量利用形象记忆,譬如利用美好形象、奇特形象、 愉快形象等的积极作用增强记忆,而且要对抽象的事物, 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它们人为的形象,这种形象 越离奇越有利于记忆,这就是使抽象事物具体化的过程。
记忆高潮
• 一般而言,人的大脑有四个记忆高潮。 • 清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休息,此刻学习一些难记忆而
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 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 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 低。的学习材料,通过联想使其与 具体形象、具体场景联系起来。 比如: 一个穷人画家在他的石头房子里看电视,电 视里正在播放F4出版小说的新闻。突然, 大风吹开了房门,一只老鼠奔跑着进来, 穿过画布,来偷吃他的酸奶。
英文单词dusk、evening、night都是表示“晚 上”,但具体的时间段又有不同。Dusk表示 “傍晚”,evening表示“晚上”,night表示 “夜里”。
33
• arise 1.升起,上升 2.产生,出现 • rise 上升;升起;上涨;升高;增加 • raise 1.举起,抬起 2.增加;提高;提升 • praise 赞扬,称赞 • precise 1.精确的;准确的;确切的 2.明确的;清晰的
又必须记忆的东西较为适宜。这是第一个记忆高潮。上午 8点至11点是第二个记忆高潮。此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旺 盛,精力充沛,大脑具有严谨而周密的思考能力。第三个 记忆高潮是下午6点至8点,不少人利用这段时间来回顾、 复习全天学习过的东西,加深记忆,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睡前一小时,是记忆的第四个高潮。利用这段时间对难以 记忆的东西加以复习,不易遗忘。
听课
a、做好课前准备。 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
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
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爱讲话等一切干扰都要靠 理智来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 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 解积极思考。结论由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 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五、组合记忆法
对于记忆材料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将其组合成 新的单位以减少数量,记忆效果较好。 但这个组合,最好是 7±2。 比如:
18 64 93 77 14 19 36 48 52 49 57 86 24 73 21
六、关键特征记忆法
无论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形象的细节,都可 以找出关键特征减轻记忆负担。 比如: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 价物的商品。
五天的学习加上整两天的玩相当于白学.
一、每天保证充足睡眠 二、学习要全神贯注 三、坚持每天体育锻炼 四、学习要主动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 学融洽相处。
六、注意积累和整理资料
要努力强化学习的目标
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 鼓励,从而增强自信
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 败和屈辱的精神。
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
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 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 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 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19
一、兴趣爱好是提高记忆力的前提条件 二、理解与复习是提高记忆力的金钥匙。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有两个条件:一是在头脑中建立联系或联想, 达到理解。理解的东西才能很好地记住,因为理解的实质是建立 起各知识点的广泛联系,这样,在记忆时就可以“顺藤摸瓜”, 由此及彼,记忆效果当然比单纯重复的要好。二是这种联系要加 强,加强联系靠复习。经常复习就能记得牢。一次记忆的内容, 如果完全不复习,头脑里几乎不会留下任何记忆的痕迹。理解与 复习结合起来,就会增强记忆力。
九、口诀记忆法:比如二十四节气可以编成下 面几句话,“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 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更寒。”
九、图表记忆法 十、口诀记忆法 十一、提纲记忆法 十二、分割记忆法
……
记忆要领
第一,要尽量全面领会记忆材料的意义。对于没有意义的材 料,或者没有内在意义联系的一组材料,应该设法赋予他 们人为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与人的关系密切,越富有情 感色彩越容易记,这就是使材料意义化。
红, 发亮 • fresh 新的,新鲜的
四、归类记忆法
对于系统的知识,人们不易忘记。 • 比如:如果要记忆下列10种物品:
猫 帽子 小狗 挂钟 桌子 衣柜 眼镜 鹦鹉 鞋子 戒指
• 如果使用反复背诵的强记固然是一种方法, 可是往往过不了多久就会忘了。为了便于 记忆,我们可以把上述的10种物品先加以 分类,比如:猫、小狗、鹦鹉是动物;帽 子、眼镜、鞋子、戒指是穿戴在身上的东 西;挂钟、桌子、衣柜则是家里的摆设。 把这些物品一一加以分类之后,就很容易 记忆了。
• 3.14 15 9 26 5 35 897 932 384 626 •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 433 8327 95028 84197 16939 937 • 死珊珊,霸占二妻。救我灵儿吧!不只要救妻,一路救三舅,救三妻。 • 51058 209 74944592 307 • 我一拎我爸,二拎舅(其实就是撕我舅耳),三拎妻。 • 816 406 286 208 9986 • 不要溜!司令溜,儿不溜!儿拎爸,久久不溜!
树立学习的目标
路曲心直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
预习 听课
作业
复习
预习
• 在浏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 • 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 • 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
看不明白,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 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期待的 心理可以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 意力。
18
快速记忆——高效的捷径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 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 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 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