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7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

2013-2017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

2013-2017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2013送丁琰序(宋)曾巩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

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

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

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

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

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

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

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

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

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

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

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

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

噫!奚重而不更也?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

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

”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

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

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

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

于令也,得人矣。

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

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堪:胜任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诬蔑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防备D.南城之政平平:安定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皆可为材且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C.人愚也,则愚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分)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2) 奚重而不更也?(3分)2014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性所多也多:超过.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振发:显扬..C.宜其司当代文柄司:职掌.D.皆可征于集征:验证.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随人而问章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3分)(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4分)2015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

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

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

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

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

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

饥者饱,坏者筑。

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

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

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

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

’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

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坎儿置之屋壁坎:挖洞B.当涂兵之冲冲:突袭,冲击C.侯下车下车:读到任D.力不赡耳瞻:足,狗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子之恭也将有以为也B.及冬,则有边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颐指而办吾尝跂而望焉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夫晋,何厌之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4分)2016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欲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扁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