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件


人物形象
导思1.曹刿和鲁庄 公分别是怎样的人?
论战
导思3.曹刿是如何 向鲁庄公论战的?
关键词: 政治远见
论战
人物对话
导思2:曹刿和鲁庄公 的对话体现N了曹刿 怎样的军事见解?
感悟
导思4:长勺之战的 胜利给了我们什么 启示?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国军队大举攻打鲁国。庄公准 备派兵迎战。曹刿(听到这个 消息后)请求拜见(庄公)。
原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注释: 其:代词,他的。 乡人:同乡的人。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政的人。 之:代词,指应战这件事。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目光短浅。 见:拜见。
1
20 曹刿论战
编 年 体 史 书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 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 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 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 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 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 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 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 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6.必以情 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7.忠之属也 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今义:忠诚
8.可以一战 古义:两个词,意为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 或能够
9.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10.弗敢专也 古义:独自占有;今义:集中在一件事上的
(三)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名词 故逐之 所以,因此,连词 2.从:民弗从也 听从,服从,动词 战则请从 跟随,动词 3.之:肉食者谋之 这件事,代词 小大之狱 的,结构助词 公与之乘 指曹刿,代词 公将驰之 指齐军,代词
4.以:何以战 用,靠,介词 必以情 按照,介词 必以分人 把,介词
5.请:曹刿请见 请求,动词 战则请从 请允许,动词
6.信:小信未孚 信用,名词 必以信 诚实,名词
7.安:衣食所安 养,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敢轻吾射 怎么,副词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一鼓作气 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 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分析曹刿
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体 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重点) 3. 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难点)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 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 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写。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 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左传》是重 要的历史文献,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曹刿论战》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①): 本段写战前准备。曹刿求见鲁庄公,说明政治 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第二部分(②): 本段写战争经过。对比鲁庄公与曹刿的不同指 挥方式,表现出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 躁冒进,而曹刿却临阵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第三部分(③): 本段写战后总结。通过描写曹刿论述获胜的原 因,表现出曹刿的“远谋”。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注释:
十年:指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 师:军队。 伐:进攻,攻打。 我:指鲁国。《左传》是据鲁史写的,称鲁国为“我”。 战:迎战。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
一 读一读字音
guì
zhé




靡 玉帛
shì
yíng
轼盈

jiàn
鄙 又何间焉
二 写一写字形
fú 敢专也( 弗 ) 公与之 chéng ( 乘 )
辙zhé 车辙 澈chè 清澈 撤chè 撤退 轼shì 登轼 拭shì 擦拭 试shì 考试
靡mǐ 旗靡 糜mí 糜烂
遂suì 遂心 逐zhū 追逐 隧suì 隧道
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齐襄公 即位后,政令无常,国内危机四伏,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 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齐国两个国君齐襄公和公孙无 知相继被杀,国内无君。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就 是后来的齐桓公)。即位后,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公子纠被 逼死。但齐桓公仍不甘心,于鲁庄公十年春天,借口鲁国曾帮 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 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史书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的史书体裁。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 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著名的编 年体史书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毛泽东点评长勺之战
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 略问题》一文中,对鲁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战法给予过很高的评 价,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 成了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当时的情况 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 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的时机——“辙乱旗 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说出了战略防御的原则。 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 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三 文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2.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 3.牺牲玉帛 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 弃自己的生命)
4.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谎报;今义: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 度比原来高,增加
5.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