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组织行为学》[美]__斯蒂芬·P·罗宾斯_著第12版
2015《组织行为学》[美]__斯蒂芬·P·罗宾斯_著第12版
三、组织行为学与人机工程学
• 四、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 • • • •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 认为是狭义的行为科学。 此外,组织行为学还与政治学(如权力与冲突的 研究)、人类学(如跨文化研究)之间,存在着十分 密切的关系。
第四节 21世纪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 一、经济全球化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影响。
• 2 更加重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激励手段的探索。企 • 业文化,工作扩大化,丰富化的研究。
1.人在组织中的作用? 2.怎么样管理人? 3.企业管理者和企业领导者的不同? 4.管理者平时做什么? 5.企业中核心员工和非核心员工区 别? 6.高层、中层和基层的差别? 7.什么决定你在企业中的位置? 8.你认同能力决定论吗? 9.能力分哪些? 2015-7-2110.外貌、性别等会影响管理吗?
四、组织行为学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后)
• 表现为 1、组织行为学研究更趋于综合性、全面性 • 和系统性。 •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组织行 • 为学的应用,美、日、俄等各具特色。 • 3、研究方向上更重视体制和战略取向。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一、 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 • 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 一, • 而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在组织系统运用的分支。
组织设计对员工的影响。 组织的发展与变革。 组织文化建设等。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对组织行为的研究通常是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的有 机结合。 1、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优点: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直观。 缺点:往往缺乏深刻性和准确性。 2、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 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 为。
•
行为学研究的影响。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球正在变小,组织结构 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 • • •
简单化,分力化组织结构 组织的管理层次减 少,更趋扁平化,横向、纵向分离及决策分散化
弹性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更富有弹性,临时 工增加,固定工减少,人员更加一专多能。 网络化,虚拟化组织结构 部门之间,通过协 作,共同经营,运用计算机信息手段进行有机的 控制。
2015-7-21 3
第 1 章 第 2 章 第 3 章 第 4 章 第 5 章 第 6 章 第 7 章
2015-7-2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个体行为的基础 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人格与情绪 知觉和个体决策 基本的动机概念 动机:从概念到应用
4
第 8 章 情绪和心境
第 第
9
章
群体的行为基础 理解工作团队 沟 通
3
领导行为
• 领导者作为群体和组织中的领袖和首脑,在组织 • 建设和提高绩效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 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侧重于介绍权力和政治的概 念, • 关领导特质,行为和应变(权变)理论以及当代有关 • 领导研究的最新观点。
• 4
• •
组织行为
组织在概念上是指群体的集合。 对组织行为的概念包括古典的、现代的的组织理论 基本观点。
组织行为学
[ 美]
斯蒂芬·P·罗宾斯 著
孙健敏·李原 译
1
2015-7-21
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组织
团体
个人
2015-7-21
2
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 个体 – 人的性格,能力,需求 – 环境对人的影响 • 团体 – 人际关系,沟通 – 团体,冲突 – 领导,权力 – 团队建设 • 组织
– 组织设计 – 企业文化 – 组织变革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1 个体行为 • 个体是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和细胞,直接影响组织的整 体素质。
2015-7-21 10
人的行为存在着共性与特殊性。 对“共性”的研究是组织决策重要的依据条件。
对“特殊性”的研究,如人的能力,气质,知觉与态 度,乃至价值观等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运用激 励机制,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组 织的效率。
2015-7-21
31
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不到两年换一个,换了12任厂长也没摆 脱亏损的一家国有企业,却在一个农民手里起 死回生。 1994年5月,当王义堂接手河南泌阳县水泥 厂时,该厂亏损123万元,到年底,王义堂却 使该厂盈利70万元。第二年实现利税525万元。 第三年在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仍 实现利税470万元。
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 前者强调自信和物质主义(如日 本、美国),后者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和谐与相互关心(如北欧国家)。 2 群体行为 群体是指个人的集合。表现为三个特征: 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 群体的存在有一定的目的性。 群体中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内在的联 • 系。 • 对群体行为的研究是在个体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 • 起来的,其内容包括群体动力理论,群体的决策、沟 • 通冲突、群体的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工 • 作团队的建设,塑造高绩效的团队。
2015-7-21 7
主要内容
• • • • • • • 人在管理中作用 管理者的三种技能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的起源 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内容 案例:通过案例讨论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 及解决方法
8
2015-7-21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与研究方法
• 在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 • 阶段:
一、20世纪初期(二十年代之前)起步阶段
– 表现为 – – – – 1 心理技术学,劳动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 研究的兴起。 2 各种心理测试手段的运用。 3 研究内容属于个体取向,侧重于人与机 器关系与工作效率问题。
– 二、组织行为学的确立和形成阶段(20世纪20 – 30年代) – 表现为 1 霍桑试验(即1927 1932年 – 美国学者霍桑所进行的照明试验、福利 – 试验、群体试验、谈话试验)的成功进 – 展。
美国学者霍夫斯德(Greet Hotstede)认为,人的个 性受到态度、价值观、文化差异的巨大影响,表现为 四个维度: •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前者强调以个人为核心,趋向建 立 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英、荷兰等)。
松散的社会结构(如美、英、荷兰等)。 后者强调集体为核心,趋向建立紧密型的 社会机构(如诸多亚洲国家)。 • 权力距离 • • • • 确定性规避 • • • 表现为人们权力、权威、尊敬和崇拜的 程度。权力距离大的社会,人群表现为组 织内权力差异的认可以及对权威的尊重。 反之,则表 现为上下级之间更多的平等。 表现为社会人群对社会前景的估计以及 对待风险和安全感的态度。高不确定规 避的社会,其成员常表现为不安,并能 对风险泰然处之(如瑞士、北欧等国)。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 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提高组织绩效 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可以作以下表述: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应用 性的学科特点。
1
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围
定位于组织系统。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 组织中的行为特征及其规 律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 提高组织运行的有效性, 即组织行为学的自变量可以理解为个体行为,群体行为 ,组织行为。 而组织行为学的因变量可以包括生产效率、工作的满意 度、工作的流动性、缺勤情况等四项因素。
2015-7-21 32
管理者的职能
案 例
2015-7-21
33
法国
法 约 尔
2015-7-21
34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
决定要完 成什么样的 任务; 谁来承担 这些任务; 如何把任 务进行分类; 谁向谁报 告工作; 在什么地 方做出决策。
计划 控制 组织 管理者的五种职能
B=f(P,E)
B(行为) P(内部力场) E(外部力场)
•
就是一个典型的组织行为动态模型。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
•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荣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 • 重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以孔子为代表的 • 儒家思想以及孙子兵法,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商鞅、诸 • 葛亮、唐太宗等,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治国安邦方面 , • 都有不朽的贡献。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受到了世界各 • 国的重视。许多理论有待进一步整理、发掘与完善。 • 这对建立中国式的组织行为学颇有裨益。
28
※ 学习目标(3课时) 2015 掌握: 职能Βιβλιοθήκη 管 理 者角色 技能
2015-7-21
29
组织: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 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 在一个相对连续的 基础上运作,以实现 一个共同目标或一系 列共同目标。
2015-7-21 30
管理者:
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
做出决策、分配资源、 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 现工作目标。
• • • • • 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经济与 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要求组织行为学更加重视跨 文化研究,学会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道德规范,跨文化的道德行为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 目的:实现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
• 二、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组织
监控; 比较; 纠正。
协调
指挥
激励下属; 指导别人的活动; 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 36 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
2015-7-21
管理者的角色
2015-7-21
37
明 茨 伯 格
2015-7-21
38
信息传递者角色
人际角色
决策角色
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10 章
第 11 章 第 第 12 章 13 章
领导的基本观点 当代领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