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
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2 1500年以前的各人类社会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彼此隔离的状态之中。
不过,这种闭塞状态从来不是绝对的。
3 1500年以后,由于人类的通讯联系日渐加强、交通工具不断发达,
整个地球以加速度日益缩小,现在,竟被人们称为"宇宙飞船式的地球"或"地球村"。
4 新石器时代,农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随即产生了金属制造和其他各种技术,从而导致了城市生活和文明的产生。
这些技术发源于中东,并
向四周扩散,从而发展了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印度
文明、中东文明和欧洲文明。
5 1500年以后,欧亚大陆的这种平衡状态逐渐为由新兴的西方促成的
全球性一体化状态所取代,这种一体化状态在19世纪时发展到顶点,转而导致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霸权
6 20世纪的历史,实质上是日甚一日地反对世界霸权的历史,是西方的技术和思想的迅速传播迫使人们冒险探索一条通向新的世界平衡的
道路的历史。
7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
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
8 如果其他地理因素相同,那么人类取得进步的关键就在于各民族之
间的可接近性
9 那些处于闭塞状态下的民族,既得不到外来的促进,也没有外来的威
胁,因而,被淘汰的压力对它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它们可以按原来的状
况过上几千年而不危及其生存。
10 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不应把欧亚大陆看作是由欧洲和亚洲这两块大
陆组成的,而应看作是由中东、印度、中国、欧洲和欧亚大陆中部草原
地区这五失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地区组成的。
11美洲印第安人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因为他们于15000年前,从亚洲东北部渡海到美洲之后,一直处于完全与世隔绝的状态。
12 人类学为人类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镜子使人类能看到自身无穷尽的
变化。
13 火的控制产生了根本而深远的影响。
把人类祖先从本身能量供应极
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人类祖先得以经历冰河时代而幸存下来
14 随着人类对遗传因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不久就有可能
做到,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遗传因子
15具体地说,人类文化包括工具、衣服、装饰品、制度、语言、艺术形式、宗教信仰和习俗。
所有这一切使人类能适应自然环境和相互间的关系。
16 要建立完备的政治机构,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是决不可能的。
17 旧石器时代的社会组织的实质是协作。
从根本上来说,家庭和集团
都是相互协作的团体,他们共同为生存而进行艰巨的斗争。
18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亲属关系所具有的温暖的结合力渗透并决定了
整个社会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平等
19 旧石器时代的社会抱成一团的亲属关系的结合力既予人慰籍,又给人一种压抑感
20 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能满足人们心灵上的需求,可这是一条走不
通的死胡同
21 农业革命引起了都市化、阶级分化和社会分裂的连锁反应,从而从
根本上破坏了原始社会引人注目的平等
22 每一次壮观的人口激增都是在生产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时发生的
23 无论何时,适应性最强的种类,即利用自然环境最有效的种类,总
是那些在其活动范围中占优势、并不断扩展其活动范围的种类
24 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各种族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从而决定了人类大
家造今天的成员组成、各成员的地位及相互间的关系
25 中国的小麦和大麦是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从中东引进
26 约公元前7000年时,在墨西哥中部高原半沙漠的凹地里,开始了对玉米的栽培
27 玉米传到美洲西南部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
28 北美洲东部的印第安人直到约公元800年时,由于培植成功了玉米、蚕豆和南瓜的若干新品种,并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种植,才使农
业成为自己的主要生活来源
29农业传播的最后结果是形成三大谷类植物区:东亚和东南亚的稻米
区;美洲的玉米区;欧洲、中东、北非、中亚以及从中亚到印度河和黄
河流域这一地带的小麦区
30伟大的文明之所以能产生,之所以能在全球居统治地位直至今日,是因为这些大河流域和其他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
物力和人力
31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32 定居生活也使部落政治组织取代诸游猎民族的单独的群体成为可能。